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君君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工作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我院的脑梗死患者30例,根据奇偶法的标准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使用基础性的护理法,分析不良结局发生率、救治时间、等待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结果: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内容对比,实验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较低,且时间很短,神经功能缺损的分数较为良好,互相的对比有差异存在,P<0.05。结论:在急诊的脑梗死救护工作中,科学的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方式,能够更好的提升救护工作效果,推广的优势很高。

【关键词】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脑梗死;临床结局

近年来在临床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所提升,致死率也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在医学研究中发现,脑梗死的发病时间和救治的预后存在直接联系,降低具体的手术等待时间、加快救治速度十分重要,而在传统的急诊护理工作中,流程过于繁琐,很容易诱发严重的问题,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为更好的探索相关护理方式,下文利用组间对比的方式,分析不同护理法的应用差异,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准确依据。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期间我院的脑梗死患者中,正确的选择30例分析,利用奇偶法的形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归入15例。

实验组:年龄的跨度具体呈现为:58岁到71岁,中位(62.33±1.57)岁。性别:男有5例,女有10例。

对照组:年龄的跨度具体呈现为:58岁到72岁,中位(62.32±1.56)岁。性别:男有6例,女有9例。

纳入:合理的进行检查之后符合脑梗死的诊断要求[1];对此次所研究的内容处于知情态度。

排除:研究中断;精神异常;心脏异常。

所有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计算以后,没有差异的存在,P>0.05。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基础性的护理方式,按照急诊的工作流程要求执行任务,动态监测体征情况,并科学开展各方面的指导活动。

实验组:要求正确的利用改良急诊护理法。(1)正确开展评估工作。要求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进行评估,得到五分到九分就证明是轻度缺损,十分到十四分就是中度缺损,十五分以上属于重度缺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开展护理工作,合理执行交接班的任务。同时还需开展睡眠水平、不良情绪、脑部水肿、身体障碍的评估活动,研究身体的健康性和营养性,合理开展各方面的工作[2]。(2)明确具体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措施。①在传统的工作中,只能于颅脑损伤之后才将实际情况告知医师,对急诊的速度造成影响。而改良护理流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接诊患者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例如:在接到急救电话以后,要求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接待患者,护理人员随时为医师提供病情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病情的研究,快速开展指导工作。在此期间,应将综合性的护理方式作为基础,全面的评估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并做好心理指导工作。一般情况下,很多患者均担心自身疾病是否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受到他人的嘲讽,对急救产生恐惧心理,配合度较低,因此,必须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遵循科学化的原则,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增强整体的工作效果[3]。②要求护理人员在急诊的救护工作中,接收患者之后最快速度对伤情进行评估,记录在表格中,明确有无溶血适应症,在排除禁忌症以后,立即进行心理的疏导,并创建静脉通路,合理的开展基础性检查工作。在明确为可溶栓以后,必须要做好溶栓之前的护理准备工作,采用心电监护仪设备进行体征指标的监测,并利用冰帽设施和冰毯设施等进行处理。之后按照医嘱的要求开展溶栓治疗工作。③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中,要求所有的护理工作人员,均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针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管理,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同时还需为患者和家属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使其掌握各种知识,在日后的康复中养成良好习惯[4]。

1.3判定指标

①不良结局发生率,主要就是颅内出血和水肿。②记录具体的救治时间、等待手术时间。③记录具体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五分到九分就证明是轻度缺损,十分到十四分就是中度缺损,十五分以上属于重度缺损。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的数据内容利用SPSS21.0软件合理的计算,利用卡方和百分比的形式,正确的分析不良结局,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分析时间和分数,相互对比以后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利用P<0.05的形式表达。

2 结果

2.1 不良结局

和对照组的数据值相互对比,实验组的数值低很多,互相的比较有差异,P<0.05。详见表1。

2.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实验组的相关数据值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为(7.6±0.5)分,对照组为(15.5±1.5)分,相互的比较有差异存在,P<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临床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所提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而在脑梗死发生之后,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急救护理,将会对运动功能还有感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生存质量降低。该疾病在发生之后,需要尽早的进行干预还有治疗,以最快的速度明确发病特点和情况,以便于尽快进行抢救,降低死亡率,并预防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问题。但是,目前在实际急诊护理期间,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满足相关的急救要求,不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就需要在工作中明确具体的发病特点和情况,正确选择相关的护理措施[5]。

上文研究中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实验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对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而言,要求在接收到急诊请求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对患者进行体征的评估,明确神经缺损情况,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提升其参与急救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预防出现抵触的现象。且在工作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抢救,减少交接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提升相关的急救护理效果[6]。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实际护理期间,合理的使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法,能够全面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预防出现不良结局问题,加快体征的康复速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燕.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4):49,194.

[2]刘婷.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3):268-269.

[3]宋洁.改良急诊护理操作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3):183-234.

[4]徐菊.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30-131.

[5]陈志华,韩穗.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7,33(42):35-298.

[6]卢倩雯.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2017,4(7):50-51.

论文作者:刘君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君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