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张丽丽

基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张丽丽

(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课堂中广泛形成。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智能手机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等传统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基于智能手机的混合式学习效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高职专业教师应该分析目前“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带来的影响,好好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手机及相关软件,将之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兴趣,使之建立与专业课堂的联系,努力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智能手机;智能课堂;大学生;课堂管理;教学质量

1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学习,如今手机的功能日益丰富,有些同学甚至出现了上课打电话、发短信、看小说、逛淘宝等现象。在这样的学习生活下,肯定将会荒废学业,不可能学有所成,同时也会严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人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但是,同时手机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智能手机的多功能,互动快捷,传递信息等特点,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方便了解,沟通亲情手机依赖者会在朋友圈、QQ空间等留下自己的心中感想和现阶段的发展变化,会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随时随地地掌握亲戚朋友的动态。因大学生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而这就可以通过视频电话与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增进了亲情。获取知识,丰富生活如今,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在通过手机获取知识信息,手机以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方式为核心,在整合了多方面知识信息的基础上,成为满足社会大众获取文化需要的新媒介。

2 智能手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各种教学管理软件和学习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利用学校自主开发研究的智能课堂进行课前点名活动,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缺勤,还可以通过软件设置的点名加分功能激励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利用智能手机搜索等功能可以实时的让学生搜索对于新事件的观点看法,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将学生的作业以图片的形式上传智能课堂,以电子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觉得很新颖,同时可以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以激发更多的学生认真做作业,能够更好的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呆板,而是形式多样化,是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认识,而非单纯的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

(2)消极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发现,如果引导不当,或者因为学生本身的自控能力差,智能软件本身不成熟或者学习资源建设不完整等原因,导致智能手机在课堂上引起混乱,效果不佳等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想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提高教学和课堂管理质量,就要充分考虑智能手机在教学与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制定良好的引导政策,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需要通过“内部群体协商”和“外部权威干预”机制来共同掌控智能手机对课堂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基于智能手机在专业课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探讨

构建“基于智能手机专业课教学新模式,要求提高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技能:①智能手机软件app的下载和使用;②专业课程基本理论知识;③绘图技能;④交际表达技能,即具备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智能手机的课堂教学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为必要辅助手段的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必须将手机在课堂内外的使用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的某些软件功能完成此次任务,并通过智能手机及时的给予正面反馈,给予具体的分值奖励,让学生在平台中互动起来,体会到既能玩手机,又能掌握新知识的乐趣。

在建筑施工技术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利用了学校平台推荐的智能课堂平台。在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上课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课堂经验,谈一下在专业课程中利用智能手机的教学感受。

(1)此平台中,首先在课前环节让学生登录本门课程的课堂管理界面,进行课上签到活动,此活动可以给学生的平时成绩自动增加2分的奖励,学生们会积极的完成签到,其中有没来上课或请假的情况在签到功能中都会有所展示,让每一位上课老师都能定位到学生的出勤情况。当然也有学生不上课但是会在手机上完成签到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结合上课情况进行核实,并对这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2)智能课堂平台里可以利用课堂活动给学生留置作业,此模块可以让学生完成作业,作业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可以写文字,可以绘制专业课的施工图片,最后以图片的形式提交,同时还可以设置点评方式,我在上课时多选用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抽查的方式,这样通过给学生设定角色,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不仅会认真的批阅其他同学的作业,同时还能够在批阅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作业的不足之处,能够对此次作业印象深刻,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前让他们感受一下完成一项工作是需要知识,经验,耐心,态度和毅力的。

(3)智能平台还可以设置资源库,教师可以提前分享让学生需要了解的视频,新闻,或者工程概况,课前以文本,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分享在资源库中,然后通知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或导学任务,此模块也可是设置分数进行激励,而且不同的班级预习的内容都可以直接从资源库里导入相应的班级课堂。

(4)智能平台还提供了课堂实时活动环节,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抢答问题,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讨论问题,也可以就每个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或看法,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掌控能否让学生看到别人的意见,甚至就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点评活动,这种趣味性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学会网络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丰富的资源去学习,去了解社会,拓展自己的眼界,而不仅仅是只会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等消磨时间的工具。

4 总结

总之,教师应向学生分享一些移动学习资源的 APP,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随时监控学生学习的情况。正确考察和评价学生智能手机学习中的表现是衡量智能课堂体系应用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学习激励机制的前提要求。评价指标由所花费的在线学习时间、浏览次数、参与交流互动的频率、完成作业情况等各类统计数据构成。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深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的训练。当学生们了解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手段,掌握了智能手机学习策略后,就会减少在学习中产生的学习焦虑,避免信息迷茫,提高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陆平.互联网与大学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与改革思路[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2)(8).

[2]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7).

[3]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0-2020)[EB/OL].

[4]刘岩,葛忠强,贺静,等.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新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4(7)

论文作者:张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张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