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药剂科
摘要:随着全球步入老龄化社会,小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腔隙性脑梗死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 ~ 24%[2]。脑白质病变的发病率更高,在健康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2%,80岁以上的发病率达100%[3]。因 svMCI 的患病率高(估计老年人群中的比率为5%),具有相对可治性,早期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患者系统分析。
关键词:小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患者有记忆或认知损害,但对日常能力无明显影响,未达到痴呆的程度,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中间状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近关于轻度认知障碍发病率的文章提到[1],MCI的发病率为每年51-77‰。同时还发现MCI是痴呆的高危人群,发展成痴呆的危险性是正常老人的10陪,部分患者是痴呆的前期阶段。
MCI 根据病因或转归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也可叫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小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small vesse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vMCI)和其他类型的认知障碍。而其中小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有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1一般资料
1.1患者收集
右利手svMCI患者10例,VD患者10例,正常老年人10例。svMCI入组标准:1)患者或者知情者主观认为的认知障碍;2)认知障碍没有达到《精神疾病诊断和数据手册》第四版所规定的痴呆诊断标准,所有患者CDR=0.5分,MMSE≥24。3)患者存在导致认知障碍的血管性因素,包括:a)由MRI或者CT确认的导致认知障碍的血管性病因,可能是广泛的室周或者深部白质损伤;b)与皮质下脑部损伤(比如轻度偏瘫、下面部无力、巴宾斯基征、构音障碍、感觉缺失、步态异常、尿急或者运动迟缓)相一致的微小神经征象所显示的小血管疾病依据。svMCI的排除标准:1)患者记忆障碍和其他认知障碍与脑部损伤不一致;2)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认知障碍,比如肿瘤、癫痫、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精神疾病、系统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贫血、梅毒和艾滋病)、酒精或药物滥用;3)试有严重的视功能障碍、严重失语或者瘫痪导致其不能完成临床测试;4)被试有大血管性疾病的指征(比如皮质和/或皮质下非腔隙性梗死和分水岭梗死或出血性疾病);5)被试患有特殊原因导致的白质损伤(比如正常血压性脑水肿、多发硬化、结节病或者脑放射损伤)。
1.2病例采集与筛选:
取得受试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后由统一培训的神内医师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病例收集。筛选程序:(1)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利手)和病史调查(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并记录查体资料和神经影像学资料。(2)初步筛选病例,根据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条件者。(3)对初筛获得的病例进行认知功能测评。
2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行T2加权像,T1加权像,MRA,S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给予患者检查。
3结果
svMCI患者脑部低频波动的改变;根据体素分析客观绘制脑部灰质减少的图像;低频波动,测量结果判断脑部萎缩情况,并评价灰质减少对功能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析发现,svMCI组患者脑部双侧颞上回、双侧岛叶、尾叶、丘脑、左侧额下回、左侧海马、右前扣带回皮质和右内侧额叶的灰质容积减少。但在控制结构性因素灰质体积后,异常ALFF模式几乎没有改变,提示结构改变并不能解释功能改变。这些初步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svMCI的特点。
三、讨论
医学影像学尤其是神经影像学近年来已成为发展迅速的研究热点,其中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等技术。由于影像学手段可在活体上无损伤地检测人脑结构与功能,在认知障碍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利用脑结构磁共振成像、脑扩散张量成像及脑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新的MRI 技术,应用多模态数据分析,进行svMCI患者的脑结构与功能变化,不同空间(大脑不同区域)的差异,明确svMCI的生物学特征。实现对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使其获得早期治疗,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小血管性认知障碍(svMCI)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明显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不明显如脑白质疏松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系列综合征[4]。血管性认知障碍是Hachinski和Bowter在1993年提出了的概念[5],近年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可以引起各类轻重程度不一的认知障碍,因此在国际上达成基本共识,即用包括了原有的痴呆及延伸的非痴呆概念概念的延伸对预防的发生具有重大的作用svMCI较VD扩大了病因学范畴:血管性因素不仅包括脑卒中,也包括脑白质疏松、脑缺血等不明显的脑血管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所有脑血管源性认知功能损害而不必有痴呆及显著的记忆缺失。VD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如果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诊断svMCI意味着在确定伴有血管因素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阶段(在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前)进行干预,以避免其发展到不可逆的VD晚期阶段[6]。结构的MR技术主要集中用于对梗死的部位、体积、数量以及脑萎缩、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的研究,是临床上诊断、评估小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最常用的手段。结构影像学检查的代表,可以是传统的MR技术以及较新的序列技术,计算体积和配准图像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被广泛应用于后续数据处理中[7]。与T1WI不同,T2弛缓成像时间能够对T2加权图像上的信号改变做出定量测定。静止性梗死的出现以及数量与执行功能[8]、反应速度、认知的灵活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对147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病人应用多模态MRI研究发现脑萎缩是评估致残率和认知损害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梗死灶和组织微结构的改变[9]。传统的MRI仍然是诊断及评估VCI的重要手段,但其也存在诸多局限,特别是与小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性弱。在VCI的研究中,DTI 相对于利用传统MRI 进行的结构影像学的研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有研究表明[10],VD、svMCI和无认知功能损害组(NCI)3 组之间的FA 值、MD值无论在全脑白质还是表现正常的白质(NAWM)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的DTI指标均与注意执行、记忆功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DTI 的参数与认知功能变化呈显著相关,这为研究VCI 脑白质损伤、脑网络失连接的变化机制提供了依据。国内部分研究[11]也认为与常规 MRI相比,DTI 技术对svMCI患者认知损害的早期检测更为可靠和敏感。皮质下脑血流量与白质损伤的相关性证明了小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皮质下网络失连接存在的可能性。MRI 技术则可以对大脑皮质功能损害区进行准确的定位,能够反映VCI 病变区域的早期病理生理变化。经本文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多模态磁共振研究方法可预测小血管轻度认知障碍有转化为血管痴呆风险。
参考文献:
[1] Luck T,Luppa M,Briel S,et al. Incid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systematic review.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10,29(2):164-175.
[2] Menon U,Kelley R E. Subcortical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ementia. Int Rev Neurobiol,2009,84:21-33.
[3] Hachinski VC,Bowler JV.Vascular dementi[J]. Neurology,1993,43,2159-2160.
项目支持:牡丹江市科技局课题:Z2014s033,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1254G063
论文作者:赵维纳1,李晶超1,王加良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认知论文; 血管性论文; 白质论文; 痴呆论文; 障碍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