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法的疗效分析论文_刁丽,贾昌海 史广兰 谷岩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法的疗效分析论文_刁丽,贾昌海 史广兰 谷岩

刁丽 贾昌海 史广兰 谷岩 (包钢第三职工医院耳鼻喉科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采用痊愈、改善、无效的标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5.35%、100%、100%(痊愈率为100%),而对照组同期为81.82%、88.64%、93.18%,14天时为93.18%。结论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

【关键词】 体位性眩晕 半规管 Epley法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88-01

我院自2007年7月开展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后半规管BPPV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43!17)岁;对照组44例,男19例,女25例,年龄(42!18)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和病情与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入院后即行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则不行Epley复位法治疗,两组均给予敏使朗和都可喜治疗。

1.2 病例入选标准 典型的临床症状:突然仰卧、低头、弯腰和抬头伸腰时出现伴有眼震的阵发性眩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ix-Hallpike试验[1]阳性:受检者直坐在检查床上,头转向左侧迅速仰卧于床上,头部伸出床缘呈向左后悬垂位,持续观察20s,如无眩晕和眼震出现,令坐起观察20s后头转向右侧迅速仰卧于床上,头部伸出床缘呈向右后悬垂位,持续观察20s。引起阵发性眩晕和向地、扭转向上的眼震者为阳性,该侧即为患侧。每次体位变动均在3s内完成。头颅CT或MRI未见明显异常,尤其是脑干和小脑部位,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耳炎、梅尼埃病等,无严重心脏疾患,颈椎无严重病变或骨折。

1.3 治疗方法 Epley法[1]:让患者坐于床上,治疗者扶住患者头部由坐位迅速变为仰卧位,头伸出床沿呈半悬垂位,向患侧转头45°,使患侧耳向下,待眩晕消失数秒钟后再向对侧转头90°,使健侧耳向下,短暂保持新的位置,然后向健侧旋转呈侧卧位,同时头向下90°,待眩晕消失数秒钟后,再保持头位缓慢坐起,头转向正中位并前倾30℃。患者若能耐受可接着重复治疗一次。复位法治疗后要求患者48h内采取高枕睡眠,5~7天内避免诱发体位,不要弯腰、上下移动头部或头侧倾,避免剧烈运动。

2 结果

治疗组于第一次疗效评定时(第4天)有39例痊愈,2例改善,2例无效;第二次疗效评定时(第7天)有42例痊愈,1例改善;第三次疗效评定时(第10天)已全部痊愈。对照组于第4天时只有25例痊愈,11例改善,8例无效;第7天时有34例痊愈,5例改善,5例无效;第10天时有38例痊愈,3例改善,3例无效;第14天时才有40例痊愈,仍有1例改善,3例无效。基于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对余下的4例患者全部进行Epley法治疗,治疗后第3天疗效评定均为痊愈。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BPPV在1921年由Barany首次提出,Dix和Hallpike随之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特征,于1952年提出手法测试方法,为诊断BPPV提供了依据。BPPV的病理基础是由于后半规管的病变所致。1969年Schuknecht在2例BPPV患者的后半规管顶部发现嗜碱性沉积物,提出了#嵴顶耳石学说。但嵴顶耳石学说不能解释为何使患者保持诱发头位时,眼震和眩晕不是持续的而是短暂的,同样不能解释其疲劳性和偶尔较长时间的缓解。Hall、Michael等提出了#管耳石学说,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该学说可以很好地解释BPPV的临床特点,潜伏期提示为耳石膜微粒或碎片克服内淋巴在管内的惯性和阻力,以及壶腹嵴的弹性所需的时间;眼震持续时间短提示因为头位不变后,耳石膜微粒或碎片到达半规管最低点并停止了移动,内淋巴也停止了流动所致;眼震和眩晕的疲劳性提示为耳石膜微粒或碎片继续被破碎和分散,刺激减轻所致。Parnes和McClure[7]在BPPV患者的手术中直接观察到后半规管中有游离的耳石,从而证实了管耳石学说。

在本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需要进行两次Epley法治疗,而另有1例患者则需要进行第三次Epley法治疗才能达到痊愈。在本研究中后期入选患者进行Epley法治疗过程中均适当延长了每一次头位变动后所停留的时间(约2~3min),结果是全部患者均进行一次治疗即达到痊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栗秀初,黄如训.眩晕[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87-163.

[2] 邢光前,卜行宽.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3):163.

论文作者:刁丽,贾昌海 史广兰 谷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  ;  ;  ;  ;  ;  ;  ;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法的疗效分析论文_刁丽,贾昌海 史广兰 谷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