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小说教学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却实实在在困扰着小学语文老师。这是课程层面的宽泛设计与教科书编写的落差引起的矛盾。尽管小说构造、表达的特点不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典型的“叙事性作品”,它们叙事的典范性以及古今中外优秀作家创造出来的优秀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又自然成为教科书编者用以培养小学生这一学段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优质资源。教科书选编一些经典小说或者片段,小说教学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绕不开的真问题。
关键词:小说教学;教学侧重;教学误区
一、课标要求关注核心素养
在当下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对于叙事性文学,如何实施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打破学段间的壁垒,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融合统一?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们先来共同看一下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
“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从“2011 年版课标”设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对特定的文体“小说”,并没有提出“目标要求”。也只是把它归纳到“叙事性作品”的课程教学目标。福建教育学院的鲍道宏教授如是说:掌握作为具有特定文体特征的 “小说”的知识并运用它们解决小说阅读理解及分析评价的问题,并不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等要素,表现手法上的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动作描写、气氛烘托、意识流动、矛盾 冲突、结构安排等等,也都不应成为小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是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若是从这一意义上说,并不存在“小学小说教学问题”。
那么它的侧重点在哪些方面。今天,我想用对比的方式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二、小学教学的侧重点:
(一)、围绕小说主旨,逐步理清故事情节。
在学生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围绕小说主旨,以自主学习单、情节地图等方式梳理人物关系,浓缩故事情节,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再分板块读议感悟,做到整体把握,长文短教。
对于情节叙述富有变化的地方,尤其是矛盾冲突之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因文而异,抓住文本的冲突处,采取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带领学生破解文本谋篇布局的密码,领略小说别具一格的构思。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的结尾,以两句话单独成段的形式揭示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故事就此戛然而止。语言极为简练,却加剧了故事的悲壮色彩。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顾前文中老汉对小伙子一“揪”一“推”的矛盾冲突,认识老汉不徇私情的品质,领悟故事情节“悬念丛生”与结局“出乎意料”的妙处。
(二)、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融入故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立足小说文本特点,或通过独特的言语表达,或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来感受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关联,体会小说教育意识的渗透,在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由此可见,情感的共鸣是教学的关键点。现在从一个教者的角度来看,对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过多的去关注文章的主题,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因此,它也就不能作为小学小说教学的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在进行叙事性作品的教学时,更应该把情感的体验点作为重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学问题。
(三)、学习体会小说的语言,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小说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性格与思想等特点,因而发现文本的语言风格,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是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形象描写处驻足,通过想象画面、换位体验、对比阅读等方式品味文本语言,就能让文字呈现的画面具体起来,体会小说语言之妙。
例如:《穷人》中这段人物的心理描写: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这段描写,既表现了桑娜内心的无奈,生活的穷困使她不敢轻易的收留别人的孩子。但善良的心底,战胜了理智。最终在生活艰难的的情况下,收留了西蒙的孩子。这是多么高尚和伟大的品质,这是一个母亲的担当。令人欣喜的是,她有一个好的丈夫,一个和她一样善良的丈夫。他理解了妻子的所为,也让小说有一个和谐的结尾,读起来令人感动。
三、初中小说的教学侧重点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就成了小说阅读的重点。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矛盾冲突,结构安排等等学习的难点。此外还有包括对主题的探究,是不可或缺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对小说进行整体感知,由于小说篇幅的特点,一般我们会采用默读的形式开展对小说的阅读。并且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第一课时进行小说情节的梳理,让学生感知小说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例如九年级下册的小说《孔乙己》,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形象的描述,是采用板块式的片段化的方式。第一课时就需要对情节进行梳理,并且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概括人物形象,最后探究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时的目标这个定为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小说的语言特色,小说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由于第二课时的难点的增加,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一般会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初中老师往往会未雨绸缪,对小说艺术手法的探究,往往是为写作做铺垫。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习优秀的艺术手法。从而达到在写作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因此,不管是散文教学还是小说教学,能够做到课堂随机写作,就是学生能力的最大提升。
语文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要研究教材,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和成长的规律,让小学和初中教学有机衔接,让学生不要感到升入初中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之间的落差太大,而是能愉快的踏上新的学习历程,让接力的初中老师感觉到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已日渐成熟,我们都要感谢小学的语文老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鲍道宏:《小学小说教学的应为与可为》(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8.4)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用书(第三学段)
论文作者:曹永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小说论文; 小学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这是论文; 人物论文; 情节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