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林套种茯苓,袋料栽培高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林论文,茯苓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选料。选择新鲜无腐烂霉变的松树的根、蔸、尾尖、枝条、加工后的边角料,锯成33~35厘米长,削去粗皮晒干,用小铁丝扎成捆,每捆重5公斤左右,另加配料:全干松木屑77%、麦皮或米糠20%、白糖1%、石膏1%、过磷酸钙0.5%、化学纯硫酸镁0.5%、水110%~120%作辅料使用,并保持配料中的含水量60%左右。 制袋。将扎成捆的干菌材放入干净的清水中浸泡10~12小时,捞起沥干多余水分,使材料中的含水量达到60%,将所需配料充分拌匀。保持料内含水量60%进行装袋。用30厘米×60厘米的高压聚乙烯塑料袋,袋底垫入部分配料,将菌材装入袋中,袋内上部同样装入部分配料,扎紧口袋,进行高温灭菌。在0.15公斤压力下保持4~5小时,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后,旺火保持14~16小时,匀火再闷6~8小时。 接种培养。将灭菌好的袋料从灭菌锅内取出,放入洁净的操作房间内,当袋料内温度降到28℃以下时,再把袋料搬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每袋料接种100~150克,分小块均匀接到袋料开口的一头,接种好后扎好袋口及时放入培养室内进行培养,保持室内温度26℃~28℃恒温培养。20~30天菌丝长满全袋后,即可下地覆土管理。 选择林下场地。选择向阳,土壤疏松,PH值4.5~6.5,有一定坡度(5°~20°),排水良好的马尾松、杉木等幼林地为栽培场地。 整地。清除林下杂草,深耕30~40厘米,按宽1.2米左右开厢,厢长不限,视场地而定,厢向与坡面等高线垂直,厢与厢之间开20~30厘米宽、深30~40厘米的排水沟兼耕作道,土要整细。 诱杀白蚁。整好地后,按每亩周围选择不同方位挖4~6个长宽各1米、深0.6~0.8米的土坑,沟内撒石灰,坑内堆放一些茶油枯和培养料及菌种,喷施植物提取液,上面盖一些新鲜松叶枝,再盖好土,对白蚁进行诱杀,或找到主巢,直接挖除。同时采取隔3年种1年以彻底杜绝白蚁的轮种模式。 菌袋下地。将长满菌丝的菌袋一头把薄膜划开一条口子,插进一根全新鲜、长30厘米的小松树枝(或松树根)作引木,和菌袋一起横放入土中,每1.2平方米放3包菌袋,成“品”字形排放,插有引木的放两头,菌袋之间间隔30~40厘米,每亩排放900袋,再盖土10~12厘米,菌袋下地时间以5~6月最好。 联系电话:0731-4586617标签:茯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