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1]2006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的转型时期。新旧因素并存、传统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汇流,进步与落后较量,转型期的中国正经历着价值观念的剧烈嬗变,各种价值观念彼此缠绕、相互碰撞,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困扰,甚至影响到了个人、群体以及社会的重大抉择。由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人们生产实践的发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的变革,引起全社会范围内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和重组,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价值观念冲突问题,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并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理论参考。 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长期生活实践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是由多种观念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其深层结构与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相关联并形成的对最高价值的看法或原则,从而构成价值观念的内核;其表层结构则是由价值观念推出和派生的对具体事物、行为的利害、好坏的观点、看法或态度。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表现较为突出,本文将对价值观念冲突的背景、表现、特点、影响等做出深层次的分析和论述,并在最后给出缓解价值观念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和对策。 本论文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从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入手,在借鉴国内外社会冲突理论、价值观念冲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价值观念冲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多方面研究,以达到对价值观念冲突的正确把握,并引导人们构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为和谐社会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刘思楠[2]2013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文中研究表明当代中国社会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这种转型的社会是由农业化转向工业化的社会,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的社会,由传统性转向现代性的社会。我国社会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都发生着较为深刻的转变,思想观念层面的变化源自于社会物质层面的变化,同时,更不可避免的引起人们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被挤在了同一个平台上从而导致了矛盾冲突存在于不同价值观念之间,而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价值冲突的存在又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为了使我国社会的发展免于受到价值冲突的负面影响,本文意图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及辩证法等相关理论对价值冲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找到调适这些冲突的对策,从而消除价值冲突产生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以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由社会转型所造成的价值变迁;第二部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价值冲突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第叁部分探讨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冲突的原因及实质;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冲突进行调试所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邓平[3]2014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制度自我完善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这种多元化价值观念带来的是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冲突、中西价值观念冲突和不同经济体制下价值观念的冲突。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价值评价混乱,行为失范等消极社会因素的产生,而目前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又未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因此本文以社会转型为背景,在区别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念内涵的基础上,全面理解价值观念冲突的内涵,探究价值观念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冲突的根源,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尤其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确立辨证统一、全面认知、内涵明确、关系清晰,背景明确、领域细化的价值观念冲突引导与协调原则,建立一个价值规范体系、实施机制和反馈调整组成的系统化价值规范引导与协调机制,以最终实现价值理念的创新,促进社会价值规范体制实效性的提升,保证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李俊才[4]2010年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文中提出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的,同时又具有价值的合理性。这种社会转型导致了社会物质层面的深刻变化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层变化。当前时期,由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的深刻变革,使得不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日益凸现,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种种困惑。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与重构具有重大意义,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各种新旧价值观念、国际化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当前我国呈现出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这种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往往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惑。因此,寻找价值认同的途径势在必行,价值观认同是个体或社会对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它通常以认同的程度、认同的方式为衡量标准。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社会价值观是大势所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人为本,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富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维持改革、发展、稳定叁者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些方面构成了新时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本文概括阐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社会及其演变,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的社会环境和深层原因,指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的应对当前价值观冲突危机的有效办法。
郑瑞红[5]2016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在使经济体制发生巨变、政治体制出现新的调整的同时,也使文化发展走向多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由此形成多元价值观念冲突与并存的新格局。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突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选择,也对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慎重审视,认真对待,分析成因,力求找出缓解或者解决价值观念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以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为研究背景,在厘清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念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冲突的关系;第二部分对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的现状进行分析,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的表现,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的原因,从而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冲突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第叁部分指出引导和调适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冲突的对策。强调要一元主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国情,弘扬民族精神;面向世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面对现实,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李涛[6]2017年在《新时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业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是这个新时代的亲历者,主力军。这个新时代给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创业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体系。在这新旧价值观碰撞、更替之际,价值观冲突不可避免。价值观冲突问题是创业价值观研究的基础问题、核心问题。如果冲突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或许是一场短暂刺激的旅行。这一点足以成为研究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问题最为强烈的理由。所谓的价值观冲突就是价值观念之间的彼此否定和相互竞争。价值观冲突具有普遍性、深刻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利益与德性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个人与集体的冲突、工具与目标的冲突、生存与发展的冲突。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主体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的社会存在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必定带来影响,这些社会存在主要包括全球化、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利益结构失衡、市场经济以及“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共存。这些构成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不可回避的时代背景。传统职业价值观与现代职业价值观的冲突、传统商业价值观与现代商业价值观的冲突也给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带来直接的影响。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创业教育也成为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助推器。特别是创业教育过程中呈现出的精英化、工具化、泛知识化以及创业教育实践的功利化进一步激化了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冲突。价值观冲突的实质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只要有不同的利益存在,就必然会有冲突存在。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冲突是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根源所在。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应然转向主要表现在从义利冲突转向义利并重、从公平与效率冲突转向注重公平、从个人与集体冲突转向注重真实的集体、从工具与目的冲突转向工具与目的价值并重,从生存与发展冲突转向注重发展。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应然转向并不是完全由冲突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受制于冲突双方力量的较量,一种力量战胜另一种力量,则冲突朝着胜利的一方转向,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转向取决于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价值观力量的较量。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新商业文明、社会创业、道德资本都带着一种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而又被人们所认可的社会本位力量,推动着创业价值观冲突朝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转变。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消解不是一个自发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不加以“干预”,任凭“冲突”自由发展,达到价值观体系新的平衡状态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在冲突的双方力量较量的过程中,我们不清楚哪一种力量占据了主导的力量,占据主导力量的价值观是否具有合理性。因此,需要一些消解冲突的策略、方法,加以教育引导,推动其朝着“合理性”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消解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包容性原则、互补性原则,也需要依据创业价值创造规律找准消解的着力点。创业价值认识、创业价值目标、创业价值手段、创业价值规范以及创业价值评价是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最易发生价值冲突的环节。因此,创业价值观冲突的消解应该紧紧围绕这些重点环节展开。有没有创业主导价值观以及建立什么样的创业主导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消解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生创业主导价值观一旦确立就是确立了一个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以发展为本位价值的创业主导价值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观,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一致,同时又具有社会合理性。因此,在当前这个时代,消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应确立以发展为本位的创业主导价值观。发展本位创业主导价值观的价值内核包括自由、创新、契约与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引领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引领、社会层面价值手段的引导、个人层面价值行为的规范,进一步消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冲突。作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的消解一条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学校的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创业教育为价值观冲突的消解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改革创业教育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创业文化建设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以达到消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之根本目的。
魏春艳[7]2008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文中指出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这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过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引起的社会主体之间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和重组,必然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认真研究和处理价值观念冲突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按照以下逻辑展开:第一章,绪论,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对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冲突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第叁章,对价值观念冲突的表现、原因做出深层次的分析和论述,并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从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入手,对价值观念冲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多方面研究,以达到对价值观念冲突的正确把握。第四章,在以上分析与认识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邓小平的社会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原则,最后得出价值观念冲突调适的对策,为缓解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冲突做出了努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第五章,结论。
刘国军[8]2002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的变革,引起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和重组,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价值观念冲突问题,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并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理论参考。 本文共分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变化入手,谈谈人们的价值观念变革与冲突。 第二部分:主要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入分析和论证当代价值观念冲突的双重效应。 第叁部分:主要阐述对当代价值观念冲突的积极引导与整合的必要性、原则和基本对策。 第四部分:主要论证社会转型需要价值观理论的指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论文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从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入手,在借鉴国内外价值观念冲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价值观念冲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多方面研究,以达到对价值观念冲突的正确把握,并引导人们构建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
王永志[9]2012年在《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表征和基本趋势。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必然发生两种形式社会变革,一种是经济层面的变革,另一种是政治层面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原有的政治价值体系的规范力、引导力和统摄力日益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政治价值体系,就成为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时代课题。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本文围绕政治价值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转型为主题,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冲突、整合和建构等相关问题。本文主要由导论、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说明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论述了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一些与政治价值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第二部分是正文,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对政治价值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述。本章认为,政治价值是人们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它与物质生产具有同一性。生产方式是衡量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状况的基本尺度,它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价值的变迁。政治价值是对一定生产方式的主观反映。市场经济以生产的社会化为基础,其内在的优劣双重属性对政治价值的塑造发挥着正负双重效应。政治价值内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孕育着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公平和法制等政治价值观念的萌芽。市场经济决定政治价值,政治价值反作用于市场经济,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二章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嬗变与转型。本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价值变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进程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着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变迁,使其表现出个体、经济、现代、开放和世界本位趋向。市场经济对个人利益的强调,将误导人们的政治价值取向,引起政治价值迷失。现阶段,其基本表现为实用主义的复兴、个人主义的盛行、拜金主义的泛滥。政治价值转型由经济体制转型引起的,其合理性蕴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引起政治价值主体、标准和目标的转型,必然引起政治价值转型的困惑。第叁章研究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政治价值震荡与冲突。作为一种主体经济,市场经济对人们独立利益的尊重,为多元化政治价值的形成提供了温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了各种政治价值的滋生和蔓延,从而导致了多元化政治价值格局的出现,引起了它们之间激烈的碰撞。政治价值冲突是政治价值碰撞的继续和深化,是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主导与从属政治价值、传统与现代政治价值、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政治价值、东方与西方政治价值之间的冲突是当前我国政治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了价值评价、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的认同危机。要化解政治价值认同危机,必须以物质利益为基础,从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两个方面入手。第四章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政治价值进行调适及整合。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是引起政治价值失范的根本诱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导致原有政治价值规范的破碎和断裂,诱发各种非理性行为,从而加剧政治价值失范。本章认为,政治价值失范是政治行为失范的集中表现,它将破坏正常的社会政治秩序,导致大量越轨行为的出现,引发社会激烈的无序竞争,因此,必须通过更新传统政治价值,发挥主导政治价值的统摄作用,开展多元政治价值的对话,重塑政治价值理想来进行政治价值调适。进行政治价值整合是应对政治价值多元化,消除其危害,避免政治价值危机的客观要求。政治价值整合实质是利益整合,要从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分配和利益维护等方面逐步推进利益整合机制基本框架的建立。第五章阐述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选择与建构。政治价值体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它的选择就是社会生产方式的选择。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选择,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客观依据,通过对各种政治价值体系的批判、扬弃、吸收和超越来实现。建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规定的,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逻辑的集中体现。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为逻辑起点,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契合。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建构,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取向,按照它的基本规定,在具体内容、基本原则、实现路径和总体目标上逐步展开。第叁部分是结论,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确立新集体主义政治价值观,推进政治价值立国战略,以最终建构起一种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人道精神和世界精神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
陶蕾韬[10]2014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认同》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世界性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激荡,二者之间不可避免的碰撞,加速了多元文化的场域和语境的形成。面对多元文化场域中的合作与博弈,价值冲突和价值认同问题不断凸显并逐渐发展成为被广泛重视和讨论的重要核心范畴之一。在这一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中,学术界的思考也在不断发展、深化。如何确立全球化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原则和方向?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识辨价值冲突的动因和形式?如何拓宽当代中国的价值认同的领域和路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变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对价值世界的现实反思。本文的逻辑结构是从全球化的视角去审视文化的自立和融合,厘清思路、找准方向: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考量价值冲突的实质,从而理性审视价值冲突的必然性和复杂性;探寻释缓冲突的方法的同时,着力于探讨价值认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终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价值选择如何确立原则和范式提供思路。论文全文分为五个部分:1引言,2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4价值认同的可能,5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与价值选择。第一部分“引言”中主要介绍了叁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缘起,写作所做的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第二部分“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发展”中主要论述了叁个部分,包括:全球化进程及其本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发展趋势、全球化中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双向运动。这一部分主要是把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放在一个时空域里去考查。第叁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主要论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意蕴、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冲突、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价值冲突。这一部分的重点移到了对价值冲突的分析,并把视野初次转向实践中的中国现代社会。第四部分“价值认同的可能”主要包括:认同与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动力、多元文化语境下价值认同的实现。这部分探讨的是关于价值认同的问题,涉及的问题主要是从认同理论的发展,到分析价值认同内在的动力机制和外在的语境。第五部分“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与价值选择”是结论部分,也是实践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认同的困境与原则选择、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认同的实践。任何理论的意义能够体现,都必须回到实践中去,这部分主要探讨如何把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得出的结论,落实到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的现实语境中。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共处同一时代、共存于同一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各种文化类型间,各自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区特征和国家特点,同时,事实上彼此之间又时刻不停地进行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从而也会使得各种文化类型培养出一种相对一致的时代性。每一种文化都内含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中,每一种个体文化都依据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吸纳其他异质文化的精华,以图自身的发展壮大。于是,个体文化永不停歇的发展壮大,带动着世界文化体系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流变状态之中。在这种不断变化中,每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壮大都无法仅依靠自身孤立实现,整个文化世界愈发联系紧密,进入一个必须相互依存、沟通交流的全球化时代。作为文化核心范畴的价值观,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特征,这两种特征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中,呈现出矛盾趋向。全球化一方面促成了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冲突。这种特殊的内在联系,为不同价值观的交流与融合奠定了话语基础,它们的辩证统一促使不同价值观和文明在相互冲突中达到相互交融,从而使价值冲突成为价值观进步的动力与契机。价值冲突是不同类型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既可能发生在不同价值主体间,也会出现在同一价值主体内部。价值冲突表现在文化上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缘起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明冲突将会成为当今乃至未来世界价值冲突的焦点。价值认同是一定价值主体对某一种价值观念的共同认可、接受和追求,并在实践活动中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以规范交往行为。在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上,文化的多元化是价值认同的语境,人的交往是价值认同的动因,文化传统也是价值认同得以形成的内在根据。同时,个体的利益需求、社会环境等决定着价值认同的内容,教育舆论示范的外部环境也影响着价值认同的进程。达成价值共识的主要途径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培养、思想舆论的宣传和导向、通过利益调节、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来达到对个体和整合的价值观念认同的引导,通过激励机制来使个人需要满足并趋向于价值认同。中国社会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存在着价值冲突。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既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动力,但又导致社会不安定、道德水平下降;价值冲突既能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但又造成社会价值观多元并存的无序状态;价值冲突既有利于促成个体主体性人格的确立,但又致使个体在价值追求中产生迷惘和困惑。总的来说,当代中国面临着复杂的价值观发展格局,既有中西、新旧价值观的博弈,也有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的竞争。因此,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既表现在历史发展中纵向的新旧交替,又表现在时代变化中横向的多元并存,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在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应运而生,也是在面对复杂的价值认同局势时的顺势而为。因此,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的价值认同,主要表现为,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人民主观上自觉的追求,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道路既是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树立和夯实中国精神的能动路径。在实践的层面上,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这一价值体系鲜明的体现出它的社会主义的性质。每一种文化体系,每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都具有一定的自足性,相应地也都有一定的排他性,表现在文化形式和精神内核上的各具特点和各有维护自己合理性的一套机制和理由,这些构成了特定的民族立场和态度。因此,正视冲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既有益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格局持续一种良性的构建,对于单一的文化类型来说,也不失为是汲取新鲜养分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本文指出价值冲突是由于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不同价值主体利益的多元化以及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导致的,探讨了共同价值建立的可能性及其建立的标准和原则等问题,并对全球化条件下的价值认同进行了分类,指出其特点是不深入、不平等、不平衡,结论认为,抓住当代中国的价值认同本质,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D]. 张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D]. 刘思楠. 内蒙古大学. 2013
[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D]. 邓平. 湖南大学. 2014
[4].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 李俊才. 黑龙江大学. 2010
[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D]. 郑瑞红. 延安大学. 2016
[6].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冲突研究[D]. 李涛. 安徽师范大学. 2017
[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D]. 魏春艳. 东北大学. 2008
[8].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D]. 刘国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02
[9].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D]. 王永志. 中共中央党校. 2012
[10].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认同[D]. 陶蕾韬.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标签:哲学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多元文化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社会认同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经济论文; 创业论文; 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