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中物探技术的运用论文_1王圣洲,

地质灾害防治中物探技术的运用论文_1王圣洲,

摘要:就目前来看,社会城市化发展趋势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固有矛盾不断激化,各类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持续增长,对人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从根本上控制地质灾害影响范围,需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效率。基于此,本文围绕浙江地区,就物探技术的理论研究及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相关概述。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物探技术;应用

前言:地质灾害主要就是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地质环境及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随着浙江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及种类的不断增长,国家及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物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地质灾害勘察方式,可切实提升勘察精度、扩大勘察范围,更好控制地质灾害风险,降低地质灾害对地区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

1、物探技术理论研究

1.1物探技术概念

物探技术又被称之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主要用于物质空间地球内及周边物理地质勘察工作。物探技术是地质灾害勘察工作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开端。与其他勘察技术相比,物探技术集合了光学、声学、力学等多项物理原理,更加适用于对地球物理场变化情况的全面监督及预测,具有勘察精度高、速率快、成本较低等优势[1]。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物探技术肩负起预测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地质因素的重任,基于实际勘察结构,对地质现场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制定更加专项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1.2物探技术原理

物探技术可勘察地球公共空间内各类异性物质信息,利用相关设备将勘察信号发送出去,使接收设备对信号进行全面处理,辨别出当下地质地质变化情况,判断并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在应用物探技术期间,工作人员需对勘查地区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目标分解,结合实际勘察结果得出地质环境变化规律,借助现代化手段整合勘察结果、地质化学形态、深度等参数数据,从而得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及发生后的影响范围,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专项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3物探技术特征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物探技术的应用特征主要体现在物探技术的勘察深度有限方面。物探技术被常用在浅层地质勘查工作中,实际勘察范围在几米或几十米不等,最新物探技术勘察深度为百米左右[2]。虽然浅层地质环境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但为获得最佳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还需对物探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

1.4物探技术种类

1.4.1地热物探

地热物探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岩石、土体等地质结构热物理性能的差异性来总结地热场变化规律,及时发现与解决地质环境中存在问题。因不同地质结构地热性质也不同,可运用相关地热勘探设备,全面勘查指定区域地热性能,对地质结构及组成进行描绘。同时,借助地热物探技术也可分析地质岩性及常温岩层含水量等数值,为判断地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更好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几率,保障地区经济及安全效益。

1.4.1重力物探

重力物探技术原理为组成地质环境的各类岩石、矿体密度存在一定差异,所引发的地表重力加速度不一。在执行勘察地区内,勘察地质结构与周围岩体密度存在差异,就可利用重力勘察设备找出重力异常结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其他物探资料,对造成重力异常现象的症结所在进行深入分析,更好判断出地层下方矿体结构或埋藏情况,更好控制重力异常分布而引发地质灾害。

1.4.3磁法物探

磁法物探技术就是利用岩石与矿体的不同磁性及所形成的不同磁场,检测到地球磁场局部地区异常变化情况,更好分析出岩石与矿体等状态[3]。在检测到磁场异常时,可通过寻找磁性矿体及地质结构进行地质填图,更好分析出隐藏在地区中的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因素,制定出专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与其他物探技术相比,磁法物探课深入地区地质结构,真实反映出地区断裂带情况,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为促进地质灾害防治的高质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浙江地区常见地貌类型为陆域、海岸带,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地区地质结构更为复杂,需重点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物探技术应用成效。

2.1浅层地震技术的应用

在浅层地震技术的实际应用期间,需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来总结地震波在地质结构中传播规律,从而判断浅层地质结构存在问题。常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式为敲击法或落锤法。在地震波与较大介质接触的情况下,会使振幅造成不同程度的控制及降低。利用标注振幅计算公式,得出不同层次反射层,最终判断出岩体结构状态,为后期岩体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2高密度电阻率技术的应用

在将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主要就是依照人工电场地下分布规律及特征,及时发现各类地质问题[4]。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可借助相应勘察系统的适配器装置,转变供电与测量电极功能,更好应用于断裂、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高密度电阻率技术的实际应用经历以下流程:第一,在物探地质灾害期间,以一个整体断面为主,依据断面实际分布范围,将其范围若干测量点相似的区域,全面反映出被测地区地质结构的电性差异。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岩体结构电阻率曲线扭曲及梯度变化情况,判断结构稳定性,制定出相应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第二,在设计现场作业期间,高密度电阻率的勘察需结合现场位置、面积等布置相应勘探线,切实提升勘察工作质量及精准度;第三,在分析高密度电阻率勘察结果过程中,需注重观察等值线的平缓度及高低区间变化情况,依据等值线分布状态规律,判断等值线是否处于异常情况,并对勘察现场地质灾害发生诱因进行客观分析。

2.3磁法勘察技术的应用

在磁法勘察技术应用期间,可通过专业设备来收集地质结构磁性异常情况,依据实际勘察结果分析地质构造状态,并对地质结构是否需要额外加固进行判断。为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性,得出更加准确的地质勘察数据,相关工作人员可依据实际地质状态,选择更加适宜物探技术。

3、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过于依赖物探技术,忽视具体问题的方案分析工作,极有可能造成地质灾害难以提前预控等问题[5]。因此为充分发挥出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性,需相关工作人员形成专业技术思路,结合勘察现场实际情况,选取更加灵活的物探手段,实现各类技术的优势互补,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因物探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在地质勘察期间,往往存在多工序共同开展、相互干扰等问题,需相关工作人员对地质勘察工序进行合理分配,确保物探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为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适用性,需充分利用物探结果,制定有效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方案,从根本上降低地质灾害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结:总而言之,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可直接影响到地区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水平。为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质量、扩大地质灾害勘察范围,相关工作人员需积极学习物探技术,借助对地区地质环境及情况数值的分析,客观评价地质灾害风险因素,制定出前期预控方案,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洁,周庆国. 岩土工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研究[J]. 低碳世界,2018(11):114-115.

[2]曹茗科.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石化,2016(S1):242.

[3]车海清,王全涛,肖秀明. 矿山地质物探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2017(06):188-189.

[4]赵自豪. 露天矿高边坡地质灾害探测与边坡失稳风险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5]郑道远. 浅析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有效应用[J]. 低碳世界,2014(11):170-171.

论文作者:1王圣洲,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地质灾害防治中物探技术的运用论文_1王圣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