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观察论文_武永元,武珊珊,吴丽杰

(1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安徽蚌埠 233000)

(2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5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对PCI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素接受史进行询问,并针对接受或未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区分,然后根据症状、4T,S评分法进行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术前与术后差异显著,而轻度与中度差异显著,中充与重度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症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状况。

【关键词】PCI;介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36-02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为进步,在我国PCI介入治疗法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给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冠心病提供了治疗的路径;通常的治疗以肝素、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为主,但随着治疗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本次研究中就通过对PCI介入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选患者均经病史问询、病例分析以及相关检查确认为心血管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从31岁到56岁,平均年龄为(38.9±7.8)岁;病程从1d~100d,平均病程为(44.1±0.6)d。对患者下肢血管进行超声检查,并以血清学、功能学检验(清素释放实验、肝素诱导性血小板聚集试验)为准。

1.2 方法

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具体有应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具体的药物有比伐卢丁(0.15~0.20mg/ (kg·min))、阿加曲班(2ug/(kg·min))、来匹卢丁(0.2~0.4mg/kg负荷量后以0.1mg/(kg·min)为准);Xa因子抑制剂,可以选择达那肝素、磺达肝癸钠,以静脉弹丸注射(2250U),然后通过400U/h维持注射;以及维生素K拮抗剂、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治疗。

1.3 判断标准[2]

首先,按照4T,S评分法,以0~3、4~5、6~8分作为低度可能、中度可能、高度可能进行评估;其次,在血小板下降方面,0——降幅小于30%或低值<10*109/L;1——降幅30%~50%或低值<10*109/L~20*109/L;2——降幅大于50%或低值>20*109/L;第三,对应的血小板下降时间为0——24h~4d;1——不明确;2——5~10d或<24h;第四,根据0——否;1——可能;2——是进行血栓形成的判别;第五,在其它导致血小板下降的原因方面,则有0——肯定;1——可能;2——否。第六,具体的诊断要素有应用或2周内应用肝素血小板减少数<15×109/L,(排除其他原因);停用后好转;伴有血栓成形综合征;经血清学、功能学检验实证;动静脉留置导需肝素冲管防止血栓(潜在人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术前与术后差异显著,而轻度与中度差异显著,中度与重度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轻度减少组比较,bP<0.05,cP<0.05;与中度减少组比较,dP<0.05。

3.讨论

肝素广泛应用于PCI介入治疗者围手术期血栓的预防与治疗,但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通常分为I、Ⅱ型,即非免疫介导所致减少、免疫倡导所致减少,两型均伴有血栓等并发症,从发病机制看,其中的关键要素是-PF4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它会激活血小板,消耗其数量,增加血栓[3]。

经过对100d以上的未接触肝素史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肝素治疗后5d~2周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经过对其PF4-heparin抗体进行检测,发现接触肝素24h以内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一般称为速发型;从临床看,迟发或迟诊的关系目前还很难辩明。

在治疗方面,应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它可以直接与凝血酶实现结合,从而对其活性加以抑制,可以排除抗凝血酶III介导,而且能够避免了与肝素之间的交叉免疫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它的缺点在于会致INR升高,若与华法林同时应用,则会造成出血;其次,Xa因子抑制剂,该抑制剂具有特异性灭活功能,所以,通过间接途径实现了对凝血酶形成的抑制。后一种药物则属于戊聚糖,对于PF4抗原改变能力,目前判断为不显著,因而不会造成抗体形成,因而应用时需要谨慎[4]。第三,、维生素K拮抗剂,它能够抑制蛋白C、S活性、Ⅱ、VII、IX、X因子活性;在前两种蛋白C、S活性半衰期,与凝血因子相比较短,因而,初期这两种活性的下降即会造成高凝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停止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可以通过K5~10mg拮抗。若出现血小板明显降低的情况,则禁用这一抗凝方法,需要待其育分抗凝治疗完成后,血小板处于正常水平时,再通过华法林治疗。维生素K拮抗剂的单独应用条件为血小板计数正常、稳定,INR目标水平实现后48h,以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法华林叠用大于5d及以上。第四,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禁止用于无活动性出血患者;通常对于接受肝素治疗者小于100d时,若需要再治疗,对其血小板数应该进行术前、术后的检查,减少血栓发生的可能;已经出现症者,则应该以非肝素类抗凝剂实现术中抗凝。

综上所述,通过对症的药物治疗以及对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后,可以有效改善介入PCI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振良,高全清,贾国渠,等.国产碘克沙醇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2):106-109.

[2]涂雪梅,马士容,牟一丹.微创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345-2347.

[3]尹晴,张志刚,马亚平,等.冠脉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介入治疗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9):1102-1109.

[4]段玉,王敏,何红遐.局部麻醉在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术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61-63.

论文作者:武永元,武珊珊,吴丽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PCI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观察论文_武永元,武珊珊,吴丽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