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心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
王燕
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是营造和谐温暖集体的需要,是创造美满幸福家庭的需要,更是塑造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要。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一、成人要做孝敬父母的表率。
当家中老人生病时,妈妈为老人捶背,穿衣,做饭,喂药;当老人愁眉不展时,父母关心地问长问短与老人亲切交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爱的种子。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逐渐形成。注重亲情、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家风也将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二、给孩子孝敬父母的机会。
成人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孝敬父母的机会。例如,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为长辈,为父母献上一首歌,画一幅画,说一句祝福的话。让孩子分水果,先送给老人,再送给父母,最后才是自己的。爷爷奶奶生病了,让孩子把药和水送到老人的床前。当老人心情不舒畅时,让孩子去排解老人心中的烦恼。孩子会在做这些事中得到长辈的喜爱,得到成人的赞扬,从而强化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久而久之,自我意识逐渐淡化,而长辈、父母、同伴在他心中逐渐占有了位置。
三、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苦与乐。
父母要平等地与幼儿谈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当妈妈疲劳地回到家里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挤了两个多小时公共汽车,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父母下岗时,也要把真实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和父母一起节衣缩食,共渡难关,让孩子体谅家庭的困难。
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将为孩子今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完善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培养集体意识,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
潘荣
心中有他人,是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成人的过份呵护和溺爱使幼儿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的态度和情绪。针对独生子女成长的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尤其是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入手,萌发幼儿心中为他人的意识和体贴爱护他人的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将幼儿融入集体之中,让他们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幼儿集体意识的形成重在平时的养成。幼儿刚入园时,先带他们认识周围的人和环境,例如:班级老师、医生、炊事员;厨房、会计室、医务室、户外活动场地等。使幼儿了解老师、叔叔、阿姨的辛勤工作,懂得他们的工作与小朋友成长的密切关系,从而萌发尊重、热爱成人的情感,促使这种情感的发生、发展。
融入集体之中的幼儿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娃娃家”只有3 个角色牌,5个小朋友都想玩,怎么办?老师可以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协商解决。有的幼儿坚持要玩,有的幼儿犹豫,有的幼儿则会说:“你先玩吧!”此时此刻,幼儿最初的集体意识面临挑战,自我中心的意识受到了约束和限制:他要做出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心中容进他人,为他人着想,最终问题才会圆满地解决。幼儿学会了等待、轮流,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了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从而建立起最初的道德意识。
二、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起床、盥洗环节,教师启发幼儿互相帮助,互相系鞋带、系背后的扣子,有的女孩子还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其他女孩子梳头。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尝试着被关怀、被照顾的温馨体验,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还可以设置情绪牌(喜、怒、哀、乐的表情图),让幼儿来园后选择适合自己今天情绪的牌子戴上,让老师、小朋友了解他的情绪需要。小小的情绪牌,使幼儿之间更加关爱和体贴。情绪好的幼儿会主动接近不高兴的幼儿,询问他:“你怎么了?”“你想要什么?”渐渐地“他人”在幼儿心里占据一定的位置,并萌发出强烈的爱。
三、为集体做事,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幼儿的参与意识很强,对动作过程特别感兴趣,十分喜欢值日生的工作,如打水,擦桌子,检查盥洗情况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和能力受到老师的肯定,自豪感油然而生。幼儿从中感受到自己这样做,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快乐。因此尽可能给每个幼儿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逐渐形成愿意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幸福与快乐。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友爱的社会。因此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将为幼儿今后的合作能力和人格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角色体验,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
李凤霞
21世纪的人要从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全人类的利益和命运。而“关心”作为一种人格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现在家庭中单向的受益使幼儿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形成众人为我的心理定势。长期处于被关爱的氛围中,无需学习关心他人,势必强化幼儿的自我中心,使幼儿的自我中心向社会中心的转移发生困难。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帮助儿童从学会关心他人开始,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角色体验是淡化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有效方法。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儿总是觉得妈妈吝啬,要零用钱妈妈不给,买些小礼物妈妈也要算计,经常与妈妈发生矛盾。于是,有一个月妈妈把家庭收入交女儿掌管。女儿可高兴了。可管了不到半个月,就把全部收入花完了。这回女儿可明白妈妈为什么“吝啬”了。从这以后,女儿自觉地节俭了。角色体验能让被教育者体会他人的感受,产生关心、理解、体谅他人的愿望,久而久之会形成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一、假设角色法。
教师和家长有目的地创设“求助”情景或抓住生活中的实例,利用求助过程,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我班张妍小朋友,从小在妈妈地溺爱中长大,非常任性,对奶奶很“厉害”。一天奶奶很晚来接她,而且精神差极了。我问:“您怎么了?”她说“血压高。”我说:“张妍,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你,今天奶奶生病了,你做一名‘小护士’照顾奶奶好不好?”张妍点点头。我让她搀扶奶奶回家了。第二天,奶奶激动地告诉我:“张妍一路扶着我,回到家又是端水又是拿药,一直陪在床边。”这件事告诉我们:成人不妨有意制造一些类似事情,让幼儿知道成人也需要关心,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二、扮演角色法。
独生子女帮助他人、想到他人的机会太少了。因此,要经常为他们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开展“我是哥哥姐姐”的活动,帮小班弟弟妹妹洗手等力所能及的事;“三八节”开展“我让妈妈笑一笑”;教师节开展“送点希望给老师”;老人节开展“爷爷奶奶我爱你”等活动,以唤起幼儿对最亲近人的情感,知道关心自己的亲人。
三、角色互换法。
去年南方发生洪灾,就可以组织小朋友看电视有关报道,讨论“假如洪水发生在我们这里,你的家被洪水冲走了,你最需要什么呀?”,通过角色互换,让孩子体验灾区小朋友的困难,开展向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
成人应借助一切可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的情境,营造一个关爱、支持他人的精神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还担心他们心中没有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