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学习兴趣有关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数论文,学习兴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一次数学观摩课上,一个女孩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冷漠,不仅不予回答而且还表现出抵触情绪.儿童心理学专家张美玲老师遇到这件事后,与那个女孩进行了交谈.那个女孩说:“老师的问题,想一下就会.不过我就不愿去想”.“我就不愿去想,”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不愿去想”的事件并不孤立.笔者针对学生“不愿去想”“不愿去学”的“厌学现象”进行了思考.从这个事情上来看,①“想一下就会”说明学生的智力还是很好的;②人“不愿去想,不愿去学”再高的智商,也解决不了最容易的问题,那么再高的智力也无用.这里就涉及学习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①造成厌学的原因在哪里?②如何引发学生兴趣?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通过与学生交谈、调查发现厌学的主要原因有:数学科学的抽象性、学生本身的性格差异、数学教育的缺陷、教材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教学中过早的抽象训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单调和枯燥的感觉.
——对数学的意义和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并认为数学的用处和目的存在距离.
——学生本身性格差异,如喜爱数学、文学、体育、文艺的……;个人价值观不同.
——学生成长发育期间情绪对数学兴趣的排挤.
——“精英教育”“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考试无望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对数学失望.
——社会对数学价值忽视,认为“不学数学也过一辈子”.导致公民有缺陷的标准,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社会对数学人才不重视,和对人的数学素质的冷漠产生的负作用.
——学校滥发证书,和社会上的“假证泛滥”,为一些人提供投机机会;
——娱乐场文化的蒙蔽和诱惑,对学生数学兴趣干扰;
——学术界“蒋春暄现象”,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教法陈旧,及师道尊严的课堂文化,使学生对数学兴趣渐减;
——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使学生学数学的目的感到茫然;
——学生个人、家庭、环境的一些非常变化,引起数学兴趣的波动;
三、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探索
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笔者认为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从数学价值的教育、教法改革、“人本主义”关怀、学法指导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情境、环境,探索如下:
1.重视数学价值的教育,在对数学的重新认识中,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对数学,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数学家和科学家理解得更深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让“数学价值,从数学家的头脑中“走出来”,从书本中“走出来”,变为学生的认识.为此,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1)搜集有感染力、震撼力的资料,历史和新鲜的人物和事件等,以此震撼学生的心灵.
(2)请典型人物作报告:报告人可以是:从失败者走出来的成功者;喜爱数学者和转变了的厌学者;数学家与平民: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成败的关系.让真实的故事感染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3)参观和采访.参观科技馆、科学院、工厂、商场……直观、客观、立体的呈现“数学价值”的真实性、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推荐书目和媒体.如《数学的故事》《数学史》、课本中阅读材料和CCTV—10等,让学生从其中发现数学的魅力,感觉数学的价值.
(5)到实践中去,到社会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在其中认识数学价值,认识自我的价值,激活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利率问题N=a(1+P)[m]在计算存款问题、人口问题中的应用,线性规划、最值等知识的运用.
通过上述努力,已收到一些效果.如有的学生说:“以前,我的初中数学成绩很差,不喜欢数学,现在喜欢数学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然界这部书,是数学写出来的”(伽里略),感受数学“对整个科学技术(尤其是新技术)的推进和提高”“对科学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的繁荣”,“对人们科学思维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增强”,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家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如笔者先后给学生讲述过: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轮椅上的“黑洞理论”,海湾战争与数学……等故事.
故事讲完后,都要让学生思考,你从主人公那里发现了什么;数学在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你想成功该怎么对待数学?让故事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兴趣之火点燃.有的学生从迷恋军事,厌倦数学转变了认识:“军事上的成功离不开数学”.
3.改革教法,让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的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角色转换”,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裁判者,转变为教学中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让昔日“师道尊严”向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救援”者.让学生从对老师的亲近中,变为对数学的亲近.
——“人本主义”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教学活动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目标层次化,使基础不好的学生跟得上.(尤其是对特困生的关怀,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题会做.)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自主、愉悦的学习,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倡导“主体参与式”,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参与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学习空间、创造空间,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书互动”,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学.
作为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具、挂图、投影、录像、微机等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和思维等方面,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身、动心、动口,使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并给学生以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用纸做正棱柱、正棱锥、正多面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去认识这些几何体的性质和数学知识.
又如:在欧拉公式的推导中,用橡皮筋做多面体的棱,由一个面的顶点处向不同方向同时用力拉,使得几何体变成一个平面图形.
——“鼓励效应”点燃了学生的兴趣.
如高中本P[,120-6],“求两名学生生日相同的概率”,在已有一些答案之后,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陈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理论依据证明自己的结论.全班学生都震动了.因为该同学的学习一向不出色.我趁势鼓励了该同学,后来她的学习和期末考的都不错,我问她原因时,她说:“从小学到现在,老师眼中的我是笨蛋,只有你第一次表扬我——这件事给我启示,鼓励效应可以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从数学文化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循序渐进,引发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积累、学生的学习方法;二要关注知识的前后关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切忌“空中楼阁”“拔苗助长”和过早的抽象训练.
5.借助数学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能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和解题过程中上升和提炼的数学观点.在运用中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用数学思想方法领悟数学真谛,发现数学奥秘,为学生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联想、类比、抽象、公式化等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不仅会做题,而且找到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社会要关注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近两年来国家开设科技奖后,王选、吴文俊等数学家获奖,在学生中收到良好的反应.这一举措点燃了许多学生的数学兴趣之火.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对数学给予重视,不单停留在高考的3+x中,而且对人们的数学素质给予重视,使数学的价值在整个社会中得到体现,那将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