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渗葡萄糖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换药的体会论文_温萍

应用高渗葡萄糖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换药的体会论文_温萍

温萍

(富源县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500)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妇科经腹手术10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50例脂肪液化患者应用高渗葡萄糖换药治疗。结果: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高渗葡萄糖换药治疗脂肪液化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高渗葡萄糖换药体会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18-02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是最常见的腹部手术切口并发症,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躯体的痛苦,且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降低了病床周转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本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治疗的100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所有患者中有50例患者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5.0%。患者在手术之后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手术后3~7天给予患者切口进行换药时,见切口有血性渗出液或黄色渗出物等表现,并混有脂肪滴及少许坏死组织,局部无红肿,部分切口有硬结,渗出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中性分类不高。所有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中,有15例患者体温上升,但体温都小于38.5℃。

1.2 治疗

手术之后患者切口出现油状渗出等情况时,首先处理:充分挤出渗出物,再用2%利多卡因2ml、注射用水2ml、硫酸庆大霉素8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切口局部封闭注射,多数切口好转,无红肿及渗出液,愈合出院。无效者,表现为渗出液比较多,且范围比较大,此时应对液化部位的切口进行拆线,扩创,清除掉坏死组织及缝线,首先双氧水冲洗创口,再用50%高渗葡萄糖10ml再次冲洗创口,大多数患者在次日换药时见创口渗液减少,创口周围组织由苍白烂肉样逐渐转为红色新鲜肉芽样组织,上述方法连用3日。待创口渗液极少,创口周围肉芽组织生长明显时,则停止上述方法,改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将创口边缘对齐,挤拢创口,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隔日重复换药1次。结果:笔者采用上述方法对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换药,收效显著,50例患者中49例1周后创口结疤愈合出院,仅1例效果不佳,其原因是患者腹直肌前鞘裂开,需进行Ⅱ期缝合,但患者经上述高渗葡萄糖换药治疗后,为Ⅱ期缝合奠定了良好基础,创口肉芽生长良好,渗液较少,无坏死组织。50例脂肪液化患者均未全身使用抗生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回顾笔者以往未使用此方法前,采用传统方法处理切口脂肪液化的方法:静滴抗生素、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等药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且对患者创口进行多次清创,常规Ⅱ期缝合。两种方法比较,前者的优点是: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率,因所用药品均廉价,所以也降低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切口愈合快,无需Ⅱ期缝合及多次清创,减少患者的身体及精神的痛苦。

2.结果

50例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经上述方法换药后,均在1周内痊愈出院。

3.讨论

3.1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发生在术后3~7天,除切口有较多的黄色渗液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坏死征象;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液,连续3次培养物无细菌生长。

3.2 发生此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3.2.1肥胖是患者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因腹壁脂肪过厚增加了手术缝合的难度,难以避免缝合缺陷。

3.2.2高频电刀应用不当,电凝上血可使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增加,其原因是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差的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2.3自身愈合能力低下,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使切口局部组织愈合力减低,都可使切口愈合不良。

3.2.4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和再生机制受到破坏,术前、术中及术后纠正血糖水平,有助于伤口愈合。

3.2.5医生的缝合技术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则会遗留死腔。

3.2.6手术时间 清洁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如手术时间超过165分钟,或每延长1小时其感染率倍增,切口感染则势必引起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手术时间长,出血增加,细菌感染的数量有关。

3.3 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3.3.1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控制 有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在手术之前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患者的血糖应在8mmol/L以下的数值才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之前后都应对患者的血糖数值进行检测。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根据患者情况输注浓缩红细胞,血浆或补充白蛋白等,使Hb90g/L以上考虑手术。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术前、术后给予止咳化痰治疗。

3.3.2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加强术前、术后管理 手术前30分钟给予抗生素静滴,术中操作要轻柔,切开皮下时避免一处多刀切开,避免用力直接揉擦脂肪层,止血彻底,缝合不留死腔,打结松紧适当。术中在争取彻底清除病损的前提下,减少无关动作,避免操作粗暴引起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室消毒应进行甲醛空气消毒,以尽量减少伤口感染率,手术者应刷手与消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器械、敷料绝对灭菌消毒。

3.3.3受用高频电刀应注意的事项 应调节好应用电刀的频率,以能够切割组织为正常频率,不要调高或调低。还应让患者的脂肪组织和电刀接触的时间尽量减少,不可反复对组织进行操作,灼点要精确且小,防止患者的大块组织部位出现灼伤。

3.3.4对患者切口应用辅助治疗 手术之后24小时应用微波对患者进行治疗。此辅助方法可对患者的切口有促进恢复的作用,还可帮助其渗出物得以吸收,术后吸氧,止痛,保暖,补充血容量等方法,避免患者出现缺氧,亦可让患者的切口早期愈合。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第3版.

[2]万贵平.妇产科临床处方手册.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

[3]茅清,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ISBN978-7-117-18834-0.

论文作者:温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应用高渗葡萄糖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换药的体会论文_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