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方式审计”模式下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据论文,方式论文,数据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2月,审计署组织A省等6省审计厅和审计署7个特派办对A省等7省2市开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影响状况专项审计调查。
A省审计厅经认真研究和多方认证,决定依托信息技术,以“数据式审计”模式(审计调查人员将审计目标表格化、层次化后,对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取得的被调查单位的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统一进行汇总分析判断得出调查结果)进行,精心设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式,创新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市县调查组调查取得的所有电子数据统一由省审计厅汇总分析,既提高了审计调查效率,又确保了审计调查质量。
收集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收集之准备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设计表格和假设问题。具体操作中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将目标表格化。根据同步审计调查目标、调查重点和内容,主要设计以下6张基础表格,即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地调查表、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问卷调查表、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开工情况调查表、中央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表、全省小额贷款公司专项审计调查表、全省政府扶持金融及担保机构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调查表。二是将表格要素化。如为全面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按4种行业分类设计其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总额、贷款余额、上缴税金等22项要素指标。三是将要素层次化。如为具体了解中小企业生产费用的构成情况,在基础表格已有要素指标外,专门设计“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成本负担调查表”;又如为了翔实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且融资成本高、贷款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在基础表已有要素指标外,专门设计了“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表”和“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情况调查表”。
在要素化过程中,关键是“问题”的假设。假设问题必须遵循以需求和结果为导向的原则,一是站在结果的角度思考问题,即根据调查报告需要反映的内容进行假设,报告要反映哪些基本情况和问题,就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情况和问题,不管是正面反映工作成绩的还是负面反映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反映政策本身的问题,还是反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不管是反映普遍问题还是典型问题等。二是以需求为导向思考问题,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服务政府决策需要,为领导提供比较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把解决政府和中小企业关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审计证据收集之方法
直接调查法。是指审计调查人员向中小企业、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资料经汇总直接作为审计证据的方法。
二手资料分析法。是指按照“成本效率”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引用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所提供的统计报告、研究报告、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和对外发布的财政、工商、统计等公共数据直接作为审计证据的方法。
借用外脑法。并不是所有指标和问题都能够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表格和二手资料得到,我们必须去访谈、去座谈、去咨询或者通过文献检索等其他的方式获得资料证据,以提高证据的说服力和证明力。由于访谈、座谈、专家咨询、文献检索等方法综合了领导、专家、集体的经验和共同智慧,是一种有助于作出高质量审计判断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审计调查过程中难以作出判断结论时,此方法更加有效。
分析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分析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一)定量分析法
主要运用环比分析法和同比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避免调查结论的主观臆断,使调查结论更加科学准确。
环比分析法。即将本期水平与上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进行多期环比分析。通过对中小企业劳动就业人数、内外贸订单、营业收入、上缴税金、产品出口额等指标的环比分析,得出被实地调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已受金融危机不同程度影响的调查结论。
同比分析法。即将本期水平与上年同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为了便于趋势分析,一般进行多期同比分析。通过对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增加值、产品出口额、上缴税金、利润总额的同比分析,得出从业人数、利润总额、增加值、出口额同比均减少,上缴税金同比虽然增加,但增幅明显回落的结论。
(二)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开放式问答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所得。接受调查的45家小额贷款公司有18家对问卷设计的开放式答题作出解答,详细列示了不适用条款。调查组经归纳分析,从放贷资金不足、贷款公司无米下锅;融资渠道不畅,向银行贷款有难度;单户贷款限额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小型企业正常资金需求等三方面得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的调查结论。
除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外,还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设定条件进行筛选排序,从中将金额较大或占比较大的记录寻找出来,作为典型案例在综合报告中予以反映。如为了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融资余额——民间融资”数据按降序进行排列,对民间融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前几名进行民间融资占融资余额比重分析,得出的结论作为个案予以补充,如“某丝绸公司2009年2月末融资余额1700万元均来自民间,某电器公司2009年2月末融资余额1884.5万元,其中1444.5万元来自民间”。
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的思考
问题假设和表格设计是关键。审计证据是审计机关和审计(调查)人员获取说明审计(调查)事实真相,形成审计(调查)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收集、整理和评价审计(调查)证据是审计(调查)的核心过程。面对众多被审计(调查)单位,调查内容又是以政策制定和执行为主,脱离某一具体部门(单位)的财务账本,为此,此类调查审前准备阶段的问题假设和表格设计是关键。假设的问题应能准确反映调查的目的,而且问题确切、具体、重点突出,能使被调查者乐意合作,如实反映,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协助达到调查的目的。同时,统一的表格问卷还要便于信息的统计和整理。如果时间允许,事先做一些访问,拟定一个初稿,进行实验性调查,修改成较完善的正式问卷。
分析性复核不可少。此类项目,大量的分析判断是建立在原始电子数据汇总的基础上,如果基础数据出错,或随意增减表格行栏等,将直接影响汇总结果。为此,取证分析过程中,对原始电子数据及其汇总结果必须进行分析性复核,复核验证原始数据是否完整准确,复核验证汇总结果是否符合常理,避免审计证据的“先天不足”,确保电子数据的相关性、有效性,确保汇总结果准确无误,保证审计调查报告建立在证据充分、适当、客观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审计范围,保证调查结论的准确性。从理论上讲,调查的面越广,所掌握的情况越接近实际,调查的准确性就越高,形成的调查结论也就越有说服力;反之,可能使调查结论与事实产生一定的误差,形成审计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调查范围受人力、财力等调查成本和目前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诸多现实条件的影响,不可能对所有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调查,而是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从调查总体中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调查。因此在确定审计调查范围时,如果调查成本和时间允许,调查范围应尽可能大一点,以保证审计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同时,在选择具体调查对象时必须突出重点,并注重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本案在考虑调查对象时,充分考虑到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是A省中小企业的主力军,故调查对象以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为主,确保形成准确程度较高、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审计调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