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非典时期让消费者告诉你需要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告诉你论文,非典论文,时期论文,消费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笼罩在旅游业头上的“非典”阴云开始渐渐散去的时候,许多旅游企业也在从“非典”的沉重打击中开始振作起来,在全面评估“非典”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积极大胆地预测未来、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后“非典”时期的市场变化。对此,无论是政府、学术界及企业自身都有许多议论,在媒体上看到了诸如“井喷”、“破窗”理论的说法。
但是,从这一段时间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的报道上看,人们注意到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这些议论多数都是出自议论者个人的感受和想象,都是站在旅游经营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都是由“非典”本身对消费者的直接负面影响去推测、引申今后消费者旅游行为的取向变化,而没有看到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能够拿出第一手的调查数据说明的议论。如果旅游企业以此类议论为依据,对后“非典”时期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的话,笔者对这样调整后的经营策略的有效性深表怀疑。
作为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事实依据、没有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就人云亦云,随风而动,是非常危险的。举一个例子,据报道,“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特别是“五一”黄金周期间,北京的一些餐馆、酒楼,由于及时增加了外卖服务或扩大了外卖的服务范围,而部分弥补了在店用餐客人骤减造成的收入损失。这些餐饮企业的灵活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迅速适应了当时、当地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但是,这种做法能否成为后“非典”时期的一种经营策略而继续使用,以及在所有的餐饮企业推而广之?它毕竟只是某些类型的餐饮企业、针对某些餐饮产品、在这样一种特殊时期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策略。可以这样说,首先,就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采取外卖消费的方式只是“非典”时期的被迫选择而已,这样的餐饮消费行为不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而是一种外在因素作用下的临时改变,一旦这样的外在因素没有了,消费者的餐饮消费行为还会恢复到原状;其次,对于餐饮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这只是对因店堂消费不足而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补救措施,因此,它无法成为后“非典”时期多数餐饮企业经营策略调整的一个普遍范例;再者,即使事实表明今后要求餐饮外卖的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作为餐饮企业也要考虑这样的需求来自哪些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是不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群,这样的需求变化是不是代表目标客户群的核心需求变化趋势等;最后,还要看一看自己的核心餐饮产品适合不适合这种需求变化。烤鸭可以外卖,海鲜也可以外卖吗?出品的质量如何保证?外卖的成本多高?所有这一切只有从消费者那里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另外一个例子,是颇受争议的中餐的分餐制问题。饮食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中最具代表性、最有继承性的方式之一,它的“好坏优劣”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问题所能全部涵盖的。借助于此次“非典”的理由,又有一些人提出公共餐饮服务场所实行强制性分餐制的要求,我们对提出这种要求的出发点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达到饮食卫生、防止间接传染目的的话,人们有许多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最起码应该首先确认合餐比分餐造成的疾病传染到底有多大几率,到底有多少人的多少疾病是因为合餐造成的,不是直觉猜测,而是数据说话。当我们可以认定合餐就是不卫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首先从原材料的采购、保存、加工、烹饪、传递上多想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呢?餐饮的卫生问题不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但分餐制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消费者选择饮食方式的权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来享受饮食生活。喜欢分餐的就分餐,不喜欢分餐的就合餐,不同吃法自然有不同的气氛、不同的滋味和不同的享受。
举这样两个例子,只想说明一点,就是在后“非典”时期,我们旅游企业任何经营策略上的调整,必须要基于对消费者进行彻底、深入的调查研究之上,由数据说话,让买东西的人告诉你他想要什么。此次“非典”对于消费者今后的旅游消费行为必然有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对旅游需求的刺激还是抑制?都需要旅游企业认真分析研究。作为旅行社来说,在大家争相推出各种新的线路、新的产品组合、新的旅游方式之前,我们知道不知道我们目标客户群是谁?“非典”给他们的旅游需求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北京的自费旅游消费者来说,“非典”之后的旅游需求可能并没有减少,但是他用于旅游的可支配性收入却减少了,那么,这就意味着他在选择目的地、产品价格和出游方式上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