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再探论文_张岭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再探论文_张岭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关中学 722300

摘 要:以调动学生主动性为特征的“分组竞赛积分”式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是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 合作小组 问题 竞赛 积分

近几年,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组竞赛积分式教学。这种以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生成、解惑进步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取决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分组、竞赛、积分式教学就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乐、有所悟,从而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蒸汽的力量》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中的一节课。班上有四个学习小组(是根据自愿、学习水平等搭配形成)。上课铃声响起,我让四个小组自己选择四部分知识体系,共有:1.“大工业”的狂飙时代——2.打造世界工厂——3.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4.本节课重难点。四个组可以自由选块,但不能重复,而且接下来的讲述要按照教材的知识体系安排进行,当然之前对于本节课也布置有具体预习任务。

各组很快选好了各自的知识小板块(第一步完成,用时3分钟左右)。然后我提出规则:“现在每个组推选一名组员,让他(她)作为你们的发言人,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讨论,要求你们:第一,归纳知识,注意衔接过渡用语;第二,组内讨论,就本组所选框节,提交三个有价值的问题,由刚才大家所推选的组员走上讲台宣讲、提问;第三,对于每组的问题,所在组成员有优先回答权,答对一个加10分,答错扣10分,答错时,其他组有抢答权、补充、更正权,给其所在组加10分。基础分是40分(作为可有效衔接知识、提出有效问题的积分)。

接下来的课堂进展,令我出乎意料的惊喜:除了引言部分,学生在层次划分上不尽完美以外,其余知识,所提问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例如,第二组学生的问题:“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举措有哪些?有何影响?此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第四组提出的“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方式”……这些大大超出我原来的预想。原以为学生可能只能简单罗列课本史实,但是他们竟然还联系到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而且类似的知识间使用上了“比较”。

听到这里,一直“旁观”的我适时地补充道:“新技术的运用,劳动工具的改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也成为后来它们经济实力差别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学生所提问题更精彩,如:“1.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有什么影响?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对社会结构的组成有什么促进?对世界整体结构有何影响?……”

课程顺利进展。学生的情绪始终很高,对于组内问题,非常的投入。这一环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尤其是第4组,总是以审判者的眼光对其余三组提出质疑,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这组是要高屋建瓴;或许是觉得自己组任务少,要及时积攒分数。

等到临下课5分钟左右的时候,整节课环节已经在学生的掌控下进展完了,小组得分展示——一组领先,两组并列,一组落后。这是学生自己评判的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从他们意犹未尽的神情中也透露出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肯定。随后,学生还热情评出“课堂之星——XX同学”。事后,有个学生甚至在作业本上给我附了纸条,上面写道:希望下次能给我们多一些机会,我也想做本组发言人。

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从小组征集问题,到推选组长,到他(她)走上讲台,到点名让个别学生回答,或者因为答错而被其他组抢答……几乎全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更多的是一个课堂的引导者,适时地启发、疏导和总结,使教学沿着既定路线推进。

这种模式也有不足,比如被推选为本组代言人的一般都是相对较活跃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也多是这类学生,而那些内向、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少得到表现和提高的机会,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分组时统筹考虑各种因素。

随后,我翻看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尤其是李镇西老师的著作,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不断地对自己的“分组竞赛积分式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改进。此后,我根据学情,灵活编制学习组,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当然,学生所属的四个学习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步,每个学生都可能在组际递进流动,也有极个别学生逆向流动。

虽然这种模式相较传统教学过程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但是,从试行效果来看,多数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并在多次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也给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当今,培养学生学科素养首位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中自主发展,我也期待自己在教学中能真正践行这一要求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著 课堂转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2]马兰编 著 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李镇西 著 教有所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论文作者:张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再探论文_张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