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霞 陕西省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 713600
要提高数学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的现状。通过观察我发现: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于提高。小学阶段,关键是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审题习惯、打草稿的习惯等,通过考试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学生不会阅读数学书,不能自主自觉地看书。因此,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数学书不光是用来做题的,更重要的是用来学习的。
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于解决问题这一知识领域,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数学关系提炼出来,然后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这一能力还有待提高。
3.部分学生在计算题上还存在较大的失误。
4.学困生与优生之间差距较大。
二、教师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及时地将知识加以明晰,进行完整的归纳,让学生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
2.教师满堂灌,不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结果雨过地皮湿,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对待概念法则的认识:对于概念的要求与以往相比新教材弱化了,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要有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教材对概念的弱化并不表明它不重要,而要活化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例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中,学生对公式概念混淆,对计量单位、进率不熟练,其主要原因是,教材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安排是跨学段的片断式的安排,学生很容易遗忘。
4.同科目的教师沟通太少,太保守,不能打破班级界限。
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课堂改革。
一、纠正学生上课习惯
向高效课堂要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抓好课堂40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上学期情况来看,我觉得学生上课的习惯较差,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容易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导致上课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要提出实施“高效课堂”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很大,他们参与的热情会更高。
1.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仔细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怎样预习好新课,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把力量放在课内。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3.把补困放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而跟不上其他同学。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4.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要做到精选精改,有必要的评语,注重激励,提高效率。
二、加大对后进生的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
1.建立档案。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建立后进生的详细档案,重点找原因,确定帮扶措施。
2.抓两头促中间。在提优扶困的同时,要促进中等学生的素质提高。
3.对后进生分层转化。
(1)通过建立学困生转化跟踪卡,制定转化措施。
(2)对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行为习惯特差的学生)进行监控。
(3)加强家庭作业的检查,要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考试。
4.耐心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要坚持日常转化,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学困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可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结对子活动,先进生主动找“后进生”,对他们进行帮助,提高自己的成绩。
5.自我提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6.家庭协助。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要求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孩子的在家学习过程,耐心做好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要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孩子的氛围。
7.加强同年级教师的沟通,多听课,取长补短。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和付出不懈的努力!
论文作者:王晨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后进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课堂论文; 概念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