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Muji_原研哉论文

进击的MUJI,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MUJ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业前一天,良品计画社长金井政明在MUJI成都远洋太古里旗舰店转了一圈,感觉“好像有点太漂亮了”。“就像做面一样,虽然看上去很漂亮,但要想出来好的味道和感觉,还需要通过员工此后不断改进。”金井知道在营业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地解决它们才能更接地气,那时候这家店铺才是一个真正的作品。

      “当产品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和大家交流的地方。”金井一边说,一边在餐巾纸上画图:“以MUJI在日本的有乐町旗舰店为例,它靠近铁道,顾客在那里可以看到MUJI所有商品,但因为位置偏远,很多顾客两个月去一次。这家店铺的周围,会开几家600平米左右的常规型店铺,还会分布100平米左右的MUJI.com。MUJI在日本还跟全家便利店合作,里面有文具之类的商品,顾客可以频繁光顾。这是我们在日本开店的理念,中国也一样,只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做很多包括物流、IT在内的改进工作,才能做到这个程度。”

      自2005年进入中国,MUJI已在物流、IT等方面有足够积累。2013年底,其中国门店达到100家,MUJI觉得是时候该有一个能代表其形象的全球旗舰店了。在北京、上海、成都,MUJI同时开始相关项目的洽谈工作。最终,成都远洋太古里为MUJI量身定做了大慈寺旁边的店铺位置,这里便成为MUJI在中国开设全球旗舰店的第一步。

      2001年11月,MUJI近3000平米的有乐町店开张。如果从1983年MUJI第一家直销店铺——青山专卖店算起,这一过程用了18年。而在中国,这一过程用了不到10年。远洋太古里旗舰店是MUJI在中国大陆的第121家店铺,也是目前为止其最大的世界旗舰店。

      与其他MUJI门店相比,这家旗舰店有着明显的不同:面积更大,商品种类更多,有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家居品牌IDEE以及Café &Meal MUJI餐厅……总之,你能在此看到更加完整的MUJI。

      很多来成都的日本人对MUJI中国区总经理王文欣说,成都有京都的味道。王认为这里的文化底蕴与MUJI的品牌质感相契合。

      地下一层,地上三层,MUJI远洋太古里旗舰店共3141平米,前前后后大约筹备了一年半时间。从主题概念到商品到店铺再到服务,都在这一年半里一一落实。“不能用既有的商品,一定要有全新的思考。”王告诉记者,“我们从主题开始。经过多次讨论,将这家店铺的主题确定为‘属于中国人的感觉良好的生活’。”在这一主题下,中国的VMD(Visual Merchandising& Display,即商品视觉企划)跟日本以及各国的VMD一起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开业前一周,MUJI每天都会迎来众多其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员工,其中包括MUJI在8个国家的陈列师,“他们一方面帮我们做陈列工作,一方面也在店里进行视觉陈列的培训。”王文欣说。

      

      接下来是商品开发期的准备。王好几次领着日本设计师团队参观成都,逛新旧城区,看当地人如何生活,也会去集市上看人们买些什么东西。MUJI觉得,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功课。

      MUJI决定引进IA(家具搭配顾问)和SA(服装造型顾问)。“我们在全国员工中挑选了6名IA、4名SA,都是熟悉家具、对服装搭配非常有Sense的员工,然后送他们去日本培训了2次,每次大概一两周。”王补充道。两次培训中间那段时间,他们则被派往成都各MUJI店面实践。同时,上海总部还特地派人过来担当教育培训。

      下一步即是落实“感觉良好的生活”。MUJI将其表述成自然环境、弱势群体和个人生活的平衡。这样的生活包括可以自由地搭配居家空间,可以放心地饮食,或者可以买到多彩的IDEE。除此,MUJI希望人们可以在这里“愉快地度过闲暇时光”。所以店铺里有很多办Home Party的玻璃杯、桌上餐具,包括特别引进的自行车。

      当然也有困难,比如商品的引进。“最初我们希望能够引进100个食物品项,现在店铺里一共57个品项。”王文欣说,“最大的困难是,法律规定只要有肉的萃取液的原物料食材就完全不能进,很多食品很容易含这样的成分,造成了很大阻碍。有些要放弃,有些就找本地符合MUJI要求的工厂。”目前在中国有三四家供应商与MUJI合作,它们可以提供MUJI餐厅在日本大受欢迎的咖喱调味包,2015年一季度调味包增加到4个口味。一些顾客希望可以直接买到日本的进口食品,MUJI则需为此准备各种文件,应对各种检测。冲绳产的本和香糖就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引进。彩妆的引进也是一样。“这一直是中国顾客非常期待的,”王说,“因为成分的关系之前有很多系列没有办法引进。目前我们提供了22个品项。”

      王文欣觉得最大的困难还是对进程的掌握。“变更一直在发生,”她说,“不仅是工程进度,商品开发也一样,量产之后才会看到不够好,然后再调整,”

      2013年冬天,金井政明在日本看到关于中国雾霾的报道,便寄了很多口罩给中国员工。然后,他直接拜访巴慕达(BALMUDA)社长,希望可以合作一款空气净化器。最终,由巴慕达提供核心功能器件,设计和组装由MUJI找其他设计师和OEM工厂完成。这款立于旗舰店入口处正中间的净化器沿用了MUJI一贯的逻辑,只把一件事情做好——处理PM2.5。

      “什么是美好生活”——这是MUJI会议中经常出现的议题。王文欣将其视作有趣的过程,并享受中日文化的碰撞,这显然对现实有益。以沙发为例,日本居家空间较小,所以沙发也较低。而MUJI在访谈中发现,很多中国人喜欢赖在沙发里面,这就要求靠背足够深。B1层一款L型沙发就是专为中国设计,不仅体量较大,其靠背设计也明显高出很多。与MUJI的基础生活相比,多彩的IDEE像是有趣的生活调剂品。引进IDEE时,MUJI优先考虑可能会在中国受欢迎的品项,标准为价位、颜色和功能。“比如一些桃红色的沙发,中国顾客可能会喜欢红色的。”王笑着说。

      王文欣介绍,旗舰店在陈列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便是“Fresh Up”,是“与艺术的融合&Mix的卖场”。一进门,便是MUJI为迎接圣诞节而设的“365 Joyful Days”的主题行销,食物、拼图、文具、服饰等以看似随意的姿态聚在一起,组成一种MUJI式的生活。“以前商品是商品,卖场是卖场,现在两者合二为一。”王文欣说。因此,类似马车轮轴、月饼模具之类的物件充斥在不同角落,甚至可以在卖咖喱的货架上看到它们。左边“MUJI to Go”则打破了传统的上、中、下不同功能区块的展示,将不同大小的行李箱、收纳包打开,装入不同旅行物件,直观地传达物品的角色分工。MUJI的一位中国员工告诉记者,公司会为去日本实习的区域店长每人准备一个行李箱,里面几乎包含了差旅期间需要使用的全部生活用品——除了洗漱用具,甚至还有餐盘、勺子和刀叉。

      MUJI店铺的陈列高度一般为2米左右,但旗舰店除了3楼与标准店铺层高相似,其他楼层的陈列高度普遍达到了3.5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米。鉴于层高充分,旗舰店内多处运用了悬吊设计。比如一楼的护肤品区,不仅货架上延续了“量感”陈列,空中也垂下一个宽大的平台,大量透明的化妆水瓶在上面整齐划一。二楼文具区,林林总总的笔以各种姿态悬吊在空中,像在完成一场五彩斑斓的空中杂技。这样的设计一直延续到3楼——亚克力盒子、汤钵以及pp收纳盒们各自包裹着一盏LED灯——1036个这样的物件在空中绽放成华丽的“水晶吊灯”。旁边则是原研战为Ca é &Meal MUJI设计的巨幅海报——一颗生菜的特写却透着高冷玫瑰的质感。

      

      MUJI将开1000家店铺作为其在中国的中长期目标。“从人口来说,中国开1000家店铺也就相当于日本的100家店左右。日本现在有300多家店。中国现在121家店,相当于日本的10家店左右。”

      2013年,MUJI全球营业额破2000亿日元大关。MUJI也将开1000家店铺作为其在中国的中长期目标。“从人口来说,中国开1000家店铺也就相当于日本的100家店左右。日本现在有300多家店。中国现在121家店,相当于日本的10家店左右。”金井说。北到沈阳,南到海口,西到贵阳——通过物流改善,MUJI逐步向全中国扩张,其计划每年在中国入驻5个新城市。

      MUJI海外事业本部长及中国区董事长松崎晓掌管MUJI所有海外店铺,接受采访时,他正在电脑上处理关于印度的业务。MUJI进入中国大陆的同年,松崎加入良品计画。之前,其一直在母公司的法务部工作。刚满60岁的他,每年仍有约200天到处出差。“上周去了迪拜,明天直飞印度尼西亚,下周三去台湾。”他笑着说。

      松崎将远洋太古里旗舰店视作MUJI在中国积攒经验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做一个新的旗舰店形象,不仅仅需要人力、资金、物力,还需要物流、系统,以及运营经验。MUJI自2005年进入中国,积攒了很多经验,就像一个容器,里面要有很多内容才能发挥作用。”

      MUJI的标准店铺为七八百平米,在远洋太古里世界旗舰店之前,杭州和上海已有一千多平米的店铺作为过渡和铺垫。

      

      MUJI的内部活动

      一品入魂:每家店选定一种商品,并定下目标——本周销售额达到上周的1.5倍;

      天下一品:每月在区域范围甄选一件商品并大力推销,目标是使本周销量达到上一周的3倍;

      匠之技:按照收银、包装以及叠衣服等不同技能设置的竞赛活动;

      幸运单品:每周在各个区域内选出一两件单品,以其销量达到上一周的2倍为目标;

      奋斗时间:店铺客流量最大时间段内任何人不得休息,必须在卖场接待客人,通常会有两名员工在门口招呼顾客“欢迎光临”。

      早前在香港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时,松崎就与太古建立了良好关系。这次远洋太古里为MUJI提供的位置就在大慈寺旁边,“和我们想要的地方完全一致。MUJI的风格是,以前一些旧的、好的东西我们希望能传承下去,就像房子一样,虽然旧,但是我们可以用心保养它。”松崎晓说。

      

      

      “任何城市只要开第一家店,肯定卖得很好。”松崎晓自信地说。前段时间他到加拿大剪彩第一家店铺,330平米的店面在开业前就有300人在排队。曾经,MUJI受困于大店策略,即用开设店铺带动商品开发能力,并于2001年亏损39亿日元。如今,MUJI的海外开店速度大约每年50家,而单单2013年,其在中国大陆就开了35家门店。2014年,MUJI在海外的店铺共55家左右,而中国大陆就有30家。金井政明认为这个速度刚刚好。

      提到MUJI,就不得不提其知名的“开店基准书”,MUJI以它作为判断是否开店的第一步。这个当年花一年时间制订出的基准书,其中国版本已经更新至第三版。基准书的标准也随着市场变化而升级,“之前我们认为一定要有卡拉OK才比较聚集人,但是现在觉得不是很必要,就把这项去掉了。”松崎说。

      2013年财报显示,MUJI在亚太区的中长期战略以开店扩张和改善供应链为主。对系统的重视是MUJI现在的基本想法。“我们用的供应链叫MD System(商品管控系统),还有一个是世界物流系统,用这两个系统去更好地供应产品,完成供应链的改善乃至进化。”松崎告诉记者。在日本,通过这两大系统,MUJI可即时掌控店铺销售额、商品订货数、库存变化等数据,从而准确地贴近市场需求。“比如一款衬衫在日本需要100件就订100件,但中国可能只订了80件,就等于精度是降低的。这样的话就有改善余地。”松崎晓表示。

      相对于以前7500个左右的品相,如今包括Found MUJI在内,MUJI的品相也才7000种左右

      尽管MUJI会派一些人员来中国进行市场指导,但日本团队对中国市场摸不透的地方还比较多。且MD System引入不久,有些数据尚无法与中国同步。2014年春季,MUJI香薰机就卖断货了。尽管订货已经很多,但日本团队仍没料到会如此受欢迎。“差距在于中国没有那些即时数据。而日本已经发展这么多年,在瞬间,每个点那有数据供参考,然后就可以凭数据和经验进行及时对应。”松崎说,“在日本,每个部门都有PD(Product Development)这样的生产管理人员,但在中国,服装和生活杂货这两块总共只有5个人在做这件事。组织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改善的空间是很大的。”MUJI正在开发一种新系统,销售信息可即时反馈至生产商,信息全部集中后立刻就能知道需要补货多少。MUJI希望系统于明年投入使用。

      提到MUJI,不可能忽视这三个名字——原研战、杉本贵忑、深泽直人——作为MUJI资深设计顾问,他们分别负责平面、空间以及产品。2014年12月12日,三位设计师一齐亮相远洋太古里旗舰店,这在MUJI海外市场尚属首次。

      2014年1月,王文欣特地赶往日本,就是为了看看杉本贵志及其设计团队Super Potato做好的旗舰店模型。她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模型的每一层俯视图,其格局与最终效果非常相似,三楼的大吊灯清晰可见。“调整和改变肯定有,包括一些建筑物的主体。再比如牵涉到消防、安全法规之类的,材料也有一些更改。”王文欣说。

      作为MUJI资深设计顾问,杉本贵志深谙旗舰店的意义:“让顾客有意无意地、尽可能全面地感受到MUJI是个什么样的品牌。”杉本钟情普通元素,然后做些“偶然的选择”。“大多数行为都是偶然的,所以生活才是自然的。”杉本说。这样的“偶然”散落在各处——餐桌上盛放调料瓶的篮子,角落里聚在一起的木质酒桶,又或者Café &Meal MUJI里立着的两面书墙。那些金装的旧书由Super Potato团队从成都二手书店淘来,大部分书口向外,少部分朝外的书脊则错落成枯黄中不多的几抹亮彩。

      

      

      尽管空间设计均为“偶然之作”,但在设计之前,杉本仍会考虑诸如“时代潮流”、“本地元素”等问题。他的一个观察结论是,中国人普遍喜欢新的、贵的东西。“他们会在日本买那种单价十五六万日元的电饭煲,并且是最新产品,有最全的功能,甚至十个八个地往回运。”但他同时也注意到很多中国消费者其实没有太多选择。“所以当市场提供了一个理性选择的时候,相应的消费者自然会出现。现在中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杉本告诉记者。

      他随身携带一个椭圆形眼镜盒,边缘已经磨白,甚至有几处破损。杉本笑着说不要因此推断其是一个朴实的消费者。实际上,他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外出度假也会选择最时髦的酒店。这关乎天性,也与其职业相契。他最新的一项尝试是B级美食,“包括烤鸡肉串啊什么的。我也很喜欢川菜。”杉本补充说。

      MUJI方法论

      MUJI的订贷方式为控制首次生产的边买边增型,即设计出一套系统,使其能够科学地计算出每件商品最合适的首次生产量,并随时调整:例如,某件商品在店铺陈设的数量是1000件,从着手生产开始到摆入店面要花一个月时间。那么,根据过去的销售业绩等数据,公司就可以预测出在一个月内此商品的正价出售量,而首次生产的量就是正价出售量再加上1000件。

      MUJI设定了判断新商品是否进行重复销售的标准数值:例如,公司针对女士服装在投入销售后一周、男士服装在开始销售后两周的销售量做了以下规定:“达到预期值的1.3倍以上就追加生产,未达到预期值的70%则采取变更设计、更换原材料的策略。”

      

      采访时,原研哉正品尝一碟秘制豆腐,每一块都被辣子裹得严严实实。关于吃,原研哉也极具探究精神,好吃或者难吃,他都必须找出理由。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其提出的“Exformation”理念。“做设计也是,要去了解人们为什么讨厌这个东西,又为什么喜欢。”原研战补充道。

      开业前一天,原研哉在旗舰店里上上下下走了一遍,他的评价是:“大致还行,一些细节需要调整。”原研哉非常喜欢这样的大型店铺,理由与杉本一样:“可以综合地反映什么是MUJI。”他负责的是包括招牌、海报、商标等在内的标识系统。

      如果店铺是个舞台,商品是演员,那么标识系统则是舞台上的背景、道具亦或旁白。“每样东西部经过仔细斟酌,并且传递出如何在生活里使用它们,让消费者能够比较全面地想象生活。”原研哉说。他特别指出自己尤其重视商品标牌的设计。在诸多商品的标牌上,由MUJI经典红色线条分割成不同部分,除了材质、尺寸等信息,标牌上还会告诉消费者商品的不同使用方法和穿戴方式等。

      MUJI的商品哲学是像空气和水一样的存在。“几千件产品,从包装到标牌,到整个标识系统,好像也没做什么设计,但是整体上一看就会认得,它有MUJI的性格。”原研哉告诉记者,他将对整体的把控视作最主要的工作,然后将各种视觉元素以合适的外观放在该放的地方。以标识为例,以往多运用金属板或半透明材质,而此次MUJI则将费用尽可能压低,“看上去都不是难事,比如拉一根金属线或者挂一个布帘子。但是,在压低成本的同时不能让人感觉廉价,要让标识呈现出很精神的状态。”原研哉说。

      原研哉相信:“设计最重要的是直觉,好坏就靠这个了。”如果直觉难以描述,或许可以从其过去的作品中找寻线索。2003年,MUJI推出一组构想出自摄影家藤井保的“地平线”系列海报。原研哉提出了“虚无”(Emptiness)概念:“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身,为受众留出想象,它们所给出的意义填充和容器共同完成信息传达。”在上述海报里,容器的角色交给了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和蒙古草原马鲁哈。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原研哉记述了找寻和拍摄地平线的经过,繁琐和折腾之后,他们交出了简洁干净的画面。原研哉将MUJI的LOGO加上去,就像给海报轻轻地盖了一个章。

      原研哉同样为MUJI远洋太古里旗舰店设计了系列海报。“可能对多数人来说这些照片没有地平线系列那么印象深刻,但概念是一致的。”原研哉一边说,一边用电脑展示——其中一张就在彼时下榻的酒店偶然完成,照片中有老房子,有新大楼,还有挂着很多衣服的晾衣绳。“把MUJI的商品放在其中拍个照片,好像也蛮协调的。”原研哉以此告诉这座城市,MUJI来了。

      镜头凝视下,单个物件于白色背景中安静自处——这是典型的MUJI海报风格。然而,MUJI早已并非只关注单独的商品。原研哉继续展示一把勺子的特写照片,然后将画面慢慢移至角落,再聚焦整个家居环境。“将各种功能的商品聚在一起,慢慢地靠近,就是‘MUJI之家’的概念。”原研哉指的是MUJI在日本建造并出售的木质住宅。早在2004年,MUJI有乐町店展厅就有了样板房。这也是原研哉非常关注的方向,他认为“家”就应该自己构思然后实现,而不是买个房子只负责往里面填空。其本身更有一个诗意的打算——他要用水上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加入日本列岛的观光旅游产业,并已为此取好了名字——“半岛航空”。

      深泽直人与金井政明的沟通已经无需太多语言。每当秘书告诉金井,深泽直人有事商谈时,金井就知道一定是比较大的事情。然后双方会通过电话敲定一个新产品方案,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甚至只需一句话,深泽曾在景德镇花300日元买了一个宋朝的青白瓷仿制品。回来后他拿给金井看,并说“要不干脆在MUJI也做这个吧?”几乎和每次的回复一样,金井说:“嗯,行呀!”第二天深泽就接到电话通知其去北京。然后就有了“Found MUJI CHINA”中的青白瓷系列。

      这样的快速源自默契,也源自深泽对MUJI的了解。每次都是做好充足准备并已深具自信的时候,深泽才会拿出新产品方案。从著名的壁挂式CD机到2014年的厨电系列,深泽先设计好中心产品,MUJI再以此延伸出相关系列。“既要‘非常MUJI’,又是现在MUJI还没有的东西。”深泽告诉记者。在其设计的MUJI to Go那一款白色拉杆箱中,带有熊猫贴图的限定款首批有100个,开业当晚7点多已经售出四分之三。店长雷冬不得不为第二天的销售追订了100个。

      基础和简洁是MUJI的产品理念。体现在厨电上,便是“功能单一”,深泽在设计之初就将其定位成“制作其原本该有的功能的家电”——多士炉就负责烤面包,电饭煲就负责做饭。细节设计依然是亮点,比如电饭煲顶端有专门放置饭勺的支架,电水壶有着方便倒水的曲线壶嘴。深泽希望以后人们想买厨电时,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电器店,而是MUJI。

      为了保持市场新鲜度,很多家电企业最慢也要半年换一次机型,MUJI却没有这样的打算。深泽觉得功能单一化的好处在于可以一直卖一个机型,“这样的话效率更高。”他说。他习惯站在市场的反面思考产品,也并不担心销量。“MUJI提供给人们的是不管什么时候去,都能买到相同产品的那份安心。”他补充道。

      自一年前知道要在远洋太古里开设一家全球旗舰店,深泽就被委托设计“明”家具系列。尽管明朝家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家具,但当初在“什么样的家具才契合中国市场”这一问题上,MUJI并没有答案。“总之先做来看看吧,”深泽说。开业当天,听到大家对这组家具反响不错,深泽才安下心来。他指着宣传册中的家具说:“外轮廓是方的,内轮廓是圆角的——椅子和桌子的连接处都如此设计,保持了设计上的统一。”在旗舰店的B1层,“明”家具“端坐”在扶梯口,似在素雅的背景中沉淀出几笔褐色的墨。

      虽然第一次来成都,这座在深泽眼中新旧结合的城市刚好赶上了他的转折点。近几年,深泽对中国的兴趣越发浓厚,这里有可以激发其设计欲望的环境。深泽觉得与之前明快的设计风格相比,现在有一些更加深沉的色彩慢慢融入其设计当中,就像处在新环境之中的旧建筑,哪怕有那么点脏,那么点灰,但深泽却想参与其中。

      更重要的是,深泽希望设计让自己感动的空间,由空间再去设计物品。这是其最近三四年频繁来中国后的想法,这次的成都之行让其觉得好像这个想法已经成形了。“干脆今天晚上就去找他们说一说。”深泽笑着补充。实际上,Found MUJI位于日本青山的概念店就是由他设计的,深泽希望今后可以做更多类似提案。

      Café & Meal MUJI餐厅的柜子上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玻璃罐,里面盛放着五谷杂粮,成都当地的红辣椒在其中尤其醒目。“这些瓶瓶罐罐都是设计师装好密封后固定上去的。”Café S&Meal事业部经理张伟栋告诉记者。

      

      晚上8点,餐厅门口仍排着长队;而下午,这条队伍甚至沿着弧形楼梯延伸至2楼:“MUJI真正做餐饮也才10年而已,在日本目前也就19家店。我们希望脚踏实地。”张伟栋说。餐厅准备了500人份的餐食,彼时其已经开始销售第二天的备货。

      

      很多东西仍有待磨合,比如收银台前的收银盘。在日本,客人习惯将钱先放在收银盘里,再由收银员取回,以便交接清楚。“很多中国顾客不习惯这样,所以我们会在收到钱之后先放回盘子里,然后再取回,这样去培养消费习惯。一是对顾客的尊重,而且账面也清楚,”张补充道。

      2015年是MUJI进入中国的第十年。关于未来,王文欣有着自己的愿望:“之前基本上是从日本企划室选择商品引进,但是未来我希望在日本企划室更理解中国之后,慢慢从中国的角度进行设计。”其对本土化有自己的理解,“可能本土化更多是指一个国外品牌移植过来之后要加以修正,但我比较希望是像种子来到这边,扎根下去,然后长出一棵树这样一个感觉。”

      相对于以前7500个左右的品项,如今包括Found MUJI在内,MUJI的品项也才7000种左右。MUJI无意继续扩大商品品类,而是希望扩展新的格局。金井面前有两支签字笔,其中一个是MUJI的,他举起另一牌子的签字笔说:“1980年代MUJI诞生之前,市场上只有这种笔销售。制作它的目的是让更多人购买,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认为不应该为销售做产品。MUJI的这支笔是没有特点的,你可以追加自己的想法。这种理念渗透到顾客心里是需要时间的。可能开始十个中只有一个会买。一般的厂商会对那9个人说这个很好,你一定要买。我们是对那一个人说,我们也有同样感觉的表和包,这是我们的工作方式。”

      MUJI远洋太古里旗舰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超百万人民币。而据相关媒体报道,2013年初,彼时MUJI在中国的最大店铺于杭州开业时,其全天销售额为60万元。

      继在日本设计并售卖住宅后,MUJI又开始经营野营场。从一家杂货铺的发展逻辑来说,这丝毫不奇怪。“为消费者提供新生活方式的道路”——MUJI一直围绕“人”在走,并跟着人类足迹慢慢扩大而已。别忘了,MUJI曾经还推出过汽车。

标签:;  ;  ;  ;  

攻击Muji_原研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