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论文_吴冬梅, 贺文柱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论文_吴冬梅, 贺文柱

摘要:最近几年来,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兴的建筑形式,它因符合国家建筑行业对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而得到了大力发展。如何保证其质量,成为参建各方及监督机构首需解决的问题。从研究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的创新工作思路,质量提升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引言

工程质量监督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有效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的关键,对于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确保我国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实施,大量的装配式建筑开始推行,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结合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践,就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种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

1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是在工厂完成的,其尺寸和外观均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定做,灵活性较传统建筑大为提升,更能符合现代建筑对美学的需要。(2)有效提升施工速度预制构件在工厂可以标准化批量生产,不受天气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运到现场可以直接吊装安装,较传统建筑减少了模板、脚手架的材料用量,可有效提升施工生产效率。(3)保护环境,降低人工成本预制构件在现场采用机械化装配,相较传统建筑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安全隐患,也减少了传统施工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4)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易于控制传统现浇建筑由于材料、天气、养护、人员素质等原因,外观容易出现漏浆等各种质量缺陷,但装配式建筑由于全程采用流水线式生产,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2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

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众多。从工程质量监督为政府授权执法的本质属性角度来说,就是执法检查模式;从执法检查的形式来说,就有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或者固定抽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从施工单位资质等级不同,监督机构资源又不足的角度来说,就有差异化监督管理模式等。但不管是何种模式,就实质而言,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可归纳为“二线一序”。“二线”即是监督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和监督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质量行为两条线。“一序”是以工程监督程序化和多手段相结合为抓手。

2.1规范参建各单位的质量行为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有首要责任,并应保证本单位质保体系正常有效运转,根据装配式结构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择优选择监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对工程中发生的重大变更(涉及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应按照相关规定重新报施工图审查中心进行审查并向监督机构报备。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装配式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监理单位对预制构件厂家生产环节进行监理,组织各参建单位对预制构件的首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2.2强化预制构件生产环节质量管控

该项目对预制构件生产实施全过程驻厂监理(并且提前介入),审查预制构件生产方案,并对原材料进场、钢筋加工绑扎、钢筋连接套筒、连接件制作、浇筑混凝土质量、构件分类的堆放及养护进行现场监督,对预制构件成型制作过程的隐蔽工程进行质量验收,随机抽查钢筋灌浆套筒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等),进行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验,检验灌浆料强度、膨胀率、拌和物的性能,实行预制构件生产首件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批量生产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强化构配件等材料的管控

构配件等材料在出厂后,施工方会控制其质量,它的生产过程不是施工企业所决定的。因此,在出厂时,施工方应该加强对构配件的质量检验,更换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对质量不合格的构配件,要及时采取处理,并签订相关合同;在运送时,要采取恰当的运送方式,以免构配件损坏;假如构配件在使用或者养护时受损,施工方要为后果承担责任。所以,施工方要重视构配件的保护,以免其质量受损。

2.4抓好程序化和多手段相结合的质量监督管理

事实表明很多施工质量问题并非出自于施工人员,甚至与他们毫无关联,而是在设计和生产构件时就已经埋下隐患。既然我们与来越重视建筑质量和安全,那么就应当从源头抓起,细化责任分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找出问题源头,确认责任负责人,避免相互推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在对构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堆垛构件的运输质量的监督,并有针对性的对吊架、开孔、开洞等一些装配厂构件的零部件进行制定运输管理制度。对于代码堆放和构件堆放,应要根据构件的类型以及材料等进行合理划分。相关的就监督管理部门对计算账簿和运输计划必须要进行严格审核批准。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先进的技术来控制构件的运输质量。在进行控制质量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管理计划进行整理,把所引进的高科技技术集中到建筑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来,这样,施工质量的问题才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2.5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事前控制:取决于整个工程质量,前期需要综合分析影响装配式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全面分析是最为常见的内容,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才能稳步提高整个建筑施工质量;若缺少事前控制,则极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还会极大的浪费人力、物力资源。事中控制:规范的管理整个施工过程是核心内容,相比较于传统施工作业,装配式施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问题多出现在运输、安装等方面,为此要求人员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性知识与技能,并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起重吊装装备,科学合理的检验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程序,做好验收工作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事后控制:事后需要认真总结各种内容与资料,详细记录整个过程,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为未来建筑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价值。(1)施工现场应建立预制构件安装样板引路制度。施工单位在大面积开展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完成现场预制构件样板安装工作,经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并向现场工人交底后,方可开展大面积的安装工作。(2)强化安装过程的监管,确保过程可追溯。监理单位应重点核查预制构件安装作业人员的培训及交底情况,交底记录和方案应具有相符性和针对性,同时对交底过程进行影像留存,确保每名工人均受到教育,能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3)施工单位应对钢筋灌装套孔的预留位置、套孔内杂质注浆孔通透性等质量方面强化管理,对每个套筒灌浆过程应进行全程摄像,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一存档备查。

结束语

随着政府对装配式建筑优抚政策的出台,装配式建筑整个产业的发展将会被带动起来,装配式建筑的开工项目会越来越多;且由于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工程相比,其整体建设过程比较复杂,工程质量控制的难度比较大,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机构作用,保障装配式建筑质量,亟需建设和配备工程质量监管职能机构与人员,不断探索装配式建筑监管工作的新模式、技术手段和有效的质量监督方式。

参考文献

[1]曾小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57-58.

[2]马乙智.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施工生产要素的识别与分析[J].建设科技,2019(Z1):110-111.

[3]文林峰.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J].江苏建筑,2018(3):18-19.

论文作者:吴冬梅, 贺文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论文_吴冬梅, 贺文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