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投资比重分析_引力模型论文

滨海新区投资引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力论文,滨海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339(2010)01-0057-05

一、滨海新区经济基本特征

1.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外向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国际上一般以经济贸易制度的偏倚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外向水平。一般认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二是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起点,实现从贸易为主转为与国际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三是以重点出口产业群体作为产业外向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协作体系。根据这三个特征不难判断,滨海新区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2007年外商投资经济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52.84%;截至2008年6月底,滨海新区从业人员共65.4万人,三资企业从业人员27.7万人,占新区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42.4%[1]。

2.主导产业支撑的产业格局

从1994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开始,经过十多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2007年,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开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奠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项目正式开工、中国和俄罗斯宣布在滨海新区合资建设年加工能力1000万吨的大炼油项目,“大飞机”、“大火箭”、“大乙烯”、“大炼油”等又一批大型项目的落成,标志着滨海新区新的产业——航空产业及石化产业的异军突起,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主导产业。这样,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正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因此,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是主导产业支撑的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3.“哑铃型”的产业模式

滨海新区本地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以及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等,见表1。新区常住人口172万(2007年),天津市常住人口1115万(2007年),显然,由于滨海新区“孤岛型”的消费市场及距天津中心城区较远的条件限制,滨海新区主导产业的产品不可能完全在区内及天津市内消费。事实上,大飞机、大火箭、大乙烯、大炼油等项目的消费市场几乎完全在滨海新区之外。同时,滨海新区最为丰富的资源只有可供开发的1214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及较为丰富的海上、陆地石油,海盐及地热等,制造业为主的主导产业所依赖的原材料将不得不主要依靠于区外。这就形成了滨海新区“两头在外”的“哑铃型”产业模型,见图1。滨海新区就是通过原材料的引进,在区内完成加工、组装、检验,然后销售到区外的广阔市场。哑铃型的产业特征同时产生了物流、服务、金融等伴生的产业需求,制造业、服务业逐渐形成规模。。

二、滨海新区投资引力假设的提出

滨海新区近几年吸引投资的能力逐渐增大。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39.24亿美元;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下,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这样,不难产生疑问,滨海新区既然并非一个能源充足的原料来源地,也不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那么,滨海新区依靠什么集聚了这么多的制造业扎根这里?依靠什么对资金、人才产生了如此大的吸引能力?除了一贯的认识——国家开发开放的政策导向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多年来,滨海新区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究竟是什么构成了滨海新区的投资“引力”?引力场的“场强”有多大?

基于此,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假设:滨海新区这块巨大的磁石产生了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各种投资主体都被其很强的引力吸引过来。构成这个引力场的元素有区位、资源(或称资源可得性)、内生动力及外部影响等。引力场产生了巨大“投资引力”,即吸引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来本地区的能力。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研究构成引力的主要因素,并构建出滨海新区投资引力模型,找出引力模型与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统计软件的辅助求得每一个参数,从而得到滨海新区引力场模型的确切表达式。引力场模型的最后表现形式为吸引的投资额的数量(内资+外资)。引力模型的构建,能够充分地表明各因素对投资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决策者根据各因素对引力的影响大小制定决策。

三、滨海新区投资引力模型的构建

自17世纪牛顿提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开始,就陆续有人将引力模型逐渐延伸到社会经济研究领域,不断有研究人员将引力模型用于商品零售额(W.J.Reilly,1931)、国际贸易[2-5]、区域相互作用的潜力(W.Isard,1965)、旅游引力模型[6-8]的研究,由此出现了贸易引力模型、旅游引力模型、城市引力模型[9]等,这些成为“社会物流学”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只要具备人口、经济等多方面特征,滨海新区就能释放出“能量”,从而形成一个如同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这就印证了本论文的假设前提。显然,滨海新区具备的投资引力在对具体事物的吸引方面,如人才、资源、企业等,引力大小将与距离(实际距离或交通距离)直接相关,但对资金、技术方面的引力,与距离并非强相关关系。事实上,由于交通方式的日渐改善,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距离的概念已日渐模糊,在对具体事物的吸引上,距离因素的影响正逐渐变小。因此,本研究与许多引力模型一样,没有将距离这一因素考虑其中。从几种引力模型的发展趋势也能够看出,越是早期的引力模型,包含距离因素越多;越是近期的引力模型,包含距离因素的就越少。

依据滨海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本研究认为,滨海新区投资引力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

1.区位

滨海新区投资引力在区位方面的表现,主要是由其功能定位决定,即“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地带,毗邻首都北京,是西北地区广阔腹地的人海口和华北地区进入东北地区的必经通道。同时,滨海新区也是中亚地区、西亚地区、蒙古国最近的出海口所在地。

从数据上也能够看出,滨海新区是华北、西北地区货物入海的主要通道。2007年,天津口岸进出口货值超过556亿美元[10];进出口货物的70%以上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腹地,集装箱运量60%以上来自“三北”地区。为便于腹地产品的出口,天津港已分别与内地七个省区的九家单位签署了《无水港项目合作意向书》,无水港的建设加大了滨海新区对内陆的辐射效应。

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的特点还体现在京津冀城市圈上:一是在距离滨海新区100多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北京、天津两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而且同为中国的直辖市;二是在滨海新区两个小时的车程内,坐落着两座大型的国际化机场,一个是全国最大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个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滨海新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日本、韩国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作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面临诸如国内资源匮乏、地域狭小、劳动力价格提升、经济转型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到国外寻求经济腹地,将部分产业逐渐转移出去。显然,滨海新区是极佳的首选地之一。

2.资源

资源是一种“创造性的资产”。滨海新区在资源上的投资引力表现在两个方面:政策和自然资源。本文认为,政策也是一种资源。滨海新区政策方面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刚性优势”,主要指国家、省(市、区)明文规定的政策倾斜,是跃然于纸上的优势;二是“柔性优势”,是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开发开放战略带来的巨大“政策”优势。柔性优势可以向刚性优势转化。国家政策在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的同时,可以发挥战略共识作用、战略带动作用。目前,国家对滨海新区给予的“优惠政策”主要是两个文件:一是《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二是《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国函[2008]26号)。

自然资源是滨海新区投资引力的另一方面优势。目前,滨海新区最大的自然资源是土地,可用土地余量充足。由于盐碱化严重,不能用作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便利性更大。滨海新区范围内还有较多的农村,现已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革,其采取的诸如“宅基地换房”政策,即将原有的宅基地换成统一建设的商品房,置换出来的大批土地用作建设或厂房用地,能够为后续开发带来充足的空间。随着200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次会议加快农村土地改革的政策出台,这一项政策有着更好的前景,新区内的许多农村,正通过这种方式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滨海新区来说,资源可得性是其发展过程中没有遇到瓶颈的关键因素。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进出滨海新区的交通便利,加之生产拉动和资金拉动,滨海新区的资源可得性较强。全国有1000多家企业为新区的产品配套,比如摩托罗拉的零部件有70%来自周边的省市;而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有20%的配套来自于周边地区。同时,大批的国际资本通过新区进入腹地。1994年至2005年11年间,滨海新区与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签订经济合作协议2 000多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

3.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对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已成广泛共识。2008年,滨海新区基础设施投资额达460亿元;2009年第一季度,完成176亿元。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在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及物流服务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并逐渐向高质化发展。

天津港是滨海新区的核心战略资源,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2008年货物吞吐量达3.56亿吨,位居世界第5位;集装箱吞吐量850万标箱,在世界各大港口中已上升至第14位(这主要是由于天津港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适箱货源较少的原因所致)。天津港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机场也是区域经济的助推器,其本身创造就业和价值;机场功能拓展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特别是依托航空运输产业,包括加工业、物流业,它们汇合聚集在一起,形成非常特殊的城市经济发展区域,各种临空经济得以产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对天津及滨海新区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得滨海新区到全国政治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时间缩短到50分钟。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拉近了滨海新区到北京的距离,构建了“一小时经济圈”。

滨海新区作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科研机构、现代服务配套设施、物流服务配套设施。截止到2007年,已有国家及省部级工程中心33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0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41家、博士后工作站52家落户滨海新区,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2008年8月,天津市最大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基地——滨海新区综合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完成,对地区及城市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很强的带动作用。此外,滨海新区还具有多条普通客货铁路、轻轨、导轨电车、发达的高速公路及普通公路等。

4.外部影响

这里主要考察滨海新区外贸出口额及利用外资情况。由于本研究考察的是滨海新区投资引力,并未区别对内资的引力还是外资的引力,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考虑了国内其他地区在滨海新区投资的实际到位额情况。

综合以上四种要素,滨海新区的投资引力一般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G为滨海新区投资引力;L为区位因素;R为资源因素;E为内生动力因素;O为外部影响因素。

显然,式(1)具备引力模型的特征。两边取对数,得

这样对使用软件进行计算可提供更多便利,从而更利于取得参数后获得实际的滨海新区投资引力场模型。选取适当的指标表征每一个因素并选取滨海新区1994—2006年13年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Eviews 6.0进行计算,进行相关性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后进行回归,并最终通过置信检验、稳定性检验(数据、计算过程从略),得到滨海新区投资引力的实际模型

式(3)中滨海新区投资引力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区位、资源、内生动力、外部影响等四个方面。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及全面性等问题,区位选择了滨海新区腹地(辐射区域)单位面积GDP产值,包括天津市(不含滨海新区)、河北省、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1个省市和自治区;资源选择了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内生动力选择了滨海新区GDP、基础设施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外部影响选择了滨海新区外贸出口额。由于数据的相关性及检验过程中部分指标的统计P值太大,去除掉一些指标,最终得出了式(3)这一模型。

四、结语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根据统计原理得出了一些实际结论,如投资额的增长可以带动货物吞吐量、基础设施投资额、外贸出口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了GDP、港口货物吞吐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外贸出口额增长等。这就带来了明确信号:通过对某一方面的支持,可能拉动相关领域的增长;通过抑制则可以降低其增长水平。这为政策选择提供了更多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投资仍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要素,尤其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严重放缓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解决就业人口问题,而且对社会的实际购买力也有一定影响。滨海新区应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领域,加大投资,逐年完善,并加快向社会需求的高端领域的投资额度,为今后留下较好的社会资产、区域资产。

(2)影响出口的因素较多,实际引资额的多少、区域GDP的大小、基础设施投资额度、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等,都会制约出口量。因此,增加出口必须从基础环节下功夫,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出口水平,必须下大功夫提高经济总量。而在目前,仍然必须率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同时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多方面齐头并进才能保证出口额的增长。

(3)对外资吸引力的提高,仍然在于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与人口的多寡、人口素质的高低、科研转化能力的大小有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滨海新区继续下大功夫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引进人才的强度、保持政策连续性的稳度。

综上所述,滨海新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投资引力。从影响投资引力的要素来看,滨海新区继续提高投资引力,仍需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吸引大型项目进驻、深化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水平上下功夫,在提高经济总量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从而产生更大的投资引力。

收稿日期:2008-12-26.

标签:;  ;  ;  ;  

滨海新区投资比重分析_引力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