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师德的六大表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德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就师生关系而言,师生接触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这就给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对师德素质有怎样的要求呢?笔者认为教师课堂道德修养的要求应以可描述、可操作、可观察、可测评为标准,具体来说,从以下6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做到教态和蔼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到20世纪中期,与智商(IQ)相对的情商(EQ)理论的提出颇受人们关注。不少教育专家指出,人生的成功主要不取决于智商,而在于情商的高低。情商实际是一种潜能素质,指人所具有的性格和情绪特色,包括自我努力与自我控制,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就是教师的情商表现,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商。亲切和蔼的教态能唤起学生心理上的亲近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亲切和蔼,学生才没有心理障碍,学生心境愉快平和,教与学的成功率才会提高。教态和蔼反映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人格。中、美、日三国曾对三国中学生做过一次“理想的教师形象”联合调查,尽管三个国家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人文背景差异很大,但中学生们的答案却惊人相似:都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教师,无一例外地喜欢“交流型”教师。学生们喜欢的“交流型”教师的特点,在调查表内包含了四项指标即:幽默慈祥、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中国教育报载国内有关专家对某地区中学生调查:“你最喜爱的教师形象”,中学生们一致选了其中“有慈爱之心”一项。学生们的选项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态和蔼反映出教师热爱学生的思想素质,教态和蔼的实质是教师内在热爱事业之心外化为满足学生渴望得到爱心、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行为,其意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要做到教学严谨
授课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衡量和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教学严谨是指教师治学的认真负责态度。一堂课下来,是否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全在于教师是否牢记了党的教育方针,一堂课所授知识是否准确科学和教学过程是否饱含着创新意识。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必然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严谨的要求驱使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备课,潜心钻研,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最适当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沿袭多年一贯的老路子去教学。这样的教学定能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45分钟课排得疏密有致,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严谨不仅要求教师勤奋博学,还要求教师坦然正视某些方面学生未必不如师的现实,并用积极肯定与鼓励的态度去关注学生提出的自己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和学生一道去探求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萌发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这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旨和灵魂。面对现代信息社会中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大大拓宽后,对学生所提各种问题的褒贬态度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出现的突发问题的态度,不仅反映教师从容自如驾驭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学机智和授课艺术,而且可以看出教师是否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包容学生的博大胸怀及优良师德。教师教学严谨的意义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和信任感,从而充满信心地主动学习,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以深远的道德影响。
第三,要做到板书工整
板书是教学语言表达的一种辅助手段。1962年8月, 郭沫若同志为《人民教育》题词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容易误事。”教师写字是否工整反映出工作作风是否认真踏实。板书字迹潦草者,往往作风随便马虎,学生看不清、看不懂,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板书工整不仅是教师工作需要,而且能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师生性情的作用,所以教师无论是写教学题纲,还是绘图列表,无论是例句讲解,还是随机板书,都要清晰干净,字迹工整,以起到供学生效仿的示范作用。
第四,要做到语言规范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能否自觉加强语言修养,提高巧妙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也是师德修养在课堂上的展现。课堂教学用语既不同于日常聊天,又不同于书面用语,必须文明规范。具体来说,一是语言准确,发音标准,吐字清楚,能正确表达概念和定理。二是语言科学,遣词造句讲文明,讲究语法,叙述表达合乎逻辑,符合学科术语。比如生物课不能把“解剖”说成“开膛”。三是语言有艺术性和幽默感,言简意赅,语言适中,富于启发性和吸引力。切忌语言粗俗,给学生起外号、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心灵,也不应把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事拿到课堂滔滔不绝。教师课堂的语言若有废话、脏话,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课外。教师课堂用语文明、规范、干净,对学生锻炼美的语言、塑造美的人格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第五,要做到着装大方
教师课堂着装也反映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风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课堂上的着装应从外在反映出教师内在的知识分子气质美与艺术美的恰当结合,向学生传递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具体来说,从款式看,应着职业装或朴素的便装,而不是新颖的时装;从色彩看,应以中间色或偏冷色为最佳选择,不宜鲜亮夺目。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置身于色彩纯度较高的环境,情绪易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教师身着色彩斑斓的时装进课堂,与课堂、学生求知的氛围不协调,强烈的反差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男教师忌不修边幅,女教师忌浓妆艳抹或首饰过多,这些都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着装款式、色彩、化妆修饰尽可以不拘一格,然而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场所,必须把握好尺度,给学生以庄重高雅的高素质形象,才能助学生学业有成。
第六,要做到举止端庄
教师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全在学生眼底心头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的课堂举止一定要端庄得体,显示出一种沉稳庄重又不呆板,活泼轻松又不轻佻的人格魅力。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控制自己不出现大喜大怒的两极情绪,检点和克服自己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比如爱掰粉笔头,用教鞭指戳学生,随便用学生坐垫擦黑板等等。当然,这里决非要教师把自己约束成谨小慎微的君子之意。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尽可以把自己塑造成爽朗豪放、潇洒大方、端庄文静等各种举止风度的人,但要把握好课堂上下举止的分寸。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主观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完全可以抵制消极的客观影响的。调适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关键在于自己要去追求一份教师职业的高尚情趣,增强一份献身教育以德立教的责任感。面对现代社会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理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加强师德修养从课堂上的“做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