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论文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现状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孙 翠,谭志敏

(青岛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为丧失日常生活能力、长期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日常生活护理的制度。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主要是进行评述性研究,使用CiteSpace梳理统计方法的很少。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进展、研究主体、基金来源、关键词共现、主题聚类以及时区分析,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定量分析较少,同时也缺乏创新性和合作性。因此,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应加强定量分析,增加创新性和多方合作研究,不断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可视化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失能老年人口的增长导致了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国内已有大量学者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不同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却不多见。因此,通过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趋势,为后续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文章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关键词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设定检索时间为2005—2019年,并将期刊来源选择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和“CSCD”,进行高级检索,删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最终保留269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主要包括研究进展分析、研究主体分析、基金来源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时区分析。通过对研究进展的分析,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发展趋势;从研究主体分析中了解到不同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影响力及相互合作关系;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展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演进过程;通过聚类视图和时序图进行研究前沿和未来研究趋势分析[1]

鉴于此,官渡区工商联2015年、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五好”县级工商联;2015年、2016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现状分析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进展分析

2005—2019年CNKI中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领域发文量如图1所示,不难看出 2005—2007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相对较少,2005年发文量仅有1篇,而且文献数量增长缓慢;2007—2010年数量有所下降,从 8篇下降到3篇。2010年以后发文量持续增加,尤其是2015年《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加[2]。从整体趋势来看,学者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将不断提高。

图1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表年度趋势

(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主体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46个关键词进行整理,统计频次高于4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长期护理保险”出现130次、“长期护理”出现38次、“人口老龄化”出现29次、“老龄化”出现25次,这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与人口老龄化密不可分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4]。另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频次为16次、“社会保险”为13次、“老年人”为13次、“日本”为12次、“失能老人”为12次、“商业保险”为11次,这些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表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注重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同时应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在研究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优化和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模式。

图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主体分布

(1)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共25题,每题4分,总分100分,得分≥90分,掌握程度为优;70~89分,掌握程度为中;<70分,掌握程度为差;(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5]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5个条目,分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4个维度,每个条目1~4分,总分范围35~140分,总分越高意味着个体的生活质量越低。入院护理查体时和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时,以同样的方法和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基金来源分析

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词的分析,反映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出来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每一个“十字”代表一个关键词,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高低与“十字”的大小成正比,“十字”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CiteSpace软件绘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共有46个节点和12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121 7,根据节点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热点相对分散,密度不高。将其研究内容和主题经过分类整理以后,可以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热点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背景及服务主体为中心的研究热点,其关键词如人口老龄化、老龄化、老年人、失能老人等;以长护服务为中心的研究热点,其关键词如医养结合、长期护理、长期照护、养老服务、照护服务、养老保障等;以借鉴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中心的研究热点,其关键词如日本、美国、德国、经验、启示、多层次等;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模式为中心的研究热点,其关键词如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筹资模式、筹资机制等。

在处理长文档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在Word中查看文档的方法。在长文档处理中,有时需要变换文档视图方式,以提高文档的处理效率。Word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浏览文档的方式,包括页面视图、大纲视图、Web版式视图、阅读版式视图和草稿,Word启动后,默认的视图方式为页面视图。可通过点击“视图”菜单栏中“文档视图”完成视图转换。在这里推荐Word 2010版中新增的导航窗格,在长文档的编辑中尤为方便。选中“导航窗格”复选框,这时在文档的右侧显示导航窗格,导航窗格中提供了3种导航方式,分别为标题导航、页面导航和文档搜索,通过搜索文档栏下的3个按钮进行切换。

英美法系在解决问题时多考虑解决方式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大陆法系则更强调解决问题的逻辑性与思维的缜密性,基于两大法系体例差异以及思考问题方式不同,我们对本案的解决路径进行对比论述。

此外,在选取的269篇文献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文献获得了基金的支持,这说明,国内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绝大部分没有基金支持。

本研究分别从3份正常发酵大头菜酱液和3份长膜大头菜酱液中进行了酵母菌的分离,共分离20株菌。通过28S rDNA D1/D2可变区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树分析,20株菌属于10个属2个门。从比对结果可以看出,正常发酵大头菜酱液中的酵母菌多样性高于长膜大头菜酱液,其中长膜大头菜酱液中的优势菌属为Zygosaccharomyces,推测是引起大头菜酱液长膜的酵母菌属。

本研究表明:针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检查方式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彩色超声联合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升判断各类型疾病的准确率,降低对患者的误诊、漏诊,从而确保为患者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检索到的269篇文献中,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有87篇,占检索文章的31.64%。其中78篇文章获得国家级基金资助,占检索文献的28.36%,57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17篇,这表明国家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重视[3]。在省级的基金资助中,江苏省以2篇排名第一,其他省份都是1篇,由此说明,不同省份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资金支持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

图3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关键词分布

文章使用CiteSpaceV生成了研究主体可视化图谱(如图2所示),对2005年以来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学者和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在CiteSpaceV中,阈值设置为2,字体大小调节为12,图中共有节点61个,连线82条,0.044 8的网络密度,节点标签代表研究学者或机构,字体越大,机构或学者的发文量越多。从图2就可以看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总体发文量最多,研究学者中戴卫东发表的文献最多。

表1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五)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主题聚类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所检索的有效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共获得4个聚类(如图4所示)。聚类规模越大,聚类成员越多,编号也就越小,从图4可以看出,长期护理保险聚类的规模最大,然后是医养结合,再次是护理保险,最后是医疗保险。

从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整体情况来看,上述学者的文献被引用程度较高,突显出这些学者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在研究机构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机构以大学、研究中心(所)等机构的发表文献数量较多,这说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主干力量还是集中于高校以及研究中心(所),相关老年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

图4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主题聚类结果

第一个聚类中的关键词有“筹资机制”“定价模型”“国际经验”“启示”“日本”“韩国”“德国”“可行性”等,主要研究内容是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以及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第二个聚类词是“医养结合”,关键词有“青岛”“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保险制度”“居家养老服务”“长期照护”“社会保障”“比较研究”“筹资方式”等,可以概括为以下研究内容:(1)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长期护理的一种保险制度。(2)在我国,青岛是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最早的城市,早在2012年就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进行居家养老服务[5]。(3)2015年《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试点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长期护理制度,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许多学者对试点地区的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利用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所检索的269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在不断增加,覆盖人群在不断扩大,护理服务也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大都关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2)整体研究相似,缺乏创新性和可操作性。(3)学者们肯定了政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没有进一步研究政府的干预程度及方式,也没有进一步研究家庭、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分工与合作[8]

第四个聚类为“医疗保险”,其关键词为“护理服务”“参保人员”“多层次”“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模式”等,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根据老年人的多种需要提供多层次的护理服务;其筹资模式主要是从医疗保险缴费中划拨,参保人员有职工参保人员和居民参保人员两种。

通过对上述4个聚类反映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运用的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可以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研究内容上,不少学者的研究聚焦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采用社会保险模式还是商业保险模式,还有学者关注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筹资问题。

(六)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时区分析

运用CiteSpaceV制作生成关键词时区视图(如图5所示),时区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热点及演变历程[6]。根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时区图,可以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14年)基本上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之前的初步探讨,学者们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覆盖人群、服务形式和保险模式,关键词有“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失能老人”“护理保险”“养老服务”“护理服务”“长期护理”“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学者们普遍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第二阶段(2015—2019年)是围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展开的,其中关键词“医养结合”“医疗保险”“照护服务”“多层次”“筹资机制”“筹资模式”“养老保障”,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要研究内容也集中在筹资方面,在筹资上应充分考虑到国家财政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提倡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7]。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越来越重要,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充分借鉴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先进的长期护理经验,以满足老年人的多种护理需求。

图5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关键词时序图谱

注:根据CiteSpaceV整理所得

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不足和建议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不足

在第三个聚类词“护理保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的关键词如下:“社会保险”“健康保险”“商业保险”“老龄化”“老年人”“保险需求”“长期护理”“购买意愿”等,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采用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二)深化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建议

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过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文献深入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在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过程中侧重研究现状和对策建议,不少研究注重经验的总结分析,倾向于借鉴和研究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但大都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研究。通过对理论的深入学习,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而且理论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越来越完善和升华。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提高研究价值。

2.拓宽领域,加强创新性

创新研究是学术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地区只覆盖了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部分地区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受益对象是失能、半失能人群,针对失智人群的护理保险服务较少。在筹资方面,主要是从医保基金中按比例划拨,没有其他筹资方式的研究。在支付方面主要是现金支付与实物支付。监管方面主要是医保部门负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并监管,未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管力量。因此,为了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更有价值,需要创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创新研究不仅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提供新思路,也能为全国层面的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为减少专家主观色彩,选用三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A,经数学变换为间接判断矩阵及拟优一致矩阵,应用MATLAB中eig函数得到最大特征根及相应的最大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因子相对于上一层相关指标的权重值。

3.破除壁垒,增加合作

利用CiteSpaceV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4),发现模块化(Modularity)的评价指标Q=0.348,虽然评价指标大于0.3意味着网络社团结构显著,但Q的取值区间为[0,1],Q取值越大,聚类效果越好[9]。由此可见,学者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相对单一。通过研究主体分布图(如图2所示)也可以看出我国学者都是独立发表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相关论文,研究大多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缺乏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同时,对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的研究相对较少,个人、政府和社会合作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应加强合作研究,从总体出发研究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同时提高公众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认识,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影响[10]

四、结论

本文充分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CNKI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研究进展、研究主体、基金来源、关键词共现分析、主题聚类分析、时区分析等,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日益增多,突出了国家对社会保障的重视。第二,在学术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现在高校和科研中心,来自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方面的研究不足。只有加强多方合作研究,才能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更加优化和完善[11]。第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热点已经经形成,主要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借鉴国外在发展长护理保险制度方面的优秀实践做法,结合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未来我国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会更加细致全面,覆盖人群、护理服务、支付方式、筹资模式、监管机制也会更加具体。

参考文献:

[1]李文杰.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1-87.

[2]房连泉.老年护理服务的市场化发展路径——基于德国、日本和韩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比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2):90-100.

[3]吕尧太,韩小燕.中国参与式预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CiteSpace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9,32(2):65-77.

[4]高玉芳,张学长,粘文君,等.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5):581-586.

[5]朱凤梅,苗子强.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的内涵、现状及其困境[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3):11-15.

[6]唐 健,侯新华,彭 钢.论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建设的困境[J].医学与法学,2016(4):36-38.

[7]魏 炜,刘雅岚.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190-191.

[8]温 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可视化分析[J].大众科技,2018(4):128-131.

[9]王永书.基于 CiteSpace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中国商论,2018(13):173-175.

[10]荆 涛,陈秦宇.我国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经验及启示[J].中国保险,2018(12):13-18.

[11]周 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瓶颈分析及险种的改进探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70-79.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of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Sun Cui,Tan Zhim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

Abstract: Th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s a system that provides medical and daily care for the elderly who have lost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are unable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for a long time.At present,Chines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s still in its infancy,and domestic scholars mainly conduct review research,and Scholars use CiteSpace to comb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very rarely,paper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research subject,fund source,keyword co-occurrence,topic clustering and time zone,It is found tha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s less,and it lacks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Chines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increase the innovation an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research,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elderly;vis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 C979;F840.6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2494(2019)06-0022-07

DOI: 10.13747/j.cnki.bdxyxb.2019.06.004

收稿日期: 2019-06-15

作者简介: 孙 翠(1995-),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保险制度与政策。

通讯作者: 谭志敏(1965-),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保险制度与政策。

(责任编辑 陈 静)

标签:;  ;  ;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