论中动句的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层次论文,结构论文,关系论文,论中动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大家对中动句这个名称不一定熟悉,但是大家一定熟悉下面这种句子:
这辆车开起来很快。这把刀用起来挺顺手的。
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很轻松。这桃子摸上去软软的。
像上面这种句子,国外的语言学文献上称之为中动句(middle constructions)。为了便于讨论,这种句子可以根据其构成成分的形式类(form-class)记作:NP+VP+AP。
对于这种句式,国内的研究还比较零碎。比如,吕叔湘主编(1980)、刘月华主编(1998)和房玉清(2001)在讨论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时,都简单地提到过。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且提出了几种说明其句法、语义特点的解释性理论。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中动句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通过分析中动句内部的两套小类,来分析中动短语的语法地位,并讨论部分中动短语的语法化过程。
二 中动句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
中动句是由NP+VP+AP三个部分构成的;那么,这三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凭语感大概可以知道这种句子的基本格局是主渭结构。问题是层次结构的第一刀应该切在哪儿?根据朱德熙(1982:95,1985:33),汉语主谓之间可以有停顿,插入“啊、呢、吧”等语气词、“也许”等副词、“是不是”等疑问形式。下面,我们用这些特征作为层次构造的测试手段。例如:
(1)那些话听起来就像刀子一样往心里扎。
→那些话〔啊/是不是〕听起来就像刀子一样往心里扎
→那些话听起来〔啊/是不是〕就像刀子一样往心里扎
(2)这两件事,说起来都带有点疯痴劲头。
→这两件事〔吧/也许/是不是〕,说起来都带有点疯痴劲头
→这两件事,说起来〔吧/也许/是不是〕都带有点疯痴劲头
(3)烂肉面做起来很快当。
→烂肉面〔呢/的确/是不是〕做起来很快当
→烂肉面做起来〔呢/的确/是不是〕很快当
(4)这种柴火烧起来烟雾腾腾的。
→这种柴火〔呢/是不是〕烧起来烟雾腾腾的
→这种柴火烧起来〔呢/是不是〕烟雾腾腾的
可见,通过插入变换还不足以帮助我们确定中动句的结构层次。因此,必须另想办法。
根据范继淹(1983:222),结构主义语法学曾经提出了一条关于层次划分的原则:最好的切分是切下来的各部分具有最大限度的独立性,最便于归类(即归人出现环境最多的分布类)。根据我们的理解,这“最大限度的独立性”要求切分出来的各个直接成分在结构上是成立的、并且是有意义的;如果这些直接成分本身还包含次一级的直接成分.那么这些次一级的直接成分必须能够构成一个结构体、并且在意义上是可以搭配的。用这样一种标准来考察中动句的结构层次,我们发现:中动句的后两个部分VP+AP可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结构体,而前两个部分NP+VP不能构成一个有意义的结构体。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中动句NP+VP+AP可以名词化为“(VP+AP)的NP”。例如:
(5)图书馆里那些书,读起来半懂不懂的→ * 图书馆里那些书,读起来
→敢于把图书馆里那些读起来半懂不懂的书统统搬到操场上放一把火烧掉吗?
(6)那种东西闻起来也象石灰→ * 那种东西闻起来
→如果有什么让我厌恶,那一定是女人搽的那么一种东西,我反正说不上名来,就是搽在脸上象石灰,闻起来也象石灰的那种。
(7)那件事想起来就叫人心疼→ * 那件事想起来
→当年的火车有这么快就好了,就不会发生那件想起来就叫人心疼的事了。
(8)这些结果看起来似是而非→ * 这些结果看起来
→相反,如果事先并不知道什么是预期的结果,常常会把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结果当成正确的结果,以致对测试的结果作出错误的判断,把本来应该发现的问题放过。
中动句中的VP+AP可后附“的”构成名词性短语,说明VP+AP是一个结构体(construction),可以归入动词性短语这一大类中。而中动句中的NP+VP根本不是一个结构体,我们不知道它该归入哪一种形式类(form class)或同分布类(equivalent distribution class)中。
范继淹(1983:231)发明了并立扩展法:如果ABC组合后的后两项能扩展为并立结构(BC+B′C′),那么ABC=A+(B+C)。比如,“他很高”可以扩展为“他很高,很瘦”,所以层次是“他|很高”。如果ABC组合后的前两项能扩展为并立结构(AB+A′B′),那么ABC=(A+B)+C。比如,“红的花”可以扩展为“红的和白的花”,所以层次是“红的|花”。用这种方法来考察中动句,我们可以发现中动句的后两个部分VP+AP可并立扩展为(VP+AP)+(VP′+AP′);而前两个部分NP+VP不能并立扩展为(NP+VP)+(NP′+VP′)。例如:
(9)这件事说起来很容易 →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
→ * 这件事说起来那件事办起来都不容易
(10)饺子嘛,吃起来很好吃。
→饺子嘛,吃起来很好,包起来就麻烦了。
→ * 饺子吃起来饺子包起来很好吃也很麻烦
由于并立结构只能解释为一个整体来跟第三个成分发生语法关系,因而NP+(VP+AP)+(VP′+AP′)的构造层次只能是NP|(VP+AP)+(VP′+AP′);由于NP+(VP+AP)+(VP′+AP′)是NP+(VP+AP)的扩展形式,因而NP+(VP+AP)的构造层次只能是NP|(VP+AP)。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说:中动句NP+VP+AP的第一层次在NP与(VP+AP)之间,这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是主谓。至于VP与AP之间的语法关系,要等到下文讨论完中动句内部的小类之后才能确定。
三 中动句内部的两套小类
中动句并不是一种内部完全一致的句式,可以通过句式变换来发现其内部差异。首先,根据中动短语VP在中动句中可能的位置,可以把中动句分为两类:第一类,中动短语可以移动到句首NP之前;即:NP+VP+AP可以变换为:VP+NP+AP。例如:
(11)他看起来竞技状态不错,信心十足。→看起来他竞技状态不错,信心十足。
(12)这话听起来很有点不对味。→听起来这话很有点不对味。
(13)这些事说起来也有十几年了。→说起来这些事也有十几年了。
(14)他们算起来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算起来他们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15)那些痛苦,想起来是多么美丽,令人非求进步不可的痛苦啊!
→想起来,那些痛苦是多么美丽,令人非求进步不可的痛苦啊!
从我们掌握的语料来看,能适应:NP+VP+AP→:VP+NP+AP这种变换的动词是很少的;通常只有“看、听、说、论、算、想”等极少数几个,其中“想”用得比其他几个要少得多。为了称说的方便,这种中动句可以叫作:(中动短语)可前置型中动句。
第二类,中动短语不能移动到句首NP之前,即不允许有:NP+VP+AP→:VP+NP+AP这种变换。例如:
(16)这种蛋糕吃起来很松软。→ * 吃起来这种蛋糕很松软。
(17)那种脚手架安装起来很麻烦。→ * 安装起来那种脚手架很麻烦。
(18)磨去尖顶的法螺壳吹起来很响。→ * 吹起来磨去尖顶的法螺壳很响。
(19)这东西点起来味道很呛,人和蚊子都受不了。
→ * 点起来这东西味道很呛,人和蚊子都受不了。
从我们掌握的语料看,绝大多数能进入中动句的动词不能适应:NP+VP+AP→:VP+NP+AP这种变换。为称说方便,这种中动句可称作:(中动短语)不可前置型中动句。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根据中动短语删除后剩下的NP+AP能不能成立,可以把中动句分为两类:第一类,中动短语可以删除;即:NP+VP+AP可以变换为:NP+AP;第二类,中动短语不能删除;即:NP+VP+AP不能变换为:NP+AP。根据初步的调查,(中动短语)可前置型中动句都能适应:NP+VP+AP→:NP+AP这种变换。例如:
(11′)他看起来竞技状态不错,信心十足。→他〔〕竞技状态不错,信心十足。
(12′)这话听起来很有点不对味。→这话〔〕很有点不对味。
(13′)这些事说起来也有十几年了。→这些事〔〕也有十几年了。
(14′)他们算起来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他们〔〕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15′)那些痛苦,想起来是多么美丽,令人非求进步不可的痛苦啊!
→那些痛苦〔〕是多么美丽,令人非求进步不可的痛苦啊!
因为对于:VP+NP+AP这种中动句来说,其构造层次是“VP|(NP+AP)”,后面的直接成分(NP+AP)本身就是一个单独能成立、并且在意义上可以搭配的结构体;所以,(中动短语)可前置型中动句:NP+VP+AP可以变换为:NP+AP,在理论上基本是可以预测的。
至于(中动短语)不可前置型中动句,有的能适应:NP+VP+AP→:NP+AP这种变换,有的却不能。例如:
(16′)这种蛋糕吃起来很松软→这种蛋糕〔〕很松软
(17′)那种脚手架安装起来很麻烦→ * 那种脚手架〔〕很麻烦
(18′)磨去尖顶的法螺壳吹起来很响。→ * 磨去尖顶的法螺壳〔〕很响。
(19′)这东西点起来味道很呛,人和蚊子都受不了。
→这东西〔〕味道很呛,人和蚊子都受不了。
因为(中动短语)不可前置型中动句:NP+VP+AP不能变换为:VP+NP+AP,也不能保证NP+AP是一个单独能成立、并且在意义上可以搭配的结构体;所以,(中动短语)不可前置型中动句:NP+VP+AP不一定能变换为:NP+AP,这在理论上也是可以预测的。为了称说的方便,中动短语可删除的中动句可以叫作:(中动短语)可删除型中动句,中动短语不可删除的中动句可以叫作:(中动短语)不可删除型中动句。
Ji(1995:91)认为,在汉语中,上文称之为(中动短语)不可删除型的中动句才是真正的中动句,而上文称之为(中动短语)可删除型的中动句不是真正的中动句;因为只有前者才跟英语中的中动词句相平行,而后者跟英语中的系动词句相平行。例如:
(20)The melon tastes sweet.~ 这个瓜吃起来很甜
→The melon is sweet.~ 这个瓜很甜
→the sweet melon ~ 很甜的瓜
(21)The flower smells fragrant.~ 这朵花闻起来很香
→The flower is fragrant.~ 这朵花很香
→the fragrant flower ~ 很香的花
(22)The book sells quickly.~ 这本书卖起来很快
→ * The book is quickly.~ * 这本书很快
→ * the quickly book ~ * 很快的书
(23)The car drives smoothly.~ 这辆车开起来很平稳
→ * The car is smoothly.~ ? 这辆车很平稳
→ * the smoothly car ~ ? 很平稳的车
英语例(20)、(21)中的taste、smell是系动词(link verb),其后面的补充成分是形容词性的;例(22)、(23)中的sell、drive是中动词(middle verb),其后面的补充成分是副词性的。从变换方式(名词化)上也可以看出这两种句式的差别。并且,Ji(1995:91)认为,跟英语中动词句相应的汉语中动词句中的“V起来”(跟英语一样)是主要谓语;跟英语系动词句相应的汉语系动词句中的“V起来”是状语,而不是主要谓语。但是,我们认为,汉语中跟英语这两种句式相对应的句子,中动短语后面的成分都是形容词性的;并且,碰巧像例(23)所显示的,NP与AP在句法、语义上还能搭配。
更为重要的是,汉语中的这两类中动短语还可以对举使用。例如:
(24)这个箱子看起来不大,搬起来可费劲啦。
(25)百合花儿闻起来特香,卖起来也特别快。
(26)这种大虾吃起来很鲜,做起来也不费事儿。
(27)那话儿说起来很动听,实行起来可不容易。
这说明,在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上,这两种中动短语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把汉语中的这两类句子也分裂为中动词句和系动词句两类。
四 中动短语的语法地位
中动短语的语法地位问题,就是中动短语在中动句中充当什么语法成分的问题。对于那些中动短语可前置型中动句和中动短语可删除型中动句来说,把中动短语看作插入语也未尝不可。因为插入语具有可前置和可删除的特征。例如:(注:关于插入语可以前置的特征,参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1993:385),这两个例子也转引于此。)
(28)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叶圣陶《含羞草》)
→不用说,车当然是头等
→车〔〕当然是头等
(29)武震,说实话,是不喜欢山的
→说实话,武震是不喜欢山的。(杨朔《三千里江山》)
→武震〔〕是不喜欢山的
但是,那种中动短语不可前置和不可删除型中动句中的中动短语,显然不能看成是插入语;因为它们既不能前置,也不能删除。如果认为中动短语可前置和可删除型中动句,跟中动短语不可前置和不可删除型中动句在结构关系上具有同一性(identity),那么这两大类中动句中的中动短语的语法地位也应该是一致的。既然现在还没有办法证明这两大类中动句在结构关系上是不同的,那么我们也就不能认定这两大类中动句中的中动短语的语法地位是不同的。于是,把中动短语看作是插入语的方案只能暂时搁在一边。
另一种方案是把中动短语统统看作是状语,因为有的(少数)状语可以前置于句首(即处于主语之前),有的(多数)不能;有的状语删除后不影响原有的主语和谓语核心在结构上成立并且在意义上可以搭配(大多数),有的不可删除(较少数)。这一点跟中动短语的句法表现(syntactic behavior)相似。据Sung(1994:22)介绍,李艳惠先生曾经告诉他:把中动短语“V—起来”看作状语有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量化词(quantifier)“都”、否定词“不”、模态词(modals)在句子中的位置一般在主要谓语(main predicate)之前,这些词在中动句中也是出现在VP之后、AP之前的。例如:
(30)这辆车开起来很平稳。
(31)这些车开起来都很平稳 ~ ? 这些车都开起来很平稳
(32)这辆车开起来不平稳 ~ * 这辆车不开起来平稳
(33)这辆车开起来应该很平稳 ~ ?? 这辆车应该开起来很平稳
这说明AP是谓语核心,相应地VP只能是状语(adjunct,即谓词性结构VP+AP中的附加成分)。但是,Sung(1994:22-23)提出几项证据,说明是VP而不是AP充当了句子的主要谓语。其中,比较重要的证据有以下几种。
1.如果主语NP和主要动词AP原来是不合语法的搭配,那么加入状语成分之后也应该是不合语法的句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V起来”不是状语。例如:
(34)a. * 这门课很有挫折感。b.这门课教起来很有挫折感。
2.状语成分可以移动到句子主语之前,但是“V起来”不可以,因此它不是状语。例如:
(35)a.这家公司〔在你来调查以前〕已经宣布破产了。
b.〔在你来调查以前〕这家公司已经宣布破产了。
(36)a.这辆车修理起来很容易。b.?修理起来这辆车很容易。
3.中动短语中的中动词的隐性的外部论元(covert external argument)可以约束(bind)主语NP中的照应词(anaphor)。(注:关于外部论元等跟论元结构相关的概念,详见顾阳(1994)。)例如:
(37)Books about oneself never read poorly.(Stroik 1992)
(38)a.批评自己的报告写起来不容易。b. * 批评自己的报告〔〕不容易。
(39)a.这种玩笑开起来对自己没好处。b. * 这种玩笑〔〕对自己没好处。
其实,这几点都是可以讨论的。第一,汉语中也有不少删除状语后整个主谓结构就不合格的句式。例如(引自袁毓林1987:173):
(40)我经常〔和他〕往来→ * 我经常往来
(41)我明天〔跟他〕交手→ * 我明天交手
(42)我们〔为大家〕服务→ * 我们服务
(43)我们〔向工人〕求援→ * 我们求援
上例方括号中的成分是状语,删除后剩下的主语和谓语核心就不能构成一个合格的主谓结构了。这说明,Sung的第一条证据还不足以否定中动短语是状语。第二,汉语的状语大多数是不能前置到主语之前的句首位置的,所以Sung的第二条证据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第三,汉语的反身代词可以有泛指用法,从而获得任指性的语义解释。例如:(注:例(44)、(47)引自吕叔湘主编(1980:622),例(46)引自Sung(1994:27)。)
(4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
(45)自己的事情不能指望别人来做。
(46)自己的事情总是比别人的重要。
(47)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根据吕叔湘主编(1980:622),这种“自己”的意义是“泛指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也就是说,这种用法的“自己”并不需要一个先行词来约束。于是,没有充分的理由确定中动短语是句子的主要谓语。另外,如果像Sung(1994)和Ji(1995)那样把中动短语VP看作是主要谓语,那么就必须回答后面的AP是什么成分,即VP+AP的结构关系是什么的问题。Ji(1995:91)称AP为补充成分(complement),指出其功能是陈述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我们不知道这种结构跟一般的述补结构有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中动句中的AP跟一般的补语有没有什么区别。就我们初步的观察,AP跟一般的组合式述补结构中的补语(简称组合式补语)虽然有相同点(注:关于述补结构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两类及其各自的句法、语义特点,详见朱德熙(1982:125-139)。),但也有不同点。比如,中动句中的AP跟组合式补语都可以有“A不A”式正反重叠。例如:
(48)这辆车开起来平稳不平稳?
(49)这辆车开得平稳不平稳?
但是,可以有“A不A”式正反重叠正好是绝大多数主要谓语的特征。例如:
(50)小王个头高不高?
(51)这种电脑好用不好用?
(52)你到底答应不答应?
(53)明天你们出门不出门?
因此,AP可以有“A不A”式正反重叠这一点,不足以证明它是补语而不是主要谓语。更重要的是,“应该”等模态词可以用在主要谓语之前,不能用在补语之前。例如:
(54)你应该跑得更快一点儿 ~ ? 你跑得应该更快一点儿
(55)你要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 ~ * 你把衣服洗得要干干净净的
如上文例(33)所示,“应该”可以用在中动句的AP之前、但不大能用在VP之前。还有,主要谓语的动词的受事可以出现在“V得”和组合式补语之间(注:详见朱德熙(1982:135-136)。),但是中动词的受事不能出现在中动短语“V起来”和AP之间。例如:
(56)那孩子吓得直哭 ~ (枪声)吓得那孩子直哭
(57)她愁得睡不着觉 ~ (论文)愁得她睡不着觉
(58)轿车开起来很稳 ~ * (新路)开起来轿车很稳
比较:在新修的公路上开起轿车来非常平稳
(59)挂面煮起来很快 ~ * (电炉)煮起来挂面很快
比较:在电炉上煮起挂面来很快
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动句NP+VP+AP的句式意义是:在V-NP的情况下,NP呈现出AP这种状态。这样,中动短语是说明NP-AP的时间性条件的,在意义上也正好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权衡上面讨论的结构和意义的几个方面,我们暂且认为:中动句中的中动短浯是状语,后面的成分是谓语核心。也就是说,VP+AP是谓词性的偏正结构,而不是述补结构。
五 中动短语的语法化过程
上文初步认定中动短语的语法地位是状语,但是从大量的语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可前置型中动句中的中动短语跟插入语一样,具有可前置和可删除两种变换特征,并且在许多句子中,当这种中动短语处于句首时,其作用主要是引出某种观点或议论。例如:
(60)看起来,老爷子想问的事,闷在心里半天了。
(61)说起来,字的确不应该称为美术。
(62)说起来呢,稽察长和稽察是作暗活的,越不惹人注意越好。
(63)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从表达功能上讲,这些中动短语很像下列例句中所谓的“话头”。例如:
(64)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正在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65)大家知道,……关于“传统”问题的争论,并不自今日始。
(66)老实说,我已经有些厌烦这块乐土了。
(67)概括地说,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组织的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规范的总称。……具体地说,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关于自然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等法律规范的总称。
李芳杰(1992:88)把例(64)-(67)中加点的部分称为“话头”,并认为这种以动词收尾的言语片段的语用功能是引进某种观点、议论或事情;从语法表现上看,它们经常位于句子或段落的前面,后面有较大停顿。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可前置型中动短语跟这些话头很相似;并且,动词前面也可以有限定性成分。例如:
(68)仔细看起来,宇宙里万事万物无一不是永逝不回,岂单是少女的红颜而已。
(69)从外国人眼里看起来,李子荣比马威多带着一点中国味儿。
(70)只就我们日常生活中考察起来,在决不用到手帕的时候,它竟能显出最大的功用来,手帕之所以可贵就在乎此。
(71)用他们底名词说起来,这叫做“开夜”。
就我们掌握的语料来看,能构成这种可前置型中动短语的动词是极其有限的,基本上限于“看、听、说、想、算”等少数几个。其中“看/听/说/想/算+起来”可以进一步虚化为“看/听/说/想/算+来”。例如:
(72)这画看来惟妙惟肖,其实只要细心审视,破绽还是挺明显的。
(73)四壁的秋虫齐声合奏,在枕上听来浑似管弦乐合奏。
(74)这事说来很奇怪:失败是因为成功。
(75)这事儿想来不那么简单。
(76)这事儿算来已有三十年了。
这是“看/听/说/想/算+来”用于句中的例子,下面是用于句首的例子:
(77)看来这机器人要学坏比人速度不慢。
(78)在老人听来,婴儿的哭声也是美的。
(79)说来有趣儿,我碰到过这么一件事。
(80)想来这件事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81)算来你哥哥走了有两个礼拜了。
吕叔湘主编(1980:309)明确指出:“‘看来、说来、想来、听来、算来’可以做插入语,带有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的意思。这里的‘来’都可以改用‘起来’。”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动句是一种描写状态的句子,具有评价、估价的表义特点。由于中动短语是中动句在结构和意义上的一种标志,因而人们看到中动短语就会想到评价、估价等感性方面的意义,以至于有人索性把这种评价意义归结为是“起来、来”的一种引申意义。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为只有“看、听、说、想、算”等极少数动词有“V起来→V来”这种紧缩变换呢?或者说,为何只有“看/听/说/想/算+起来”可以虚化出“估计”的意义、并且有“看/听/说/想/算+来”这种紧缩形式呢?通过考察,我们推测这跟这些动词本身所包含的估计意义有关,而跟“起来”和“来”的意义关系不大。这一点,我们从有关词典对“看、听、说、想、算”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些动词的有关释义。
看 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的人|你~这个办法好不好。
听 治理、判断:~政|一讼。
【听风是雨】比喻只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做真的。也说听见风就是雨。
想 推测、认为:我~他今天不会来。
说 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了个笑话。
【说长道短】评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算 推测:我~他今天该动身了。
这些词中,只有“说”没有直接解释为“判断、评论”类意义。但是,我们在“说长道短”这个词条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说”也有“评论”的意思。现在,我们得承认,用在这些意义相对虚化的动词后面的“起来”,其意义又比其本来的起始义这种时体意义虚化了一点。至于将来这种用法的“起来”会不会引申出评价意义,我们不敢妄作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动词用其原来比较实在的基本意义时,由它们构成的“V起来”不能前置到句首,也不能紧缩为“V来”。例如:
(82)这样的数据流图看起来很不清楚。
→ * 看起来这样的数据流图很不清楚→ * 这样的数据流图看来很不清楚
(83)那些话听起来就像刀子一样往心里扎。
→ * 听起来那些话就像刀子一样往心里扎
→ * 那些话听来就像刀子一样往心里扎
(84)这事啊,想起来我就后怕,有时冷不丁出一身冷汗。
→ * 想起来,这事啊,我就后怕,有时冷不丁出一身冷汗
→ * 这事啊,想来我就后怕,有时冷不丁出一身冷汗
可见,“起来”的虚化的步子是紧跟着有关动词的虚化的进程的。这也正是我们暂时认为“起来”目前还没有引申出评价意义的一个根据。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第1376页)已经把“想来”作为一个词收到词典中了。
【想来】表示只是根据推测,不敢完全肯定:从这里修涵洞~是可行的。
有意思的是,《应用汉语词典》不仅把“想来”作为动词收入词典,而且把“看来”也作为一个动词收入到该词典中,并且还作了非常明确的用法说明。
想来〔动〕表示只是推测,不敢完全肯定;估计:他的话~不错|这个计划~可以完成|这样的规定~行不通。【注意】想来”在句子里是做插补语。插补语跟全句其余部分没有结构上的关系。省掉插补语,句子依然是完整的。插补语既然跟全句在结构上不发生关系,只是插入和补充,所以它的位置就比较自由,可以放在句子中间,也可以放在句子开头。例如:“他的话想来不错”,也可以说成“想来他的话不错”,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一样。要注意的是,插补语不能放在句子末尾,比如不能说“他的话不错想来”。(第1374页)
看来〔动〕根据某些情况,作出大概的推断:这活儿~今天做不完|~他还没有拿定主意。(第697页)
虽然《应用汉语词典》把“想来、看来”定为动词是缺少根据的,因为它们压根儿不能作谓语,甚至不能跟其他成分构成一个结构,根本没有谓词性;但是,认为它们可以作插入语是符合语言事实的。由于各词典的规模和收词标准不同,词典编撰者对于什么是词的认识也不相同,因而对于“看/说/听/想/算+来”中哪些该收进去、哪些该不收,作了不同的处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看/说/听/想/算+来”中有些已经被人们当作词来使用,以至于中小型的词典都有必要把它们收进去。
从短语“看/说/听/想/算+起来”发展到其紧缩形式“看/说/听/想/算+来”,再发展出“想来、看来”等词,这是一个词汇化(lexicalization)的过程,即本来需要用一个临时的短语形式来表示的意义,现在用专门的词汇形式来表达。同时,像“想来、看来”等词不表示实体、动作、性状等实在的意义,不作主语、宾语、述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即不能跟其他句法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只能插入到主谓结构之间和之前,表示不确定语气等相对抽象的情态(modalor modality)意义。这个过程就是房玉清(2001:148)所谓的“虚化”,用现代语法理论的话说就是语法化,即从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演变成专门表示比较抽象的语法意义。当然,“想来、看来”等词的语法化程度还不太高。没有成为表示不确定语气的专用的语法标记。
六 总结
上文讨论了中动句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通过分析中动句内部的两套小类,着重来讨论中动短语的语法地位、以及部分中动短语的语法化过程。利用并立扩展法,确定中动句的层次构造为NP|(VP+AP)。利用变换分析法,根据中动短语VP在中动句中可能的位置,把中动句分为两类:可前置型中动句、不可前置型中动句。又可根据中动短语删除后剩下的NP+AP能否成立,把中动句分为两类:可删除型中动句、不可删除型中动句。通过插入变换和意义关系分析,认定中动短语VP是状语、其后面的成分AP是谓语核心。通过对“看、听、说、想、算”等动词的意义分析,指出“起来”跟这些具有推测、评价义的动词构成的“V起来”整体上具有评价意义,但是“起来”本身并不具有评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