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硫唑嘌呤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实验组采用硫唑嘌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组间卡方检验,卡方值依次为5.1647、4.1143,p值依次为0.0230、0.0425,实验组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硫唑嘌呤可有效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溃疡性结肠炎;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消化内科。患者病变位置会累及结直肠黏膜,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影响[1]。糖皮质激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效果,但患者长期使用,身体会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患者就会复发。另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会引发并发症。所以,如何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硫唑嘌呤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远期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为27-58岁,平均年龄为(42.5±6.9)岁;参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为28-60岁,平均年龄为(42.9±6.8)岁。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炎症性肠疾病诊断与治疗共识》诊断,确诊为结肠炎者;根据患者用药史诊断为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结肠炎者;对本次研究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胃穿孔者;精神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片)(生产厂家:许昌奥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1232)治疗,规格为5mg每片,患者口服,每次5mg,每天3次。实验组使用硫唑嘌呤片(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841)进行治疗,1.5-2.5mg/kg﹒d,药物总剂量为75-100mg,在1周以内,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同参照组。治疗1周后,减少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至每天5mg时,4周后,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一年。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疾病诊断与治疗共识》对患者评估。如果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消失,肠镜检查后,肠粘膜没有发现异常,则为显效;如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检查后,肠粘膜恢复的很好,则为有效;如果患者症状没有改变,且有逐渐恶化趋势,则为无效。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数据使用软件SPSS17.0分析,计量用()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用(%)表示,卡方检验,如果p小于0.05,则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卡方检验后,卡方值为5.1647,p值为0.0230,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有效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实验组中,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溃疡,1例患者发生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参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皮疹,2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发生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组间数据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4.1143,p值为0.0425,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饮食、遗传、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功能障碍的因素影响最大[2]。目前,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此病,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多数患者在停药后,会复发结肠炎,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作用。患者长期使用此种药物,会引发消化系统、骨质疏松、免疫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3]。研究显示,使用硫唑嘌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逐渐替代其作用,使患者在停药后也不会再复发,治疗效果显著。硫唑嘌呤属于免疫抑制类药物,药物进入患者体内,会迅速产生作用,对抑制细胞毒性有显著作用,且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小,对治疗糖皮质激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非常好。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使用硫唑嘌呤,与参照组治疗结果相比,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与参照组77.50%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而在皮疹、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发生的患者较少,概率较低,只有5.00%,与参照组20.00%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硫唑嘌呤的作用与糖皮质激素相同,治疗效果也相似,其可以逐渐减少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使用硫唑嘌呤,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蔚,陈香宇,李建生等.硫唑嘌呤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3年有效性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4):266-267.
[2]许冠华,龚亚男,邹建华等.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诱发爆发性肝炎1例[J].浙江医学,2015,37(22):1861-1862.
[3]杨廷旭,王晓辉,李茜等.硫唑嘌呤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7,37(9):49-50.
论文作者:赵广情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患者论文; 激素论文; 溃疡性论文; 嘌呤论文; 结肠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糖皮质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