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过热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了论文,蔬菜生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冬以来,蔬菜价格持续在较低价位上运行,今年头三个月,江苏省蔬菜价格指数分别为77.1、73.7和68,创近年来最低,这种情况引起了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引发了一些人对去年秋播开始的全省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担忧和质疑。有人认为,江苏蔬菜生产已经过热,应当压缩种植面积,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据了解,1998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7亿亩,总产量达3.7亿吨,人均占有鲜菜量达308公斤,江苏去年蔬菜种植面积为1220万亩,总产量2250万吨,人均占有量近300公斤,而人均消费为130公斤。确实,从生产和需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江苏都出现了生产超过需求的局面。而且,各地蔬菜种植面积仍然有增无减,今年全国将扩大1000万亩,全省将扩大130万亩,其中徐淮盐连宿五市占100万亩,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那么,江苏蔬菜生产是不是过热了呢4月底全省蔬菜产销工作现场会期间,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领导,他们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
专家们认为,从蔬菜生产总量上来讲,江苏和国内市场都已趋于饱和乃至过剩,但从品种、质量、上市时间等方面看,发展蔬菜生产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蔬菜生产总量虽然很大,但由于生产水平低下,各地蔬菜品种结构雷同,质量和卫生状况都很不理想,可以说菜篮子虽已装满但未装好,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蔬菜总量过剩、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江苏省有些地方生产的部分蔬菜品种仍然供不应求,连年扩大种植面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去年各地西瓜价格普遍下跌,但在东台市的“佳蜜”西瓜在市场上依然走俏,为此,今年东台市大棚西瓜成为期货,还未种下就被许多城市的大市场包销;兴化市的香葱走俏欧美、东南亚市场,国内一些知名加工企业纷纷上门订货,全市香葱种植面积一扩再扩,从1995年的2万亩发展到去年的75万亩,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今年扩大到10万亩。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消费还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如在国外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汁、蔬菜泥、蔬菜粉、蔬菜酱等在国内还未推开,而一吨蔬菜汁需要几吨甚至十几吨鲜菜原料,提取一吨大蒜油需要50吨以上大蒜。全省农村一些非产菜区依然存在蔬菜货缺价高的现象,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对蔬菜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长。从国际市场看,最近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给我国蔬菜扩大出口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蔬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蔬菜生产具有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扩大出口还有很大潜力。
有关专家还认为,不能因为蔬菜总量过剩、种菜效益下降就认为江苏蔬菜生产过热。仅从需求的角度看,江苏即使不种一亩蔬菜,供应也不会有问题,如果简单地用供求的眼光来看农业,就会产生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的思想,因为现在已找不到一种短缺的大宗农产品了。而如果把江苏蔬菜生产放在全国的大盘子里,用竞争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不难看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全国蔬菜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
每年江苏有大量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外省的蔬菜也大量进入江苏市场。在这种大进大出的形势下,谁能够把握消费趋势,占领品种、质量的制高点,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江苏蔬菜生产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面积的多少,而在于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如果没有竞争力,那么江苏蔬菜面积不但无法扩大,原有的面积和市场也保不住;如果市场竞争力强,那么不但今年扩大到1350万亩不是过热,今后继续扩大也不会有问题。要搞好江苏蔬菜生产,必须强化竞争、挤占市场。全省蔬菜产销工作现场会提出:江苏蔬菜种植面积还要逐年扩大,以后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蔬菜业总体水平要达到全国一流,要把蔬菜业培养成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当主角。
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作为调整的重点,掀起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特别是江苏省周边地区的山东、河南、安徽发展势头更猛,对江苏省的压力更大,可以想象,发展蔬菜生产潜力很大,但面临的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标签:蔬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