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推法肿瘤剜除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中的应用论文_张林,薛红光

张林 薛红光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目的 对比和分析逆推法肿瘤剜除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所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共计70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成立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逆推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情况。结果 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可以显著发现,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穿孔或改开放手术,无大出血及液体外渗、电解质紊乱和输血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无法病检切缘处黏膜有无肿瘤残留及就侵犯,而观察组患者切除肿瘤标本完整取出,术后病检黏膜处及肌层均未见肿瘤侵犯。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中应用逆推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可以较好地弥补和改善原有治疗方法中不足之处,提升治疗有效性,降低临床复发率,术后可进行病检,综合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逆推法肿瘤剜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膀胱肿瘤

引言:

膀胱肿瘤是临床泌尿外科常见一类肿瘤类型,约有过半的膀胱肿瘤为浅表性膀胱肿瘤,以尿道上皮癌为主,具备着复发率高、远处转移较少的特点[1]。临床治疗过程中,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为主要手术类型。目前泌尿外科膀胱肿瘤微创手术治疗法发展十分之快,具备着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好、可重复性优点,但同时具备着出血多、切除不彻底、复发率较高、不利于术后病检的缺点[2]。本次报道就逆推法肿瘤剜除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所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共计75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成立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为T2期内,术前进行CT和膀胱镜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年龄阶段在47-69岁之间,平均年龄(59.2±2.7)岁,瘤体包括单发瘤体和多发瘤体,直径在7-41mm之间,平均直径(24.1±4.2)mm,分布区域包括侧壁、底部、三角区。两组患者既往体健,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明显手术禁忌症。排除精神障碍不能合作的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临床分期、肿瘤位置、瘤体大小、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不具备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复合不插管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利用等离子电切系统,功率在120-160w,电凝功率60w,术中进行电切冲洗液冲洗,均于电视影像系统下进行。观察膀胱内肿瘤部位、大小、数量和基底膜综合情况,观察是否存有输尿管口关系。对照组患者首先用电切环切除肿瘤,进一步切除肿瘤基地周围2cm正常膀胱黏膜深至肌层,如肿瘤较大或基底部较宽,先切除一侧,显露至基底根部再切除至深肌层,后切除周围2cm以内正常粘膜组织。

观察组患者首先于肿瘤基底部2cm开始环形切开膀胱黏膜至肌层,切凝结合后作为标志,由近到远逆行推刀,以肌层为平面推移至标志处,完整剜除肿瘤及周围粘膜组织[3]。及时进行止血,不切碎肿瘤组织,利用艾力克氏球冲洗吸出,如基底部过宽则分区域切除,首先切除根部,再切除周围基底膜。如存在多发肿瘤,遵循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原则进行切除。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留置导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定期膀胱灌注,术后进行膀胱冲洗,后每周一次,共八次,再每月一次,持续一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情况,每三月复查一次膀胱镜,随访两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切缘病检有无肿瘤侵犯。

1.4统计方法

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可以显著发现,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穿孔或改开放手术,无大出血及液体外渗、电解质紊乱和输血等。对照组患者术后无法病检切缘处黏膜有无肿瘤残留及就侵犯,而观察组患者切除肿瘤标本完整取出,术后病检黏膜处及肌层均未见肿瘤侵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膀胱肿瘤作为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进行术后膀胱内局部化疗是常见的一类预防复发手段,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切除,对于患者不利影响较大,随着微创手术发展,微创疗法开始被广泛用于膀胱肿瘤临床治疗中,也渐渐成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首选治疗方法[4]。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同手术方式也具备着一定疗效差异。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往往很容易将组织切成碎块,周围粘膜也成为碎块,病检不易区分。而利用逆推法肿瘤剜除术则可以完整取出,有助于鉴别有无肿瘤浸润,避免术后复发。

如本次研究报道所述,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逆推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后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临床手术效果具备着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和留置导尿时间得到显著改善。由此可见,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中应用逆推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可以较好弥补和改善原有治疗方法中不足之处,提升治疗有效性,降低临床复发率,术后可进行病检,综合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门群利,李涛,罗晓辉,王进,刘建舟,&巨育泉等.(2017).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2(5),365-367.

[2]黄多斌,冼杰,王君勇,&谢宗兵.(2017).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可行性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340-341.

[3]佚名.电子膀胱镜下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18例——初步经验报道[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v.27(02):55-56.

[4]刘亚飞,刘伟光,张程容,&赵蕾.(2017).等离子柱状电极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潍坊医学院学报(03),58-60.

论文作者:张林,薛红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逆推法肿瘤剜除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中的应用论文_张林,薛红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