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旧社区景观的可持续改造及思考论文_付毅英

关于老旧社区景观的可持续改造及思考论文_付毅英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和环境不断更新。本文对着手于社区旧景观存在的问题,对旧社区景观改造的现状分析、总体布局、和设计改造方法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老旧社区;景观改造;思考与对策

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审美需求以及文化心态等需求的不断提高,新建设的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在不断改善,新居住社区与老旧居住社区相互间的自然环境差异、变化也在不断变大,并且老旧居住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现代居住者对生活需求矛盾亦不断凸显。使居住在老旧居住社区的居住者,可获取在现代社会发展下带来的舒适、便利,缩减社会群体相互间居住环境的差异,是有待相关政府部门及园林工作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老旧社区景观开展科学合理的改造设计势在必行。

一、老旧社区景观设计改造与城市整体综合环境的关联性

在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到老社区景观设计改造与城市综合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老社区景观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大的城市综合环境相融合,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下面将通过三点来具体阐述老社区景观设计改造与城市整体综合环境的关联性。

1.老旧社区改造中景观设计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关联。老社区中有着很多带有自身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这些资源承担着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系统中一些重要作用。由此,将保证老社区改善生活环境放在首位,采用生态改造的策略,合理利用这些地块环境进行景观改造设计,这会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有较大的调节改善。除此之外,在整体景观改造时,应当贯彻景观生态学的理念,使用植物来造景,用此连接各个区域的内外景观,尽量添加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的应用,可以选择使用乡土树种,对于水体和植被要采用适合生态原则的设计手段,应用此类景观手法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特色。

2.老旧社区改造中景观设计与城市地域化特色的关联。旧社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景观改造设计同样面临着城市景观形态的趋同化形式,这一问题就导致了地域独特文化的消失殆尽。每个地域文化都有它存在的独特性,这是地域个体存在差异的自我辨识特征,因此,对老旧社区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区域化特色足够的重视。把人性化需求、文化、历史、社会、自然等因素纳入到景观环境改造的考虑中也是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城市本身独特的区域文化中进行提取和利用,并通过合适的设计手法表达出地域的独特文化信息。

3.老旧社区改造中景观设计与城市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居住在老旧社区的人们已经适应了一些过去存在于老旧社区的行为习惯,这里面包括原有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对小区原有文化的依赖,以及个人宗教信仰等人文要素。我们对社区进行改造设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改造目的也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必须结合老旧社区原有的人文要素特征进行景观改造,设计中也要以此为改造依据,使景观改造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老旧居住社区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1.适老化原则。伴随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表现出身体机能衰退,日常活动时间、范围不断缩小的特征。因而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应当遵循适老化原则。一方面,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应当结合社区内老年人日常作息时间及活动行为习惯,有效划分社区活动空间,依据不同年龄层、身体状况的老年人活动习惯,对社区活动区域进行由远及近、由动及静、由大及小的穿插改造设计。另一方面,社区活动空间、道路尽可能做到无障碍设计,在地面材质设计上,应尽可能运用防滑材料,防止雨水、湿潮所造成的道路湿滑等。

2.情景构建与地域文化弘扬原则。现代居住社区改造中通常表现为大拆大建,即便居住环境可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居住社区景观空间一味地追求现代化,势必会很大程度上削减其地域性、本土性。所以,在老旧居住社区景观改造设计中,应对不同年龄层身心需求予以满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中,应当依托对特殊情景的构建、旧物的再利用及文化元素有效融入社区景观空间中,进一步唤起不同年龄层居住者心中属于自身特有的记忆。既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还能够让不同年龄层居住者在社区中找寻到他们的文化记忆,进一步赢得居住者的心灵共鸣,使居住者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获得文化归属感。

3.空间多元化与功能复合化原则。老旧居住区由各式各样独具山地特色的空间组合而成,包括台、堡、坪、坝等,使其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空间形态及高低落差特征。在多元化空间形态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对其中不同规格、不同形态的空间进行科学划分,并对空间内功能予以复合化处理,如设置老年活动中心、体闲凉亭、儿童活动场地等,使各个年龄层居住者均可在社区空间中找到各自所需,进一步提高社区空间活动。同时,结合空间高低、场地大小等设置各个层次活动空间,如舒适清幽的私密式活动空间、空间尺度适中的小众活动空间、平台广场开放式活动空间等,以切实满足不同年龄层居住者对活动空间的需求。

三、景观的可持续改造

老旧社区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轨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老旧社区的景观改造可通过围绕着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社区文化内涵、人文关怀等几个方向进行阐述和研究。

1.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老旧社区的景观改造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居住环境可持续的研究,将生态自然的手法整体运用到社区景观的营造中,如可以近距离接触的生态绿地和亲绿平台;具有美化作用的立体绿化和植被种植;能够降低污染和生态循环的植被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手段。应用此类的生态手法可一定程度上达到城市美化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将城市地域和文化内涵融人老旧社区。老旧社区一定程度上拥有着城市发展的缩影,诸如工业的发展气息,城市的特色符号,地域的历史文化等。在社区改造中,不应一味的重建补差,而是还原社区原有的特殊符号,更新和增添城市的文化元素,使改造社区的居民不会有陌生感而是保持那份熟悉的归属感,家的感觉。社区文化元素选取如厦门的渔港、白鹭,泉州的红砖古厝,济南的泉水符号和元素,将这些独特的符号化元素再融人到社区景观内,以文化雕塑小品、社区文化墙等形式不仅仅提升了该社区整体形象和环境,也复兴和宣传了城市地域文化,极大提升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力。

3.具有人文关怀的社区景观。在居民方面,南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原本生活在社区中的第二代很多已经迁出,人口老龄化严重,中低收入者或租户居多,旧有社区多为婴幼儿、中老年人群居住,而社区活动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活动形式有散步、慢跑、舞蹈、太极拳等,还有一部分的照看幼儿人群。所以社区要围绕这类人群进行适老化、人性化的手法改造,着重于分析该人群的活动特点、作息时间,身心健康等。社区中的居民大多已适应了过去老旧社区的生活轨迹,对小区原有的设施、文化和生活产生感情和依赖。在对社区改造设计的同时,还应结合社区原有的人文特征进行改造,使景观改造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老旧社区的改造不单单是表面上的提升美化,它更加考验对当地社会、文化、居民的深入了解,对资金、管理、人员配合等问题的高要求。在对旧社区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多方面的配合,来达到形象提升、居民幸福、生态优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现.关注社会文化生态——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研究[J].城市地理•城乡规划,2017(3)

[2]赵夏.浅议老旧小区改造中绿化景观设计[J].商品与质量,2017(5)

[3]胡健. 城市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的景观现状及改造建议——以合肥市四方新村为例[J].住宅科技.2015(02)

[4]黄瓴,丁舒欣. 重庆市老旧居住社区空间文化景观结构研究——以嘉陵桥西村为例[J].室内设计.2013(02)

论文作者:付毅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关于老旧社区景观的可持续改造及思考论文_付毅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