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联盟运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公司制联盟和策略联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联盟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运作模式论文,图书馆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图书馆联盟及其运作模式
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定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项目的联合体。[1]从联合的范围上看,图书馆联盟是覆盖面最广的一种图书馆合作。从参与图书馆的性质来看,图书馆联盟是成员来源最为多样的一种合作,分成由不同系统图书馆组成的综合性图书馆联盟或是系统内图书馆组成的专门性图书馆联盟。[2]从联盟的目的而言,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是基于一种假设,即:通过合作,联盟中每个成员的收益都将大于独自承担服务所能得到的收益。[3]从联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上看,图书馆联盟被分成松散联合型联盟和紧密结合型联盟。或是按照联盟的“中央集权”程度,将联盟划分为正式联盟和非正式联盟。相对而言,正式联盟具有组织严密,资金保障充分,成员固定等一些特点,它们常常以公司法人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出现。
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中,还出现了图书馆联合体(Library coalition)、图书馆体系(Library system)、或者图书馆网络(Library network)等提法,在某些情况下,数字图书馆也被当作图书馆联盟的同义词。由于在这些概念下所探讨的论题仍是各种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因此,不必进行严格的-区分。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以图书馆联盟代指具有上述特点的图书馆合作形式。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出现图书馆联盟(或图书馆网络)的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北卡罗莱纳州的“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开始,经历了机读目录和馆际互借系统时代,近年来,呈现了国际化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联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图书馆联盟必须积极应对,全方位地适应新环境对联盟的要求。作为保证联盟正常运行的基础,首先应当发生变化的是联盟的组织结构以及运作模式,在新的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应该积极吸收管理领域先进理念,借鉴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得联盟的运作更加高效和协调。[4]例如有的学者借鉴企业管理的发展模式,建议在图书馆联盟中,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包括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动态学习型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动态联盟组织结构等。[5]同时,强调在图书馆联盟中推广柔性管理,提高图书馆联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各种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做出反应的能力。[6]也有学者对图书馆联盟的运行模式提出意见,认为建立公司制的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策略联盟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趋势,能够帮助图书馆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2 公司制图书馆联盟
2.1 公司制联盟释义
所谓的公司制联盟,是指以公司法人的形式进行管理和运作的图书馆联盟。事实上,这种形式是图书馆联盟对企业管理及商业运作成功经验的借鉴。通过建立公司性质的图书馆联盟,可以提高联盟主体对成员的影响力,联盟的管理更加正式,成员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对联盟事务的参与程度提高。在国外研究中,常常以生产性联盟(Productive alliance)、公司法人(Incorporation),图书馆联盟组建的非盈利性公司 (Non-for-profit company)等作为同等概念使用。认为组建公司制的联盟可以帮助图书馆应对新环境下的挑战,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组建公司制联盟是图书馆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7]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制的图书馆联盟是借鉴商业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组建的组织结构上更加严密的合作体,但绝不等同于商业公司。事实上,即使以公司的形式注册,图书馆联盟也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向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图书馆服务,这一点应与经营图书馆或者信息产品的商业公司严格区分。
公司制形式运用于图书馆联盟管理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图书馆联盟采用了正式的形式,组建了公司或者非盈利性组织。其中,运作最为成功的当属成立于1967年的OCLC中心。成立之初的OCLC全称为俄亥俄学院图书馆中心,目的在于开发计算机系统使该州的学术机构降低成本分享资源。办公室设立在俄亥俄州大学校园,计算机位于该校园的研究中心。1977年,OCLC的组织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允许州外图书馆作为其成员并参加托管董事会的选举,图书馆中心成为OCLC公司。1981年起 OCLC含义变为计算机联机图书馆中心公司,目前它为世界上84个国家和地区的45402个各式各样类型的图书馆服务。作为一个非盈利性企业,OCLC大量借鉴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OCLC监管机制由OCLC监管会员图书馆(Coverning Member Library)、会员委员会(Members Council)和理事会(Board of Trustees)由下至上组成。OCLC监管会员馆,是构成OCLC的基础,由全部加入联盟及向联盟提供书目数据的图书馆组成,通过选举会员委员会的代表,来行使监管OCLC的权力。1977年,OCLC扩充修改其监管结构,使会员参与监管OCLC,特别是在决策制定方面起重要作用,[8]在此背景下产生了OCLC会员委员。OCLC会员委员会由会员馆选出的60位代表组成,60位代表来自各种类型的监管会员馆,代表着所在区域会员馆的利益,任期3年。该委员会事实上负责OCLC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成员馆之间的协调,是OCLC监管机制中最为重要而又具有延续性的组成部分。OCLC理事会是监管OCLC的最高权力机构,共有15位理事构成。其中,6位选自于会员委员会,8位由理事会本身选举产生,第15位理事是由前14位理事聘任的OCLC总裁及最高执行官。该理事会相当于大学董事会的性质,负责从大政方针上把握联盟的发展方向。从上面的分析看出,OCLC公司事实上吸收了美国的公司制度的精髓,由董事局、高管层、监事会三权鼎立,三权互相分工、合作和制约,不会形成独裁,这样能保证对公司的管理形成最大限度的最优设计、执行、监督。[9]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联盟,公司制联盟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正式、严密的组织结构。由于公司制联盟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组织形式上也符合公司的基本形态。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联盟,组织上更加完善,成员关系更加紧密。联盟的成员也需要承担更为重要和稳定的契约义务。
(2)完善的运行监督体系。公司制的精髓在于权利的相互制约,这在OCLC公司的案例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反应,此处不再赘述。
(3)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大胆借鉴。建立公司制的联盟,有利于图书馆更好地借鉴商业管理上的先进理念。例如,有学者在分析了航空业的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10]成功经验后,提出了图书馆联盟应当向星空联盟学习,联合更多的图书馆,组成一个覆盖面积最广的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缝隙服务”[11]的环境。
(4)对用户价值的高度重视。在商业管理领域,用户价值的实现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图书馆联盟也应当关心如何使得用户利益最大化,提高服务的质量。
2.2 组建公司制图书馆联盟时应注意的问题
2.2.1 公司制联盟的适用范围
图书馆联盟是否以公司形式运作取决于很多因素。总的来说,当联盟进入紧密结合阶段,由于合作活动的增多和利益的不可分割,联盟成员希望拥有共同资产(包括硬件、软件协议、联合目录、办公地点和设备等)并承担更加稳定的契约义务,[12]这时往往形成更加正式的团体,甚至成立公司实体,以实现更为持久的合作。
2.2.2 公司制图书馆联盟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法律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在我国建立公司制的图书馆联盟的条件并不成熟,但是,其他国家在组建公司制联盟中的许多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图书馆联盟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当积极借鉴企业管理上的先进经验,让联盟的管理更加成熟。其次,重视用户价值的实现。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公益组织,根本的使命在于向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因此,在联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价值实现放在第一位。认真研究用户的信息行为,主动提供服务,把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作为联盟的最终目标。第三,在建立联盟时,不仅要考虑团体的利益,也要重视个体的利益,既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也不能牺牲个体成员的个别利益。第四,各成员馆在共享服务系统中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通过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保证各成员馆在联盟的工作中职责明确,从而有所依据地开展工作。
3 图书馆策略联盟
3.1 图书馆策略联盟的定义和特点
策略联盟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兴起的一种较为有效的组织运作模式。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来自日本企业的强大挑战,美国企业积极寻求对策,DN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早提出策略管理理论,采用策略联盟形式来加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目的是通过合作关系,共同化解企业本身的弱点,强化自身的优势,以整体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进入90年代以后,策略联盟获得了飞速发展。企业之间在产品标准、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各项业务中实行广泛合作。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微软公司与英特尔公司建立的Wintel策略联盟,两家公司达成协议,相互支持软硬件的作业结构,最终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分别使微软和英特尔牢牢占据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市场的主导地位。
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策略联盟 (Strategic Alliances)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通过交换彼此的关键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携手合作以创造竞争优势的一种经营行为及合作方式。该理念强调合作双方的资源互补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其他合作形式的不同在于:策略联盟不是组织性的联合或合并,只是一种营运上的联合策略,[13]是基于成本、效率以及竞争优势等因素的考虑,从战略上与其他企业建立的一种较为松散的关系网络。
将策略联盟的理论运用到图书馆领域,就产生了图书馆策略联盟的概念。图书馆策略联盟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图书馆,为了实现某一具体的业务或战略目标,如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文献传递等而组织起来的,在一定时期内遵循共同协议及标准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或松散的关系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策略联盟是业务联盟,[14]是图书馆为了改进某项具体的业务,增加用户价值而做出的选择。从联盟的本质上来看,图书馆策略联盟是图书馆联盟的特殊形式。相对于普通形式的图书馆联盟,图书馆策略联盟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导向的联盟。传统的图书馆联盟,往往将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为总体目标,在这一总体目标下发展具体的合作项目或分目标。与传统的图书馆联盟相比,图书馆策略联盟是以具体的业务目标或者某一时期的发展战略为合作愿景的,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图书馆策略联盟就是基于图书馆工作的业务链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可以是某种单一业务的合作(如电子资源采购),也可以是多种业务的合作(如电子资源共享)。
(2)以共同获益为基础的联盟。共同获益是所有合作的最终目的和必要条件。由于相对传统的联盟,图书馆策略联盟的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因此对收益的考察也更加容易一些。例如,组建一个馆际互借联盟时,合作目标是提高10%的借阅率。那么在联盟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如果完成了或者超额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策略联盟就是成功的。否则很难保证联盟的继续存在。
(3)关键资源互相补充的联盟。这是策略联盟得以实现的基础,合作正是基于合作的各方可以向伙伴提供独有的,且具有吸引力的关键资源。对加入联盟的各个图书馆来说,这些关键资源也许是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的信息资源等等。对于单个图书馆来说,也许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合作,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最终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4)成员保持高度独立的联盟。在结成传统的图书馆联盟时,成员馆往往产生这样的顾虑,即加入联盟是否会降低本馆的独立性。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图书馆,更会担心加入联盟后失去发言权。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联盟,策略联盟可以帮助图书馆打消以上顾虑。由于策略联盟是基于成员馆的关键资源互补,且双方都能从联合中收益最大化,因此从合作基础而言,各方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此外,策略联盟具有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通过双方达成的协议展开合作,但是并不涉及图书馆的内部事务。
(5)动态的联盟。图书馆策略联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联合体,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上的灵活,成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入联盟,或者加入多少个联盟。在不违反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只要能使合作的双方获益,图书馆可以加入不止一个的策略联盟;二是生命周期的动态性。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联盟,由于策略联盟是基于具体的目标或是业务流程,因此在达到目标后,策略联盟就结束其使命。图书馆转而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追求新的目标。策略联盟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周期中发生作用,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组建图书馆策略联盟时应注意的问题
3.2.1 加盟图书馆及馆员对联盟价值的认同
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首要条件就是加盟图书馆对联盟价值体系的认同。各图书馆必须坚信联合会给自身以及伙伴带来巨大的收益。事实上,任何联盟或合作在一定意义上都意味着妥协与让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信联盟的价值,并认同联合带来的好处,合作方才能更加理性地考虑问题,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决定。认同联盟的价值,加盟图书馆还应当为联盟的成功运作提供支持,既要向馆员解释和宣传加入联盟的目的和好处,让馆员自愿地为联盟服务,也要为联盟提供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3.2.2 审慎选择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选择是联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由于图书馆策略联盟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制约各方行为,因此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便显得尤为重要。资源互补是展开合作的基础,各方只有在能够互相提供对方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合作才具备成功的客观条件。合作的意愿是联盟建立的主观条件,合作的各方应就联合目标达成一致,并将其内化为组织的内部目标加以强调,简而言之,合作的各方都应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并将联盟的目标作为共同的愿景和追求。从加盟图书馆的性质而言,同质性的图书馆(同系统内图书馆)间的联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14]操作也简单一些。在建立策略联盟时,图书馆可以先在同系统的图书馆内小规模试运营,条件成熟后再发展其他类型图书馆加入。
此外,国外已经总结出了选择策略联盟伙伴的成熟理论——3C原则,它具体包括:Compatibility(兼容)、 Capability(能力)、Commitment(承诺)。在选择具体的合作伙伴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或企业管理领域的成功案例,谨慎的做出决定。
3.2.3 合作各方信任机制及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15]
在保障联盟正常运转方面,相对于正式协议,联盟成员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可能更为重要。由于结盟本身就是协调与交往的结果,因此,联盟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加盟的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只有成员间彼此信任,充分地共享信息,这样才能保证联盟正常运作,才能保证成员在遇到利益冲突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协调,而不使联盟偏离正常的发展轨迹。建立合作双方的信任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具体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作为合作的各方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完成联盟分配的任务或对联盟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在要求盟友做出贡献之前,首先要完成本馆所承担的义务。同时,应当从协议上保证各方的正当利益,摒除“搭便车”的可能;其次,联盟各方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合作前,首先要让合作者明白本馆想从联盟中得到的收益,在共同协商后,得出一个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保障各方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通过正式协商或非正式会面的形式,在融洽、谅解的气氛中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2.4 充分考虑结盟面对的机遇、挑战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图书馆策略联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体,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联盟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每一个加盟图书馆,应当对这种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动态地看待原有的目标与计划,并针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3.2.5 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图书馆策略联盟在国内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念,实践经验不足将是我们建设联盟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但是,外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美国著名的俄亥俄州图书馆与信息合作网(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Ohio LINK或俄亥俄合作网)即可看作是一个图书馆策略联盟,有学者撰文分析Ohio LINK的成功经验后认为,合作精神、融洽的成员关系、对加盟馆核心目标的回应[16]是该联盟成功的重要原因。国内学者在分析了台湾各类型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认为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合作形式,多数都可纳入到策略联盟的范畴,并将图书馆策略联盟划分为八种类型:[17]馆际互借联盟、文献编目联盟、馆藏发展联盟、电子资源联盟(电子资源采购联盟)、电子资源用户联盟、电子资源共享联盟、参考咨询联盟、项目计划联盟等。这些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借鉴。
4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制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策略联盟是图书馆联盟的两种特殊形式,按照组织的严密程度来分,这两种形式恰好分布在图书馆联盟整体的两端。作为一种组织运行模式,公司制联盟具有高度集中化的特点,而策略联盟则是一种松散的目标导向的战略伙伴关系。因此,二者的适用范围也存在着巨大差别,首先应当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联盟都适合采用这两种运作模式,事实上,现有的许多联盟恰是处在两者之间的。其次,相对而言,大型的、长期的图书馆联盟,在成员都有意愿以更加紧密的方式参与到联盟的工作中来时,可以考虑向公司制联盟转别。在仅以图书馆某一具体业务的提高为目标时,则适于采用策略联盟的形式。
收稿日期:200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