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尹爱群

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尹爱群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含量,对比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浓度。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为(1645.4±615.2)pg/ml,治疗后变为(1055.2±285.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为2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755.4±200.2)pg/ml,治疗后变为(523.5±185.8)pg/ml;心功能分级为3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1875.2±405.5)pg/ml,治疗后变为(1125.3±302.5)pg/ml;心功能分级为4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2985.2±574.2)pg/ml,治疗后变为(1854.2±465.3)pg/ml;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查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有助于诊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同时还可以对心功能分级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86-0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老年疾病,病理表现为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人体中利钠肽分为三种,分别是心钠肽、脑钠肽、C型钠肽,其中脑利钠肽可用于诊断心力衰竭。本文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含量,对比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浓度,分析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存在肾功能不全、肿瘤、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60~78岁,平均年龄(65.8±5.8)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取出血浆,然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中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含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浓度,观察对比不同心功能分级间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为(1645.4±615.2)pg/ml,治疗后变为(1055.2±285.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为2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755.4±200.2)pg/ml,治疗后变为(523.5±185.8)pg/ml;心功能分级为3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1875.2±405.5)pg/ml,治疗后变为(1125.3±302.5)pg/ml;心功能分级为4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2985.2±574.2)pg/ml,治疗后变为(1854.2±465.3)pg/ml;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又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脑利钠肽,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由于它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实际上它主要来源于心室。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同ANP一样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内分泌系统。心功能障碍能够极大地激活利钠肽系统,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释放。

BNP同ANP一样具有一个由17个氨基酸通过一对二硫键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对于受体的结合很必要,其中二硫键对于BNP的生物活性很重要。BNP具有种属特异性,大鼠的BNP由45个氨基酸组成,而猪、狗与人的BNP由32个氨基酸组成,人类BNP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远端,与其上游的ANP片段相连,其反向转录脱氧核糖核酸(cDNA)由1900个核苷酸组成,BNP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由900-1000核苷酸组成,它可表达成BNP前体原,脱去N端的信号肽成为含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proBNP),但并不储存于分泌颗粒,主要从心室分泌,在其分泌过程中或进入血液后分解为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含32个氨基酸的C端片段)及N端片段。左室延展及室壁张力对BNP的释放进行基础调节。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血浆脑利钠肽前体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存在紧密联系,可作为诊断本病的一个指标。不过由于不同实验室条件不同,针对血浆脑利钠肽的检测方法不同,因此得到的正常值均有差别。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BNP不是特异性的诊断工具,某些其它疾病也会引起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浓度。

本次研究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脑利钠肽前体进程对比,对比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浓度。对所有患者实施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取出血浆,然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中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含量。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为(1645.4±615.2)pg/ml,治疗后变为(1055.2±285.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为2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755.4±200.2)pg/ml,治疗后变为(523.5±185.8)pg/ml;心功能分级为3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1875.2±405.5)pg/ml,治疗后变为(1125.3±302.5)pg/ml;心功能分级为4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2985.2±574.2)pg/ml,治疗后变为(1854.2±465.3)pg/ml;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检查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有助于诊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同时还可以对心功能分级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孟晓峰,史海燕.血浆脑钠肽前体的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的相关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15):20-21.

[2]汪奕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诊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5(4):21-22.

[3]史光伟.脑钠肽和N端脑钠肽前体指标在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3):38-39.

论文作者:尹爱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尹爱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