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复合设计是基于宜居视角下对住区公共空间复合利用的一种思考。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休闲与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宜居住区活力营造的关键场所因此,本文结合宜居理念,从现有住区公共空间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经典案例从功能、布局方式等方面对其复合设计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宜居住区;公共空间;活力;复合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住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主要载体。其对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人们对“宜居”、“生态”的居住环境日益关注的情况下,宜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复合性设计尤为重要。但是,近期大量建设的住区往往封闭、单调。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宜居的住区环境,住区公共空间的复合设计对于住区的外部环境的宜居性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住区的宜居性为理念,合理提出住区公共空间的复合设计该如何进行更能创造活力、丰富的公共空间。
一、相关概念
1.1宜居、住区公共空间
宜居,字面意思可理解为“适宜居住”,广义上来说,宜居反映对人们对居住及生活需求在物质的层面及精神层面的适宜程度。宜居程度也可判别居民对住区的满意程度。一般来说宜居程度与居民满意程度成正比。
住区公共空间:是指满足住区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等面向公众的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
1.2活力及复合
活力:通常是指不同类型的人行为活动的集合。其活力的营造关键在于公共空间的复合设计。
复合:复合既包括空间上的复合也包括功能上的复合。复合表面上为空间与功能的复合,实则为活力的集中于复合。
二、宜居住区公共空间特征
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交往、休闲、娱乐等公共活动开展的场所。这就要求它具有功能性、开放性等特征。宜居住区公共空间同样必须符合这些特征,同时对其有更高的生态要求。
2.1生态性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高要求,住区的生态性也逐渐成为宜居的重要指标。
2.2功能性
随着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宜居住区公共空间应当不仅具有供人观赏的功能,同时还应满足日常使用者交往、娱乐、健身等需求,同时满足人们的物理需求与精神需求。
2.3开放性
也就是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居民能方便通畅地到达这一场所。包括物理可达性和精神可达性,物理可达性是指附近居民实际到达,精神可达性是指附近居民可以视线通畅看到这一场所。
三、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3.1与城市生活相隔离,封闭性强
近年来,大规模新建的住区都以城市道路为分隔,住区四周用围墙围起来,公共服务设施一般位于住区内部,基本上与城市公共空间分离,大大降低了居住的适宜性。
3.2功能单一,绿化不足
现状住区公共空间大多功能单一,绿化不足,住区道路主要为交通功能,活动场地服务人群单一且分散,不利于互相之间的交流及活动。这样不仅存在着地面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宜居住区应当注重功能之间的复合性。
四、公共空间复合设计策略
4.1公共空间的生态、功能复合
住区以外的城市空间为a空间,则住区内建筑、道路、绿化、广场等是b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住区公共空间的生态、功能复合包括住两种模式:一 绿化+住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复合,也就是基于绿化的a与b空间的复合;二 绿化+住区公共空间的复合,即b空间之间的复合。宜居住区的生态、功能复合是需要注意这两点。
住区用地规模的合理控制以及住区配套与宜居住区关系的多样化处理方式,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性。下面分析一个相关案例,深圳万科四季花城在开放空间的复合营造方面较具特色。与一般宜居住区惯用的"中心大花园"概念不同,四季花城采用人性化、小尺度的空间序列,使得社区空间层次丰富。中心公共空间序列通过步行街与各街区式邻里直接相连,增加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开放空间中配套设施的设置相对齐全,而且还利用中心广场的聚集效应摆设临时商业摊点,集聚人群增添活力,营造出小城镇式的商业氛围与生活气息。
4.1.1内外空间的功能复合
住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整体中的一部分,营造具有活力的宜居住区,就不能将住区与城市分割开来。在住区设计中应考虑将城市功能引入宜居住区,从而使住区居民的生活融入城市,而不是封闭的。这就要求,宜居住区功能上进行复合:其一,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住区外围并设置人行出入口,可以将人流由沿街界面引入住区内部,起到集聚人群、吸引人气的效果;其二,宜居住区边界可以考虑以“绿化+”的形式。绿化+围墙、绿化+广场等来进行围合,可以改变以往冰冷水泥墙的刻板印象,让宜居住区公共空间成为丰富活跃的交往空间、实现宜居生态的住区体验。
4.1.2内部空间之间的功能复合
以宜居为理念的住区内部空间之间功能复合在通常考虑三个要素并表现两个方面:三要素“生态、绿色、便捷”。两个方面:第一,单个公共空间组成要素具有多种功能。第二,各公共空间组成要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复合。
综合以上而生成的立体绿化、立体公共空间住宅策略,例如:在达士岭组屋中的立体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了社区内各种家庭的多样需求,提高了住区宜居性,达士岭组屋空中平台被提升的地面的下方是居委会、商业、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空中的花园设计除了满足交通需求外,更是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通过健身器材、跑道等的设置,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公共复合空间。
4.2开放空间的布局方式
宜居住区开放空间依托现有的环境资源,同时结合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人文气息,对现有的功能业态、景观、道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功能复合、主题鲜明、贴近生活的开放空间网络。复合功能的开放空间布局可以分为"并置"和"融合"两种。"井置"是指开放空间与宜居住区功能彼此分开,各自独立运行,开放功能以外向型服务功能为主。通过划分独立地块来为景观、休闲、商业、主题广场等功能提供用地,形成特色鲜明的主题开放空间。
五、小结
在当住区活力缺失,公共空间使用效率低下且浪费的情况下,合理有效的住区公共空间规划尤为重要。宜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复合不但为居民提供了复合的空间与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外部市民的参与和使用,为不同居民群体提供了集聚与互动的机会,提高了住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与使用效率。
宜居住区需要内外空间的空间与功能复合,这样不仅能集聚人群、吸引人气,让住区公共空间成为多元、丰富的交往空间,而且能避免空间使用浪费与功能重复,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了不同背景和年龄的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所以在宜居视角下的住区公共空间复合设计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公共资源不足以及住宅区建造公共空间匮乏等情况,文章提出的策略对于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对增强宜居住区的活力、促进城市与宜居住区的互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振华. 住区公共空间的复合设计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朱宏宇.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 城市建筑. 2016
[3]仲早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住区空间模式探究 .中外建筑. 2012-10-01
[4]刘大威. 王彦辉. 城市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引用部分起止页70-71
[5]康华军.浅议宜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规划设计. 资源环境[j].2011
[6]齐康. 宜居环境整体建筑学构架研究.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论文作者:徐丽,潘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空间论文; 居住区论文; 功能论文; 居民论文; 城市论文; 活力论文; 可达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