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 200233)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性冰袋冷敷在小腿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按常规住院时间单双数将100例患者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抬高患肢和药物消肿等常规处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冰袋冷敷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疼痛分值,肢体肿胀程度,手术等待时间资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冰袋冷敷可有效减轻小腿骨折患者术前肢体肿胀和疼痛,明显缩短手术等待时间,该方法方便可行,易于且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冰袋冷敷;小腿骨折;早期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40-01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住院我院骨科的小腿骨折患者158例。根据入组标准纳入患者100例,根据住院时间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为:明确有小腿骨折,且无血管神经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伤后6小时内即就诊入院的患者。排除标准:对于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伴有颅脑损伤及复合伤或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同时由于轻度肿胀不影响手术等待时间及疗效,故本次也不纳入研究。对照组50例患者平均年龄49.87±6.90(31~70)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实验组50例患者平均年龄46.78±7.10(35~66)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入院后予以常规处理,即抬高患肢,应用甘油果糖等消肿药物对症处理。
1.2.2 实验组 入院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在患肢处给予冰袋冷敷(皮肤温度控制在≥15℃),每部位前方放置冰袋3只并围成一圈,每3小时更换一次同时用数字皮温计测量冰袋周围皮肤温度及肿胀程度,时间持续24小时。
1.3评价方法 由专人负责评估和记录,观察患者入院24h后两组病例疼痛分值,出现中度及重度肿胀例数,手术等待时间。(轻度肿胀不列入本实验研究指标内)
1.3.1肿胀度 在冰敷24h后观察两组患者局部肿胀程度。肿胀程度采用轻、中、重判断[1],轻度肿胀指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0.5cm;中度肿胀指皮纹消失,但无水泡,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为0.5~1cm;重度肿胀指皮肤重度肿胀,出现水泡,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1cm。1.3.2疼痛度 在冰敷24h后的疼痛分值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VAS视觉疼痛评分)[2]评价。
1.3.3手术等待时间 皮纹[3]是骨科判断软组织是否耐受手术的指证,用手掌轻推皮肤或将踝自跖屈为转至背伸位出现皮纹现象,定为皮肤皱纹症,可以进行手术,时间自伤后以天记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手术等待时间的比较
经比较发现,在减轻患肢疼痛度方面,于入院24小时后,实验组稍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等待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手术等待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VAS分手术等待时间(天)
实验组504.46±0.815.37±1.16
对照组505.00±1.176.2±1.49
t值6.0136.775
P值<0.05< 0.05
2.2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的比较
在肿胀程度方面,入院24小时后出现小腿中度肿胀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肿胀度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中、重度肿胀程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例)中度肿胀(例)重度肿胀(例)
实验组5064
对照组50914
X2值1.1420.706
P值>0.05<0.01
3 讨论
3.1早期冰敷可减轻小腿骨折患者的肿胀
冷敷可以通过皮肤冷感受器,使小血管收缩,同时使感觉神经尤其是传导痛觉的细纤维的传导速度降低,痛阈提高,并通过阻断闸门控制机制痛觉冲动的传导使疼痛减轻,瞬时的冷刺激可易化a运动神经元的活性,立即收缩松弛的肌肉; 延长冷刺激时,降低γ运动神经元活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肌张力与肌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皮肤、皮下、肌肉、关节等组织温度下降,组织代谢率下降,氧耗减少,抑制组织液及淋巴液生成,减少渗血(液)和水疱形成,达到消肿作用,为提早施行手术争取时间。合理的软组织术前冰袋冷敷可以控制软组织损伤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肿胀消退。
3.2 早期冰敷可减轻小腿骨折患者的疼痛度
冷敷可以使微血管收缩,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使局部充血肿胀减轻;冰敷冷冻的镇痛作用是因为降低了痛觉信号传导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局部的末梢神经麻痹,从而降低了末梢神经敏感性,使疼痛缓解;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减慢,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降低,从而明显减轻患者小腿骨折后的疼痛。
3.3 冰敷可缩短小腿骨折患者手术等待时间
通过冰敷辅助治疗后,也能明显缩短骨折患者手术的等待时间,这也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床位周转率。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在入院24小时后出现小腿中度肿胀的例数上两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其能明显减少患肢出现重度肿胀的机率,并能有效减少张力性水疱的出现,这也体现出了冰敷的优势。
3.4冰敷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冰敷中应注意:①冻伤:冷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局部温度变化,每隔3h观察局部情况,注意冰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及时了解患者局部感受。如果直接将冰袋置于患处则可能引起严重冻伤。②冷过敏:部分患者经冷敷局部会出现皮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及寒战等症状,此种现象是一种冷过敏反应,应在发现后给予及时处置。我们的研究中尚未出现冰敷的相关并发症,是因为我们严格控制皮肤温度高于15℃。每隔3h观察患肢局部的血运、感觉,询问病人有无麻木感,防止用冷过度。冰袋使用前必须用厚棉垫包扎,每班清点冰袋数目,以免造成隐患;每3h (冰块溶解) 更换冰袋1 次,以达到有效冰敷的目的。重视患者的主诉,如有蚁走感、持续性疼痛等,应警惕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若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处理。
4 小结
总之,冰袋冷敷早期应用能有效减轻小腿骨折手术前的肿胀,尤其是重度肿胀,骨折后冷敷24 h,可明显使肿胀消退、减轻疼痛,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并且,冷敷疗法与其他消肿止痛类药物相比,安全性更高,无全身不良反应,可使低温持续时间有效延长,制作方便,成本较低,效果明显,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适合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姚蕴伍. 护理学基础教程[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54
[2]金芳.骨科使用护理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82
[3] Donald A, Wiss, MD. 骨折[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4
通讯作者:
胡三莲*
论文作者:周瑾,胡三莲 周玲,钱会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患者论文; 冰袋论文; 两组论文; 疼痛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腿论文; 时间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