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临床干预阶段,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通过长期实践发展,五级法早期活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为进一步分析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组病例的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遵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2±4.9)岁。对比组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1±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P>0.05)。1.2方法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立即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遵照医嘱使用药物治疗;通过健康宣教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接受五级法早期活动护理干预,护理方案为:(1)一级早期活动: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救之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是依然处于危险期。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后的1-2天内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在本阶段护理中,护理人员对病房的环境进行调整,保证光照事宜、环境安静,使患者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2)二级早期活动:在治疗的2-3天,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护理期间可以适当抬高床头,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护理人员注意了解患者感受,根据患者要求调整至舒适体位,并向患者介绍本阶段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3)三级早期活动:治疗3天后,患者的各项身体功能基本改善,此阶段护理人员可以回归患者的日常生活,开展生活技能锻炼,包括刷牙、洗脸、饮食等。在本阶段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听从主治医师与营养师的建议,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通过食用膳食纤维以及蔬菜水果等,提高身体免疫力。(4)四级早期活动:在持续治疗4天后,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肢体活动,包括四肢的关节屈伸、伸展与旋转等。在本阶段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对护理方案做进一步调整,例如将护理从被动的肢体锻炼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等,并且锻炼期间患者的肢体动作幅度也应该考虑耐受能力,避免造成伤害。运动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变化,避免风险发生。(5)五级早期活动:持续治疗4-5天后可以进行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慢走、快走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逐渐将患者的射身体机能恢复至正常水平。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采用SAS、SDS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分越低证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理想;最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指标进行处理,以t值、x2值检验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2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资料如表1所示。表1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正常例数 并发症例数 发生率 实验组 27 4 12.91% 对比组 22 9 29.03% x2值 8.16 P <0.05 同时比较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心理状态评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满意,P<0.05,资料如表2所示。表2 心理状态评分与平均住院时间(

论文作者:王彧,白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实验组论文; 五级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