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彪
(江苏,扬州,225001)
【摘 要】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体积较大、截面尺寸大、结构厚、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因而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防裂缝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为尽量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量引起的温差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宜采取分块浇筑法。分块浇筑法可分为水平分段浇筑和竖向分层浇筑两种方式,其中分层浇筑又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三种方式。分块分层的浇筑混凝土,有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
1.1全面分层(图a):
在浇筑区域面积下,逐层进行浇筑,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后浇筑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凝结前振捣完毕,逐层完成全部浇筑面积。
1.2分段分层(图b):
对结构平面面积较大的,全面分层混凝土需求量大时,可采用分段分层进行浇筑。
1.3斜面分层(图c):
结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时,可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案。振捣工作从斜面的下端逐渐上移。
2.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途径
2.1振捣
为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不宜少于10s-15s,不得超过30s,防止混凝土离析,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均匀。采用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可在振捣上一层时,振动棒插入下一层50-10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可采用二次振捣技术,对已经完成浇筑但尚未凝固的混凝土加强二次振捣工作,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由于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及空隙等,以此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凝聚力,避免由于混凝土沉降而产生裂缝,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并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效防止裂缝产生。
2.2测温
对混凝土进行布点观测,采取测温技术,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时了解温差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测温时间间隔控制在:1~5d每2~4h测一次;6~10d每4~8h测一次;10~15d每12~24h测一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2.3养护
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的养护,主要是严格监控其温度,以避免出现过大温差而导致裂缝。在养护方面,当浇筑工作完成后,派3—4个人进行专门养护工作,做到轮班值守。为了确保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热度不至过快散去,可选择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铺盖草袋,并在草袋的上面再盖一层尼龙薄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使其降温速度降慢。由于初期的养护工作十分重要,能为后期投入使用时避免裂缝现象提供较好的保障,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不能怠慢,并应将养护期延长至15天。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混凝土最后一遍抹压完毕,随退随盖塑料布,随铺草袋或棉毡,防止气温过高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而产生收缩干裂,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8d。侧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直接在模板上淋水养护,拆模后及时覆盖1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悬挂麻袋片保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3.产生裂缝原因
3.1水泥用量大
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级别高,水泥用量大,产生水化热量不易散发,内部温度升高,引起的体积变化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内部温度远比外部高,造成内涨外缩,使构件表面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以至开裂。
3.2抗拉能力低
混凝土为脆性材料,抗压能力较高,抗拉能力较低,极限拉伸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很容易超过极限拉伸而产生裂缝。
3.3受约束
约束条件有两种:外约束和内约束。混凝土至裂应力是内外约束应力共同叠加的结果。内约束产生的约束应力主要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相对期龄有关,并随着内外温差的减小而减小。外约束是指结构物的边界条件,一般指基础或其他外界因素对结构物的约束,水泥水化后期,散发热量大于放热量,构件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受边界条件约束,产生拉应力。
4.防裂缝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定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是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工艺浇筑,泵送商品混凝土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很高。因此,首先混凝土的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和计量的精确应得到有效保障,组成混凝土的所有材料应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可通过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4.2合理选择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温度
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同时浇筑基础时在混凝土中加10%左右的块石,既节省混凝土,又起吸热降低水化热温升的作用。
4.3控制拆模时间
根据测温结果,若混凝土拆模后的表面温度或大气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小于25℃,即可拆模;若降低后的表面温度或大气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大于25℃时,不仅不能拆模,还应采取模板上覆盖保温材料的保温措施,减小温差。
4.3预防冷缝
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控制每层浇捣时间不小于其初凝时间,预防冷缝产生。
4.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早期湿养护,底板采取围垅蓄水养护,拆模后及时覆盖1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加盖2层草垫保温,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底板侧模内衬80mm厚塑料泡沫保温板1层,减少混凝土的侧面温差。
4.5预防塑性裂缝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浇筑完成后分三次抹压成型,最后一遍用铁抹子搓平表面,全部过程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4.6混凝土降温与干缩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与干缩同时发生,导致应力累加,是后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混凝土拆模养护后,随即回填土,使地下水位相应上升2/3全高,整个基础底板部分保持湿润状态,预防在降温期内混凝土产生过大的脱水干缩和湿度变化。降温可采取蓄水法或覆盖法进行降温或进行人工降温。必要时可以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水进行人工导热,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5.总结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十分复杂,产生的裂缝因素较多,对施工及其构筑物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构筑物的安全使用,为了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要从多方面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分析,制定施工方法,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实现综合治理原则,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论文作者:陈学彪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测温论文; 水化论文; 温差论文; 温度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