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陈建金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大胆进行教学尝试,虽取得了些成效,但由于现行教材专业性太强,术语繁多,晦涩难懂。再加上近几年高考试题改革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转变,地理成绩不够理想,好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地理难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并逐渐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 高中地理;思维能力;问题情境

课题信息:德化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目前,高中地理常规教学方式已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学生问题意识淡漠,学习兴趣低下,综合思维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高。鉴于此,本人认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即“问题式”地理教学的探究已势在必行。下面,我就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 “小步子、渐进式”的问题设置

目前的大多数高中学生多年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圈使学生生活阅历、学习能力呈现出局限性,不少学生怕被提问,怕被人“耻笑”。而学习总是一个从不知到有知的不断深化过程,所以地理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步子、渐进式”地设置问题。比如在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渐进式的系列问题。

教学名师培养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争取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同时,注重将教改成果有效转化。例如,自治区级重大教改项目《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

①课前布置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水烧开时锅盖上跳、水银体温计原理等);准备两个干燥的矿泉水瓶,底部开个小洞用棉花塞住,然后装满烟雾。

④大气发生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是否一致?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后,会出现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象?(风),风是什么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水平)指出气流方向。

仅分布在莱山区轸格庄-草埠附近,该区面积为2.1km2,综合指数值均>0.0577,主要水化学类型为Cl·HCO3-Ca·Na,该区地下水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均符合地下水水质Ⅰ类水标准,需重点保护。

③大气发生垂直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近地面和高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发生怎样变化?(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其对应高空形成低压。)

研究区罗安群由下至上可分为R1、R2、R3、R4四个组,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R1和R2中(表1)。硅质岩主要分布在RSF和RSC中。RSF主要为层状硅质白云岩、白云质硅质岩、硅质岩。白云质硅质岩、硅质岩具有霏细-粒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主要由硅质、金属矿物和少量白云母等组成,金属矿物及其氧化物沿裂隙呈脉状或浸染状分布。RSC从深部至地表由硅质岩逐渐过渡为石英岩,其硅质岩与RSF中的硅质岩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组成,但主要呈块状、蜂窝状构造,矿化主要呈浸染状。

②冷热不同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将怎样运动?即垂直运动规律(热毛巾包住的瓶子:烟雾往上流出。冷毛巾包住的瓶子:烟雾往下流出。从实验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上升,冷下沉)。

最初出现在陶瓷上的工笔花鸟画只是纯粹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寓意,诸如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高洁,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画者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之中,我们常常将这种做法称之为“寓情于景”或是“借物抒情”。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它们都是为了营造整个画面的意境美感。

⑤等压面弯曲规律是什么?

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效性和创造性。如在讲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前引用“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设置问题情境,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

⑦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体现出热力环流的原理?让学生以海陆风为例,画出白天与晚上海陆风的示意图,随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海陆风,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海滨白天近地面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同时解决课程开始时的疑问,之后补充山谷风和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什么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工业?)并运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做相应的讲解分析。

由于设问是由浅入深的,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二、 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设置问题情境

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类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

比如在讲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提问学生“观察一下你们的鞋底,是左侧磨损严重还是右侧磨损严重(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观察,踊跃回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讲热力环流时,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学生所熟悉的歌曲《军港之夜》,展示歌词“军港的夜啊你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并提出疑问:“军港的夜晚吹的是不是海风呢?为什么立式空调出风口设在空调上方,而地暖管道铺在地板下面?”等等类似问题的提出,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而带着浓厚的兴趣跟随教师的思路进入新课,使整堂课的效果事半功倍。在讲太阳视运动原理时,设置如下问题:“请问同学们,夏季和冬季太阳光从哪个方位射进教室?太阳出落的方位是什么,由什么决定?”对于夏季和冬季太阳出落方位的变化这类问题,学生已司空见惯,但他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形成原因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有些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存在而未被他们注意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将课本知识“活化”了,不仅有助于学生关注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比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新课导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羊是一只“活湿度计”?为什么青蛙在动物界被称为“活晴雨表”?为什么最不珍贵的麻雀对天气变化敏感?为什么蚂蚁挡道,大雨即到?为什么蜻蜓低飞,不风即雨?为什么蜘蛛结网晴、收网阴?为什么骨节发痛,不雨即风?为什么柳叶变成白色,预兆着阴雨天气将会来临?”等等。这样教师就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还原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中,使抽象难懂的地理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联系地理史实材料,诱导和启发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如在讲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设置如下问题:我国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他为什么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三、 通过地理史实、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今年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比预期好,楚雄武定供电局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增供扩销。通过走访、加大优惠电价政策宣传,减少停电、提升客户服务、推进市场化交易、积极与政府沟通汇报等方式稳住存量。让政策支撑、管理保障、市场拓展、服务提升多项措施齐头并进,全力做好增供扩销。

⑥学生自主分析,合作讨论,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一空气的垂直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四、 用奇闻趣事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适当引用奇闻趣事,也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时引用了下面这个趣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茶余饭后,街头巷尾,人人都在畅谈其情节,议论其长短。该巨片之第九集中,有孙策等太史慈“日中”归降的情节。但见主人公插剑于地,以观日影,至“日中”那宝剑日影竟缩为一点——真真笑死人也。安徽泾县地处北纬30°40′,“日中”时那宝剑日影不知如何会缩为一点?找来原著一看,罗贯中书中只有“次日,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既无插剑之说,亦无日影缩为一点之过,电视剧中的问题全是改编者及导演弄巧成拙而已。使学生急于知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是如何影响影子长短变化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困生淘气生身上的缺点多,问题多,这些缺点和问题都是长期形成的,有些缺点和问题让他们马上改正有很大困难,所以我对他们的要求相对宽容,慢慢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信念,只要他们能主动说出我错了的时候,我认识到他们在进步。

五、 重视每次月考后的试题分析,针对知识缺漏创设问题情境

分类划归,突出重点,落实好每月的有效训练,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一)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采取分类划归、集中讲评的方法

生活中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地理事实,往往可以用来作为地理试题的背景材料,目的是想让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生活中,增强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释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境。

(二) 兼顾一般,突出重点

讲评试卷对有些试题只需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问题情境,变换方式,增加复现,帮助学生真正掌握。

六、 在创设地理问题的情境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方面

1. 提问应该问在学生自知有疑或学生自觉无疑但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所提的地理问题要有启发性,尽量多提一些学生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问题过难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丧失学习信心;问题过易,可能招致学生的厌烦和反感,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锻炼和养成。

2. 应该大胆舍弃那些教师费尽心思获得的自以为较好但与课标要求联系不密切的素材,所提问题要具有导向性,要巧妙、适时、恰到好处,使学生对所提问题兴趣盎然,持续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教师要特别注意尽力营造、创设一个接纳性、鼓励性、宽松和谐,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感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忌让学生处于一个严厉、压抑、紧张的课堂气氛里,学生就会患得患失,有话不敢讲,有问不敢提,有理不愿论,唯恐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训斥、嘲笑和挖苦,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消极的学习心理和惰性,丧失思维的敏锐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侗族,1985年生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2009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第一工作室。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第四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研班,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精品班,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创作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2015年受聘为国家民族画院画家。获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青年艺术人才、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优秀项目滚动资助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艺术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吴冠中艺术馆、江苏美术馆、苏州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武狄天成艺术馆、中国—东盟榜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3.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每天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这为我们地理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果我们不对这些素材加以选择提取,简单堆砌,一股脑推给学生,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却把重点和难点淹没在了素材之中,过多过滥,对学生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总之,提问的角度很多,方法各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是“教无定法”。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展开的今天,“问题式”情境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境教学的潜能,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做到“提问有法”,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的探究。我相信,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勤于钻研和不断探索,一定能创设出利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良好的问题情境,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四川高中地理《热力环流》教案.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enku.baidu.),2018.

[2]陈淑华.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孔令敏,铃兰.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网络(http:∥blog.sina.com),2012.

[4]查字典地理网(dilichazidian.com).

作者简介:

陈建金,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

标签:;  ;  ;  ;  

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