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问题行为有不同的界定和分类,本文基于部分专家的研究和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文研究中问题行为的界定和分类,特别抓住学生问题行为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学习目标迷茫进行了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探究,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具有操作意义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161-01
一、关于“问题行为”的综述
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后,我们发现关于“问题行为”界定和分类的方法没有统一的界定和分类方法如:刘旭等认为:“问题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及班级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利于自身及他人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徐媛认为形问题行为包含了三层含义:问题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利影响;问题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而不被人们所接受;问题行为或轻度或重度地偏离于同龄人的正常行为。
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教育观、价值观和党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问题行为”是指阻碍学生个体潜能发挥、品格、智能的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且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和负面影响的行为。本文对本校高一到高三的250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诸如学习效率低、不能合理利用时间、目标迷茫等20种具体的问题行为。其中,目标迷茫的问题行为位居前面,是比较突出的学生问题行为,阻碍着学生的积极发展。
二、学习目标迷茫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1.有些学生在家长的权威中长大,家长为孩子规划好“人生道路”,孩子往往从来没有违背家长意愿和安排的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于强势的家庭教育方式逐渐让孩子失去自主意识,在很多问题上缺乏自我规划的意识和动力;在家长过度的呵护下,让孩子陷入认识误区:人生、学习没有困难,不用提前计划和规划,进入高年级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失去拼搏斗志,没有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觉得学习无用;
2.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和孩子分离,几乎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引导,孩子从来就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而读书,导致学习目标迷茫;
(二)学校原因
1.我国初级教育、中级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远远不足,学生只有在考完试后才会去思考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发展问题;
2.学习资源不平衡导致学生享受不到平等、优质的教育,部分学生缺乏发展眼见,几乎没有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对自己的学习没有长远打算;
(三)学生个体原因
1.自我认识模糊,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学习中长期缺乏兴趣,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2.心理缺失,感受不到家长、亲人、老师、社会的关爱,对社会的认识较为负面,感觉读书也不能改变社会,导致学习目标迷茫;
三、矫正策略的探究
(一)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细心的观察,与家长的和谐配合,对学生进行周密的分析和较为准确的判断是我们选择正确矫正策略的前提。教师在确定学生学习迷茫问题行为问题并采取矫正策略之前,可以充分考虑下几点要素:
频率:此种行为是否经常发生;
维度:此种行为是否影响了其他学生,影响面有多大;
强度:该种行为对个体及他人的干扰的程度;
时间:该种行为持续的时间;是长期的状态还是短期的情况;
态势:这种行为有无自然消失的可能性;
刺激源: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体因素、还是综合因素;
(二)教师在完成了对上述诸内容的研究后,还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工作。在这些工作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是资料的积累,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跟踪学生的发展。个人档案可以记录学生的家庭结构及面貌;学生的学习背景;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行为特征;学生迷茫问题发展的频率;影响的维度;针对学生的学习迷茫问题,教师采取的教学教育活动学生的后继行为。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针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途径进行交流,指出家庭教育中不够合理的内容,并给家长提出建议,做到家校共同努力;
(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理想教育。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如通过名人轶事、画彩虹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理想;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每周进行总结;本学年,本课题组对学生进行了如上引导,部分学生对自己每天的学习有了安排;开始思考“三年后我去哪里”的问题;
2.对因缺乏引导导致长期学习迷茫的学生进行私下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世界,主要采用长期“浸润”,反复强化的方法使其逐步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
3.针对因为学习现状不够理想导致学习迷茫的学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鼓励,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对问题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应不断积累经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行为的矫正水平。在前文,实际上已经涉及了矫正技巧的部分内容,在此只是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作以概括和总结,希望能对教育教学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旭,刘志军,范兴华,姚景.《高中生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及同伴接纳性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9期.
[2]徐琴美1,徐慧颖1,王婷2. (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2.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高中生问题行为的学生-家长-教师三视角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 1期.
[3]徐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文教资料》2006年8月号上旬刊.
[4]李显容,袁定奎.《高中生“问题行为”现状分析报告》,第3页.
论文作者:税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学生论文; 迷茫论文; 家长论文; 目标论文; 策略论文; 教师论文; 家庭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