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实践与绩效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投资决策论文,资本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5072(2002)06-0060-10
一、导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资本投资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提高资本投资决策水平是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
国际上十分重视对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实践的总结。自从关于现金流量折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的论文发表以来,[1]各种重要学术刊物上的有关文献层出不穷,如[2~4]。英国著名机构CIMA还定期聘请专家对该国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实践进行调查和预测。[5]这种做法打破了学术界潜心追求理论上显得完善的各种复杂方法,而忽视所研究的方法在实际中被接受应用的情况的传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美中不足的是,上述研究仅涉及美国、英国等地的大型企业,或局限于某个单一行业,对资本投资决策实践只注意现状的描述,不关心形成现状的原因。更为严重的缺陷是,对资本投资决策实践与绩效的相关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资本投资决策的现状是什么,没有分析为什么会如此,更谈不上如何改进。我国在资本投资决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决策方法的,尚未见到对实践的总结和分析。
“我国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实践与绩效实证分析”项目旨在通过调查和实证分析,系统地总结我国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实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评价资本投资绩效,研究投资决策实践与投资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以实践为基础探索改进资本投资决策实践,提高资本投资决策水平的方向与方法。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本次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资本投资的目的;
(2)企业资本投资的决策权限;
(3)企业资本投资的决策程序;
(4)企业采用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
(5)影响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内部因素;
(6)企业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
(7)影响企业资本投资效益的因素;
(8)企业资本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9)其他有关问题。
2.数据收集情况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共300家,总共收回121份调查问卷(回收率40.3%)。其中有19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不完全,因此有效的调查问卷为102份(真正回收率34%),符合问卷调查回收概率30~40%的要求。
我们回收的有效问卷所调查的企业遍及全国各地(表1),涉及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规模(表2)及国有、民营、集体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涉及机械、纺织、化工、电子、医药、建材等多种行业。
表1 问卷调查对象的区域分布
地区企业数 百分比
沿海发达地区(上海、广州)4140%
沿海次发达地区(浙江、江苏、山东、福建) 2626%
其他地区 3534%
表2 问卷调查对象的分布
企业规模 企业数百分比
大型 3331%
中型 4544%
小型 2424%
在调查方法上,我们请各地区尽可能地随机选择填写单位,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并到一些企业作实地调查,了解企业资本投资的具体情况,以保证问卷调查的总体质量基本可靠,从而可以得出基本可靠的调查结论。
三、调查结果和结论
(一)对企业资本投资决策时间与绩效的总体分析
1.企业资本投资的方式。从表3中我们看出:企业资本投资使用最多的方式是现金投资(77%),43%的企业使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其他分别是无形资产投资(21%)、股票投资(16%)、存货投资(14%)和债券投资(9%)。说明大部分企业选择了实业投资的方式,即生产性资产投资,而使用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较少。
表3 企业资本投资的方式
企业资本投资的方式选择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现金投资 7877%
固定资产投资
4443%
无形资产投资 2121%
股票投资 1616%
存货投资 1414%
债券投资 9 9%
2.企业资本投资的目的
表4表明获利是企业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77%),而43%的企业是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27%和18%的企业分别是为企业产品销售服务和控制被投资方,18%的企业是为了其他目的主要有为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安排企业富余人员等。
表4 企业资本投资的目的
企业资本投资的目的选择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获利 78 77%
扩大企业的规模
44 43%
为企业产品销售服务
27 27%
控制被投资方 18 18%
其他 18 18%
3.影响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内部因素
从表5中可以看出,企业进行资本投资决策主要从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60%)和盈利能力(47%)来考虑,21%的企业则考虑到筹资能力的因素,而很少考虑私人关系(9%)等其他主观因素。
表5 影响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内部因素选择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企业的财务状况 61
60%
企业的盈利能力 48
47%
企业的筹资能力 21
21%
私人关系99%
4.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程序
表6表明76%的企业采用了科学的资本投资决策程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而有24%的企业在资本投资决策时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
表6 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程序
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程序
选择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立项-可行性论证-批准-实施 7776%
立项-批准-实施1616%
立项-实施 9 9%
5.企业采用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及国际比较
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把会计回报率法作为最主要的方法(49%),美国和日本把投资回收期法作为主要方法。在我国,其次的方法是投资回报率法(38%),美国为内含报酬率法,日本为会计回报率法。在这三个国家中,净现值法都属于第三位的方法。
表7 企业采用的资本投资决策方法及国际比较
从理论上说,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根据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进行资本投资决策,决策结果符合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而根据投资回收期进行决策,其结果可能与根据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进行决策的结果相矛盾,从而偏离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因为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都考虑了各方案整个项目寿命期的现金流量,而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只考虑了各方案小于或等于投资回收期年限内的现金流量,它隐含了一个假定,即超过投资回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为零。企业偏爱投资回收期短、近期现金流量大的项目,这一现象表明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短期化倾向;会计回报率法以简单的会计收益为计算依据,忽视了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的差别,有可能造成主观判断项目优劣的行为。为什么我国企业在投资实践中都弃置科学的理论方法,而采用会计回报率法、投资回收期法这两种欠科学性的方法来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呢?经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部分企业以会计收益为基础来制定管理报酬计划。这样的管理报酬计划促使企业管理者关心会计收益,使其决策的重心在于提高会计收益。一般说来,重大的投资项目寿命期都比较长,见效慢,而管理者的任职时间相对较短(他们可能因为成绩突出而获得晋升或年龄偏大而退休等)。因此,他们最关心的是投资项目近期的现金流量,至于其任期之后流入的现金流量,不管大小如何,对其都意义甚微。同样的投资额,回收期越短的方案,其近期现金流量越大,从而会计收益越好,与其相联系的管理报酬也就越大。所以,企业管理层偏爱采用会计回报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来进行决策。
(2)相对而言,会计回报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操作比较容易,而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总体来说不是很高,这两种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从而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被广泛应用。
6.企业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
由于在问卷调查对象中,有许多企业在1995年以前没有资本投资,所得出的结论也没有普遍意义。从表8可以看出:在1995年至1998年期间,54.3%的企业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在6%以上,而45.1%的企业在5%以下,其中18.6%的企业在1%以下。总的来说,企业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
表8 企业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1995~1998)
投资收益率选择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10%以上 2120.6%
6~10%
3534.3%
1~5%2726.5%
1%以下
1918.6
7.影响企业资本投资效益的因素
表9表明57%的企业资本投资效益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有51%的企业资本投资效益受到所在地区环境的影响,而投资决策也是影响企业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35%)。据调查,在宏观政策的影响因素中,地方政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财税制度和产业政策。以上情况说明投资决策机制并不是影响企业资本投资效益的最重要因素,相关性不是很大,而相关性最大的是地方政策和财税制度。
表9 影响企业资本投资效益的因素
影响企业资本投资效益的因素选择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宏观政策 58 57%
所在地区环境 52 51%
投资决策 36 35%
8.企业进行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
表10表明大多数企业进行投资绩效评价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投资收益,包括近期投资收益(49%)和远期投资收益(40%)。而28%的23%的企业分别把风险和投资目的作为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12%的企业把主管部门满意作为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表明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不是很强。
表10 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
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 选择企业数 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近期投资收益
50
49%
远期投资收益
41
40%
风险
28
28%
投资目的
23
23%
主管部门满意
12
12%
9.企业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
表11表明74%的企业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是投资收益率,而36%的企业和12%的企业分别把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净现值作为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
表11 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选择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百分比
投资收益率 75
74%
投资回收期 37
36%
投资净现值 12
12%
(二)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实践与绩效的差异和相关分析
1.区域因素对企业资本投资实践与绩效的影响
表12表明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在资本投资决策机制与绩效的差异。在决策权限方面,51%的沿海地区的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远远高于内陆地区(31%),而决策权限在总经理(厂长)的比例,内陆地区(43%)远远高于沿海地区(21%),由主管部门批准的比例基本相同。经分析,区域因素在决策权限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大部分企业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内陆地区企业的各项改革相对滞后。
表12 区域因素对企业资本投资实践与绩效的影响
表12同时表明,在资本投资决策程序方面,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企业基本相同,约3/4的企业都采用了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分析。在决策方法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企业的情况基本相同,会计回报率法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投资回收期法,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了这两种方法,而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的使用率极低。在投资绩效方面,内陆地区企业要比沿海地区略好一些,表明区域因素与绩效的相关性不是很大。
2.企业规模对企业资本投资实践与绩效的影响
从表13中可以看出:在投资决策权限方面,大中型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2%和44%,其次是小型企业(33%)。决策权限在主管部门的状况是大、中、小型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9%、25%、17%,而决策权限由总经理决策的比例,小型企业最高(50%),中小型企业次之。以上表明大型企业的决策权限大部分在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主管部门,总经理的决策权限较小,而小型企业恰好相反,中型企业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在投资决策程序方面,91%的大型企业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分析,远远高于中型企业(73%)和小型企业(58%)。经分析,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能比较小的企业管理正规严格,公司的治理结构也较科学,并且能够吸引到更多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因而有较强的能力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
表13 企业规模对企业资本投资实践与绩效的影响
在决策方法上,三类企业的情况基本相同,会计回报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的应用最广,而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法的使用率较低。在投资绩效方面,中型企业较好,而大、小型企业的状况基本一致。
3.企业性质对企业资本投资实践与绩效的影响
从表14中可以看出:65%的国有独资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是由主管部门批准,远远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而决策权限在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企业中,非国有独资的有限公司比例最高(63%);决策权限在总经理的企业中,私营、集体企业的比例最高(56%)。
表14 企业性质对企业资本投资实践与绩效的影响
在决策程序方面,国有独资公司和其他有限公司较私营、集体企业在可行性论证分析上做得较好;在决策方法方面,国有独资公司和其他有限公司的情况基本一致,会计回报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应用最广,而私营、集体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是投资回收期法(63%),次要方法是净现值法(24%)。
在投资绩效方面,私营、集体企业的绩效最好,在1995年至1998年期间,投资收益率在6%以上的企业占62%;而同期其他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率在6%以上的企业占53%,在1%以下的比例为15%,较国有独资公司略好一些。
以上表明企业性质与投资绩效有一定的相关性。经分析,私营、集体企业的资本投资主体可能比其他两类公司明确,而国有独资公司的资本投资大部分是由主管部门做出,投资主体不明确,投资活动的利益关系不清晰,收益和风险不对称,产权对投资活动不能形成根本性约束。
4.企业经营状况与资本投资决策机制的相关程度
从表15中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良好的资本投资决策权限在三种类型中的分布基本各占1/3;而在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中,52%的企业投资决策是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的,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决策权限。以上表明投资决策权限与投资绩效的相关程度不高。
表15 企业经营状况与资本投资决策机制的相关程度
根据调查显示,投资绩效与投资决策的相关程度的平均值为3.28(积分为0的不相关,积分为5的相关程度最高)。表15也表明,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的比例(82%)高于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67%),说明投资绩效与投资决策程序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15同时表明,在投资决策方法上,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采用会计回报率法的比例(55%)高于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41%),而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更多地采用投资回收期法(46%)。但两类企业都很少使用较科学的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
5.企业资本投资的目的、决策方法与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之间的对比
从表16中可以看出:不管资本投资出于何种目的,都有3/4左右的企业把投资收益率作为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决策方法上,使用净现值法的企业中,只有30%的企业采用现金净流量作为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而在使用投资回收期法的企业中,只有51%的企业把投资回收期作为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目标之一。
表16 企业资本投资的目的、决策方法与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之间的对比
表16同时表明,在实践中往往是在决策论证时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而在投资完成后,对实际业绩进行评价时,却另用一套考核评价指标,同时与资本投资目的也不同。这一问题使投资的目的、决策、论证、评价与建成后的实际业绩考核、评估不能衔接一致,两者产生较大差异,难以有效地验证前期决策的正确与否以及投资设计方案的实现程度,也难以掌握企业在投资前后的考评。
四、总结
本研究提供了对我国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实践与绩效的实证描述结果,并对企业资本投资决策机制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调查结果描述了企业资本投资的方式、目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投资绩效、影响企业资本投资决策的内部因素、影响企业资本投资效益的因素、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及投资绩效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本文同时也对区域因素、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对企业资本投资实践与绩效的影响及企业经营状况与企业资本投资决策机制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本投资的目的、决策方法与考核投资绩效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本次调查由于水平及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没有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难以取得更准确的理解与回答,调查样本比较小,影响数据分析的深度与结论的有效性等,均有待在今后的调查工作中加以改进。
标签:投资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投资回收期论文; 投资资本回报率论文; 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绩效考核指标论文; 现金流量分析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现金流量预测论文; 内含报酬率论文; 会计论文; 净现值论文; 回报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