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基建科 516001
摘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以混凝土、钢筋、模板为主,随着时代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建筑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这导致了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了更严格、更规范的趋势。为此,本文就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概述
1.1混凝土的含义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的材料,主要由水、水泥以及石砂等材料构成,经过充分的搅拌,各种材料结合形成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包含多样的种类,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并配以其他材料,从而构成稳固的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的可塑性较高,整体性很强,被运输的性能也很好,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和性能来进行相应的设计。
1.2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①具有良好的可被运输的能力;
②良好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在一般环境下不易被腐蚀和非人为的破坏;
③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因为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
④可塑性好,尚未凝结的混凝土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被模板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⑤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内部钢筋等材料从而拥有良好的整体性,可用于抗震、抗爆等用途;
⑥组成混凝土结构的大部分材料都为砂石,产地广泛,便于制作。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5㎝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40㎝左右最佳。
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及温度应力,可确定应选择整体浇筑还是分段浇筑。在浇筑过程中,遵循“分区定点、循序渐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原则,根据混凝土泵形成的坡度,在上层和下层分别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位于混凝土的卸点,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位于混凝土的坡脚处,解决下部混凝土密实问题。在浇筑过程中,应选择一个部位进行,直到符合设计的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流动趋势,再在坡面实现连续浇筑。当混凝土分段浇筑结束后,可以在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实现二次振捣或者表面挤压,排除表面积水,并用木拍反复挤压密实,防止产生表面裂缝,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与表面观感。一般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选择夜间进行,这样可减少新旧混凝土的温度差距,减少冷缩变形产生的裂缝。
2.2混凝土拆模技术
对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时间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时间的设计应该根据要求、气温以及强度等级这些情况综合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这样就可以不会破坏其表面和棱角;对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号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对楼层造成冲击负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时的运走。
2.3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以及振捣之后,需要在12个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浇水和养护。在拆模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通常条件下这种喷水养护要大于7天,喷水的频率需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且混凝土要保证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现在,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等,但是常用的通常为覆盖浇水发、浸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这三种。在冬季施工时,如果气温连续5天平均低于5℃,就要按照冬季施工进行处理,采用蓄热法以及添加外加剂等方法进行养护,防治混凝土受冻而降低强度。
2.4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
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为了解基础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工程混凝土的测温,施工者应制定严格的温控方案加以控制,即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根据混凝土的浇捣方向和底板厚度来考虑测温点的布置。
2.5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改变原材料的材质,实现原材料的最大限度的融合。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在实行的时候要非常的注重相应原材料的搭配使用。
首先,在原有原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增强材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这种材料在市场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金属纤材料和无机纤维材料等。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使用这种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有效的提高抗裂性能。
其次,对混凝土的相关材料进行比例的调整,将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就要求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在科学的配比实验下,并经过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之后,制定相应的配比比例。使用这种验证后的配比比例进行混凝土的制作,就能够达到工程设计中所应有的强度。同时,在进行相应的搅拌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按照正确的规章程序进行,确保搅拌工作不会出现材料分离的现象。
再次,在原有混凝土原材料的基础上掺加添加剂,降低混凝土收缩的程度。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在科学规范的指导下,进行混凝土膨胀率实验,对膨胀率限制的额度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实验中对相关添加剂的选择,寻找出最适合降低混凝土膨胀率的添加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最后,适当的添加配筋,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在混凝土的形成过程中,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相对直径较小和分部间距也较小的配筋,可以显著的改善混凝土抗裂的效果。这种方式的使用,主要是由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本身就缺乏相应的配筋,其间的薄弱部分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在这个部分相应的添加一些温度筋,就能够有效的加强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实现整体混凝土结构抗裂性的增强。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必须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对相应的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减少混凝上施工技术问题的产生,并促进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上结构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技术的使用,相应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兴林,张媛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3.
[2]王琼.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施工技术,2012.
论文作者:欧阳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表面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