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论文_刘希民,李丽云

(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 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了解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所占比例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观察近五年来在本院接受诊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HAAA所占比例,并将其与非肝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液常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诊疗及干预等进行对照。结果: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占SAA的比例为3.3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在进行临床治疗前均进行检查,并确定其血常规、骨髓象等均无异常;2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24例(92.4%)三种(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经检查后呈阴性,2例(7.6%)乙型肝炎病毒,并按抗原种类此病毒又分为HBsAg、HbeAg,它们均成阳性;24例(92.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在急性黄疽型肝炎后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降低时患病;经过6个月临床治疗后内,再次与非肝炎相关的 SAA比较,早期发病率与感染相关病死率均显著增高;但HAAA组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182-01

引言

由上可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主要是由急性肝炎后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引起,它与肝炎病毒的类型有关,因此为详尽研究及分析HAAA占 SAA的比例及其临床特征,我们观察了近五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HAAA患者在全部SAA患者中占的比例,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 HAAA与非肝炎相关的SAA在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治疗反应和预后方面的不同。

1.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住院SAA患者,并根据相关诊疗标准,HAAA相关标准如下:HAAA在急性肝炎后半年内的SAA中的临床特征,从同期非肝炎相关的SAA患者中按1:2比例,随机抽取26例患者作为HAAA对照组。除此之外,对照组SAA的患病情况均与其他因素无明显关联。

1.2 临床治疗

进行临床治疗前应根据实验组的血常规结果、骨髓象以及免疫细胞数目及活性。被观测患者进行诊疗时都采用,ELISA 法是对肝炎病毒血清学进行种类检测的主要方式,确定肝炎病毒类型后(甲型、乙型、丙型),再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各项免疫指标。

1.3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治疗方法采用的是免疫抑制治疗(IST)及造血生长因子(HGFs)方案,并在诊疗过程中需充分遵守对照规则,避免对测量结果造成负面影响。

1.4 随访观察项目

经半年临床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感染率、感染相关病死率及并发症等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并得出其一年内的生存率。

1.5 统计学处理

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做比较,并将间均数用t表示,除此之外,利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采用 Logrank检验两组间差异(采用 SPSS10.0软件包)。

2.结果

2.1 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占SAA402例,其中HAAA 26例,HAAA占同期SAA的3.33%。

2.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病毒学检测后,对其进行肝功能情况观测,发现26例HAAA在SAA发病半年中均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复发现象,相差时间大致处于7~150d范围内,中位时间为51d。26例抗体病毒均呈阴性;2例(7.6%)HBsAg、HBeAg及HBcAb呈阳性,6例乙肝病毒抗原呈阴性,2例HBsAb、HBeAb呈阳性,16例HBsAb阳性;除此之外,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皆阴性。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绝对数、骨髓粒系比例、淋巴细胞活性、巨核细胞数、血小板及红细胞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特征及感染率和感染相关病死率治疗反应及生存率对照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结合以上研究可知,随着病毒生物研究学得到广泛应用 ,病毒感染逐渐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研究激起相关专家学者对再障的病毒病因的研究与分析兴趣,再加上且有临床表现,使得研究人员对其关注度逐渐升高。在本次研究中,收集五年内患者数据资料,分别对两者发病比例及临床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经有效数据显示,HAAA占再障总发病人数的比例,国外分别为4%~10%和2%~5%;在因患非甲、非乙、非丙暴发性肝炎的年轻患者中发生再障的比例为24%~28%,此数据在肝移植患者中发生再障的比例均偏低。除此之外,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AAA的发生率大约为0.1%~0.2%。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肝炎同时发病的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较少,缺乏对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深入认识。基于此,本文对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病症,便于临床找寻到优良的治疗方式,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川学出版社,1998.33-36.

[2]杨文睿,井丽萍,周康,等.41例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05):12.

[3]张舒,董伟,梁馨苓,等.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及其介导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新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7(08).

[4]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41-247.

[5]何广胜,邵宗鸿,刘鸿,等.序贯强化免疫抑制联合造血生长因子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176-181.

论文作者:刘希民,李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论文_刘希民,李丽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