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在青少年社交焦虑中的运用论文_孟佳丽

认知疗法在青少年社交焦虑中的运用论文_孟佳丽

(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四川成都 610500)

【关键词】认知疗法;青少年社交焦虑;总结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288-02

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仔细观察的社交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在这些场合的行为会引起羞辱感或难堪。本文主要研究一例11岁男孩的社交焦虑的咨询案例。首先对引发求助者社交焦虑的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并运用认知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引导求助者正确面对失败,还包括对求助者“羞辱感”的背后的不合理信念的分析、辩论、处理,最后是对该案例的评估总结。

1.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汉族,11岁,小学六年级,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个人陈述: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一次汇报演讲受挫,让他觉得信心倍受打击。从此变得不愿意上课主动回答问题,遇到需要在同学面前作口头报告时焦虑。

2.观察及了解的情况

最初求助者表现的拘谨和不自信,避免眼神直接交流而且说话很紧张,当咨询师和他谈他喜欢的话题比如他的宠物和他的朋友,随后营造出了比较融洽的氛围后求助者放松了一些。

3.心理测验的结果

(1)儿童行为量表(CBCL):70分。

(2)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抑郁2.1分,焦虑2.2分,人际关系2.5分,躯体症状2.3分。

(3)SASC(焦虑自评量表):60分。

(4)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62分。

4.评估与诊断

4.1 根据临床资料的搜集,该求助者目前主要症状为

(1)精神状态:求助者出现与现实情境相符的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身体状态:声音颤抖,脸红。

(3)社会学习与社会交往状态:自我评价低,社会功能轻微受损。

(4)心理状态评估:总体心理健康状态一般。

4.2 根据主要症状,对求助者的诊断为:社交焦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 诊断依据为

(1)按精神病诊断的三原则,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来访者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来访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太强烈,反应也只局限于口头表达方面,内容未泛化,逻辑思维清晰,社会功能基本正常。从病程标准看,时间不长,只有两个多月;从排除标准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性心理问题。

4.4 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男,11岁,无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问题情况显示。

(2)社会原因:A: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良好,教养方式严格。B:生活事件:一次口头表述时受挫。 C:缺乏社会系统的支持,没形成和同学、老师、家人的良好沟通。

(3)心理原因:A:认知——认为自己没有用,被人看不起,逃避。B:情绪——受低落、焦虑等情绪困扰不能自己解决。C:行为——缺乏应对问题的措施和技巧。D:性格——内向完美主义倾向,但自信不足。

5.咨询方案的制定

5.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1)主要咨询方法:认知疗法。

(2)认知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治疗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5.2 咨询过程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心理测验:CBCL、SCL—90、SDS、SAS。

(3)了解症状是什么,表现形式如何,以及症状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探询改变意愿。同时进行常规的精神检查,以确定是否系认知疗法的适应症。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他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5.3 心理帮助阶段

方法:会谈、放松训练、认知矫正、处理日常问题、改变自我认知。

过程:

(1)在第一次会谈建立初步信任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的焦虑和恐惧,指导简单的放松练习。

(2)对认知疗法加以理论的解释,通过询问和求助者的叙述,澄清原来模糊不清的问题,帮助求助者初步分析,口头报告失败,造成的后果,负性情绪根源可能在于不合理信念“失败就意味着灾难和自我否定”。

(3)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即消除恐惧,克服绝望、挫败感,能正常的学习交往。据此确定咨询的不完美和完美目标。

(4)针对最严重的那一项口头报告。咨询师引导求助者在咨询室做一系列的口头报告,开始只是阅读报纸和杂志的文章,随后指定某一主题报告由求助者给出简单的报告。咨询师给出大量反馈,特别是它的发音与观众的眼神接触,以及控制身体的焦虑症状。求助者被指导怎样绷紧和放松不同肌肉,如紧张的面部和下巴还有颤抖的腿。然后它在更多的观众面前表演,观众中提前安排好了故意让他分心的的行为,如:叹息、不关注、偷笑等。起初求助者感到不安,但最后他克服了这些。

5.4 咨询效果的评估

(1)前后两次心理测验的比较可以看出,症状减轻。

(2)求助者主诉:感到生活有了目标,精神轻松,偶尔焦虑情绪也知道怎样化解。

(3)社会支持系统:与父母,同学老师系改善,沟通良好。

(4)社会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回升,精力充沛,和同学正常交往。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对现实问题的误解和错误评价,减轻焦虑症状,恢复了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求助者能够开始自我认识和探索,重树自信心,并能够有能力开始面对和解决问题,人格的完善得以促进。听到他自信的表达,真是由衷地感到欣慰。

【参考文献】

[1]姚树桥.心理评估[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S].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许又新.神经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第1版.

[4]李中莹. 重塑心灵[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第1版.

论文作者:孟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认知疗法在青少年社交焦虑中的运用论文_孟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