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在竞技体操训练中的体现与落实论文

人本理念在竞技体操训练中的体现与落实论文

人本理念在竞技体操训练中的体现与落实

谢剑辉 福建省体操技巧运动管理中心

摘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等多个新型教育理念。在新课改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竞技体操教师也应该全面分析运动员的本性需求,遵循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规律,据此设计出符合运动员成长特点的运动计划,稳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从而进一步优化运动员的身心成长。本文将以竞技体操为例,从设计人性化的体操训练任务、丰富竞技体操训练形式、关注运动员个体需求、优化竞技体操过程性评价四个角度来分析竞技体操训练活动中应该如何落实人本理念。

关键词: 竞技体操;人本理念;落实策略

由于我国各个阶段、各个学科都是用成绩“说话”,竞技体操亦然,所以竞技体操训练一直存在严重的机械训练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主动演示竞技体操的各个技巧,辅以简单的语言讲解,然后再由运动员单向模仿,重复某一动作的训练活动。然而,这种枯燥的训练模式很快便让运动员失去了坚持的毅力,不少运动员因为无法吃苦产生了放弃念头。而且,由于缺少训练反馈,所以教师并不能了解运动员的体操竞技水平,一味向前追赶、加大训练量,使得运动员倍感疲惫,也直接损伤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体育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善竞技体操的常规训练模式,懂得与运动员及时互动、相互交流,以人为本化的训练模式去优化运动员的体操竞技水平。

一、设计人性化的体操训练任务

训练任务一般是由体育教师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所设计的目标,反映着运动员在训练之后可能取得的素质进步。常规的竞技体操训练任务是由教师制定,运动员强迫自己达到目标要求的方式展开的,违背了运动员的身体成长规律,使得运动员在高压下产生了一系列运动问题,降低了运动员的运动效能感。对此,人本教育理念需要竞技体操教师设计人性化的训练任务,全面分析与追踪运动员的体操竞技水平,以学情反馈确定具体的竞技体操训练任务,借此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使其积极参与竞技体操训练活动,稳步优化运动员的素质水平。

为了全面把握学情,及时了解运动员的体能素质,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观察他们的肺活量、柔韧性、耐力、骨骼发育等身体素质发育情况,然后会认真分析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训练量,了解运动员的竞技体操水平,由此确定训练任务。比如,在支撑跳跃技巧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几个训练任务:观摩体操中支撑跳跃动作的基本规范,归纳注意要点;通过助跑、踏跳来完成支撑跳跃动作。其中,由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不同,所以笔者会适当降低任务要求,即65%以上的运动员必须要掌握支撑跳跃这一基本体操动作,而剩下的35%运动员则需自主练习,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支撑跳跃动作。如果运动员感到分外吃力,那么则可举手示意,向笔者解释自己的身体反应,由笔者确定运动员是否需要继续参与支撑跳跃技能训练。实践证明,这种人性化的竞技体操训练活动大大消除了运动员内心的排斥、紧张与抗拒情绪,使其懂得笔者会十分尊重他们的个体需求,并不会强迫他们挑战完全超出自己身体负荷强度的训练任务,所以运动员在体操训练中的配合度很高,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训练心得。另外,为了保证训练效果,笔者也会强调真实,在必要的时候要求运动员出示体检报告或病例证明,避免部分运动员为了逃避训练任务而谎报身体情况。

二、丰富竞技体操训练形式

常规的竞技体操训练认为一成不变、重复的技能练习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便捷方式,所以习惯了机械训练,并未考虑运动员的心理诉求。不得不承认,要想让运动员掌握丰富的竞技体操技术,稳步优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必要的竞技体操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得到。但是,这并不代表竞技体操训练要一成不变、“题海”作战,因为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会直接损伤运动员的运动感受,使其丧失进取意识。对此,人本教育理念认为保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提升他们的运动水平同样重要,需要竞技体操教师全面关注运动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竞技体操教师可以切实丰富竞技体操的训练模式,以趣味性的游戏、比赛等来优化运动员的运动感官,使其在自愿、自觉心理下主动参与竞技体操训练。

提到出轨,好像是年轻人的专利,可在我们家,这是老年人的事情。说起来,我对老伴出轨的事情都麻木了,也看得开了,我们的余生没有多久,且过且珍惜吧。

常规的竞技体操训练活动看重的是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但是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的智能差异,如果一味趋同,那么也必然会伤害运动员的运动心理,而且不利于开发每个运动员的发展潜能,并不能真正优化竞技体操训练活动的育人质量。针对这一问题,人本教育理念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新思想,希望教师可以从运动员个体的特长与优势入手,认真分析每一个运动员可能取得的突出进步,据此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允许运动员实现异步成长。这种做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运动员的运动心理,使其客观对待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优势,也能懂得欣赏他人、赏识他人,从侧面优化运动员的品格素质。

三、关注运动员个体需求

就如在竞技体操活动中的“腾起技术”技能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鲤鱼打挺”的游戏活动,即笔者会提前设计一些障碍物,用来阻碍“小鱼”出游,而运动员需扮演“小鱼”,在遇到障碍物时以腾起技术跨越,保证自己顺利出游。如果不甚被障碍物击中,那么“小鱼”则被捕获,需退出游戏。这个体育游戏充满了趣味性,而且便于运动员积极学习腾起技术,所以很好地调动了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使其自觉参与到竞技体操训练活动之中。可喜可贺的是,由于运动员在“鲤鱼打挺”游戏中的感官比较愉快、幸福,而且也能切实提高运动员的腾起水平,所以他们在课后自主组织了游戏训练,积极拓展了竞技体操的训练范围。除此之外,笔者也会组织竞技体操比赛,让运动员们切身感受竞技体操的竞技氛围,由此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优化他们的训练感受。比如,在“落地技术”中,笔者就鼓励运动员积极展示自己的落地能力。5个运动员一组,积极展开组内比拼,最终得分最高的运动员可获得奖励。这一比赛活动也切实端正了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使其懂得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另外,笔者也会组织真正的体操比赛,根据国际性体操项目来优化运动员的参赛经历,也鼓励运动员自主选报本地的竞技体操比赛项目,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

当岩体无滑动时,即不产生滑坡现象,此时片状岩体之间主要存在着粘结力。粘结力可能与岩体的粘结性质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层与层之间是本体粘结,此时岩体的破坏力等于岩体的粘结力;二是层与层之间有夹层,如粘土层,砂层等胶结体,此时岩质边坡的受力特征受胶结体的性质影响。

黄炎培在《延安归来》中这样写道:“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地方的事,公之于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6]34寥寥数语道出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核心,那就是民众授权、民众监督。

就如有一个运动员最初学习竞技体操的初衷是要改变自己体弱多病的体质,增强体魄。但是,这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很弱,难以适应高强度的竞技体操训练。于是,笔者就根据这个运动员的体质水平分析报告设计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率先降低了竞技体操项目的训练强度。比如,在“摆动技术”教学中,这个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很差,而且不一会便会气喘吁吁,难以跟上训练进度。这就让运动员产生了焦虑、紧张的情绪。对此,笔者会耐心安抚运动员,告诉他身体最重要,不要一味逞强,挑战个人底线。然后,笔者就着重训练了这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然后再辅以少量的摆动技术训练任务。另外,还有几个运动员很有体操运动天分,他们不仅可以很好地内化各个竞技体操技术,而且还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使用各类强度的训练任务。对此,笔者会专门对其进行拓展训练,还将其组成了一个竞技体操团队,加强了训练强度,以便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潜能,希望可以帮助这些运动员全面展现自我,彰显个人特长。实践证明,这种梯级式的竞技体操训练模式让每一个运动员都能及时提升自己的体操水平,切身感受竞技体操对于优化自身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真正优化了竞技体操训练效果。

四、优化竞技体操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价虽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应该始终伴随着教学过程发生。但是,由于“应试思想”根深蒂固,竞技体操教师也习惯用结果性的比赛评价去分析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这将导致运动员产生自卑、失落等心理,因为他们并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在竞技体操比赛(比赛)中一直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无强项运动员),将会在比赛(比赛)评价打击下产生心理问题。然而,教学评价本身应该发挥的是鼓舞、导向作用,应该及时检测运动员的现有不足,使其积极查漏补缺,进而再引导运动员实现有效训练,从而切实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体现人本理念。因此,竞技体操教师要及时完善与优化过程性教学评价,从运动员为了突破某一竞技体操技能所付出的努力入手,关注运动员的运动态度与训练行为,借此端正运动员的态度与品质,促使运动员保持进取、努力的运动状态。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笔者一般会从他们的运动过程入手,强调过程、弱化结果,希望运动员可以用平常心来对待每一次竞技结果。比如在杠上倒立转体、下法落地平衡等技能教学中,笔者就认真观察了运动员的训练表现,发现有不少运动员都咬牙坚持,虽然浑身酸痛、因为无法平衡身体而不慎摔倒,但是却依然没有放弃。于是,笔者暗暗记在心里,也及时通过语言媒介传递了自己的赏识之情,肯定了运动员不怕苦、不怕难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忽视身体所亮出的“红灯”信号。一旦运动员出现伤病,那么笔者便会立即进行紧急救护,中止体操训练。通过艰苦训练,运动员逐渐掌握杠上倒立转体、下法落地平衡这两个体操动作的要点,减少了失败、摔跤的次数。于是,笔者也及时肯定了运动员的训练成效,表扬了运动员的能力进步。这些及时的赏识评价让运动员客观对待了自己的体操水平,使其产生了成功、进步的快感,从而对竞技体操活动产生了更加高涨的运动热情。

总而言之,在竞技体操教学中渗透人本理念可以进一步保障运动员的主体权益,使其能够真正通过竞技体操训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竞技体操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运动员的主体活动,为竞技体操的有效教学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周理平.对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在快乐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2]贾生升,高宇宙.体操在学校体育中的困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21):131-132.

[3]田金华.新时代我国学校体操发展的趋势[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 (05):73-75.

[4]陶武超,阮会芹.体育教育专业快乐体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12):83+85.

标签:;  ;  ;  ;  

人本理念在竞技体操训练中的体现与落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