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馨

云南省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方案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药物抗结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肺消失占比55.6%,空洞闭合占比40.0%,无变化者占比4.4%,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肺消失占比37.8%,空洞闭合占比42.2%,无变化者占比20.0%,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采取强化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慢阻肺;肺结核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加上人口老龄化结构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1]。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均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均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及机体免疫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因此当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二者并存时,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我院通过对收治的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联合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60~78岁,平均年龄为(66.8±6.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为(66.6±6.7)岁。入选标准: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证实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经痰菌检查结核杆菌阳性,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减解痉平喘治疗,沐舒坦45毫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稀释后,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天进行两次,雾化前进行常规排痰处理。给予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联用药治疗,烟肼0.3克/天,利福平0.45克/天,全部患者均给予规范化抗结核治疗。观察组给予三联用药方案治疗,烟肼0.3克/天,利福平0.45克/天,乙胺丁醇1.0克/天。两组患者均对复发患者给予力克肺、利福喷丁等药物进行抗痨治疗,但上述治疗方案不耐受者,可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种类、用量及用法调整。对于耐多药结核患者,可行药敏实验加结核杆菌培养实验,选择至少两种以上药物进行抗痨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除了应给予抗痨治疗外,还应给予平喘,抗炎,解痉等治疗,缓解患者的气促和呼吸困难症状,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吸入低流量氧气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可逐渐改用为二丙酸倍氯米松代替,以降低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2-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肺消失占比55.6%,空洞闭合占比40.0%,无变化者占比4.4%,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肺消失占比37.8%,空洞闭合占比42.2%,无变化者占比20.0%,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3讨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该诊断难度较大,早期诊断容易被原发病所掩盖,因而患者缺乏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可能造成病情延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误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患者的结合症状无明显的特异性,加上老年患者的表达能力较差,病情容易被掩盖。(2)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因此结核菌素试验一般呈阳性,部分患者甚至可能表达为阴性,加上结核抗体一般表达为阴性,因此造成结核不易被检出。(3)患者的影像学体征表达不典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多以呼吸道症状就诊,胸片检测后可发现双肺上中野或下野呈片状阴影,容易被误诊为炎性浸润,加上部分阴影可能出现在结核非好发部位,极大可能被误认为肺部感染造成的。(4)在常规实验室检查中若痰取材不正确,同时会造成阳性率降低,因而造成误诊。由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误诊率较高,因此临床诊断中应格外注意,以提高结核的检出率,尽快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延误[5]。

我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取了综合治疗,再给予全面抗炎止咳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据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综合的抗结核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抗痨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好转,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抑制肺纤维化发展进程。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肺消失占比55.6%,空洞闭合占比40.0%,无变化者占比4.4%,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斑片状阴影双肺消失占比37.8%,空洞闭合占比42.2%,无变化者占比20.0%,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强化治疗更有助于促进疾病好转,延缓疾病发展,同时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于耐药患者应及时更换治疗药物,避免病情延误或加重。

参考文献

[1]李阳.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163-164.

[2]刘任飞.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0):24-25.

[3]李志伟.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12, 31(15):47-47.

[4]薛笑甜.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70例临床治疗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5):584-586.

[5]李玲, 麻恒翔.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32-33.

论文作者:李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