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超市”登陆:中国零售业何去何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何去何从论文,超市论文,中国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抢滩,抢滩,跨国巨头来得快
自日本八佰伴第一家中国店落户上海浦东以来的短短12年间,“洋超市”在国内零售市场上“跑马圈地”,急速扩张,真可谓风起云涌,群雄逐鹿。请看:
——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家乐福通过9年时间的稳步扩张,已在中国23个城市开设了46家超市,旗下的迪亚超低价连锁折扣店也达100家。但这累累果实显然并未满足家乐福的胃口,因为在任何一个具有消费能力的中国城市,进一步地大规模设立“家乐福××店”是其不变的梦想。
——1996年,沃尔玛(2003年世界500强第1位)正式进驻中国——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在深圳成功地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目前已在大连、济南、昆明等17个城市开设了35家店,并准备3年~5年内将这个数目增加到100家。今年5月,一项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商贸城在福州破土动工,该项目由于沃尔玛的入驻而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排名世界500强175位的法国欧尚超市集团计划2004年前拥有21家超市,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南,东北6个区城同步发展,虽然较之家乐福、沃尔玛来说步伐较慢,但创立于1961年、在世界商业集团中排名第6位的欧尚在打控股合资企业“上海大润发”的算盘。有媒体披露,到2005年时,上海大润发在大陆的零售分店将达到200家规模,欧尚一旦控股上海大润发,欧尚在中国的网点数将远远超过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后来居上。
——位列世界500强、“涉猎广泛”的正大集团,也试图将其麾下的零售店“易初莲花”开遍中国大陆,迄今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地有近30朵易初莲花迭次“开放”。如今,随着中央政府对外资进入商业的“门槛”大大降低,易初莲花甚至将目光瞄准了经济并不发达的苏北盐城等城市。
山雨欲来风满楼。根据入世协议,到今年年底,我国零售业入世后的3年保护期将满,届时将全面放开国内零售业市场。为此,今年4月16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签署了8号令——《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自6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规定,从今年12月11日起,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一些诸如地域、股权、数量、外资进入形式等方面限制性要求,这些必将加快外资投资国内商业的步伐,而内资零售业则不再有过去政府保护下的高枕无忧,外资、内资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一轮的商业竞争与此前的竞争相比将更加激烈和残酷。
目前,外资零售巨头正凭借其国际水准服务、先进管理方式、优势产品和资本、新型业态,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全方位地涌入我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我国传统服务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指出,外资零售巨头已完成在我国的战略部署,并已形成领先优势,今后3年~5年内将是其大举扩张、联合、兼并和重组的关键时期。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不到5年,外资零售业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份额将可能达到60%以上,将完全掌控我国的流通主渠道。综观国内零售市场各个层面的角逐,用“狼烟滚滚”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冲击、冲击,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以“洋超市”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大军压境”面前,本土商业企业普遍感到空前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广州、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繁华商业地段,“洋超市”拉走了大批客流,一些城区的商业地段改造,也不得不依赖引进著名的“洋超市”,才能提升商区档次和人气。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介绍,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洋超市”异军突起,近两年全国连锁百强中有一多半企业利润下降。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说,中国一、二级核心商业资源都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外资进入最多的地区。外资企业以不对等的手段急剧扩张,加快了我国商业资源的流失。据介绍,许多城市把最好的商业地段低价拱手“送”给外商。一些城市缺乏商业规划,结果城市规划被外商投资牵着走。一些内资商业企业被迫向农村退守,打起了“游击战”。
印证来源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前不久发布的一项调查,该项对全国400余家超市(包括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万客隆、百佳、沃尔玛、麦德龙、普尔斯马等42家外资企业)企业、1万多个门店的情况调查显示,单店经营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75个门店,分属26家企业,其中16家外资企业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门店达到47个,占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门店企业数的61.5%,其销售额合计占1万平方米以上企业销售额合计的71.3%。单店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门店157个,分属35家外资零售企业。总体而言,5000平方米以上的外资企业经营面积合计占5000平方米以上企业经营面积总和的56.6%,5000平方米以上外资企业营业额占5000平方米以上企业营业额合计的73.95%,占全部企业营业额的21.5%。从所统计的超市企业单位面积销售数据看,外资零售企业明显高于内资零售企业,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06万元,内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只有1.4万元。
“洋超市”带来的冲击波不仅使众多本土零售企业举步维艰,而且使国家经济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这绝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说,洋超市以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进入中国零售业,从有利的一方面来说,我们必须按照国际零售业的标准决定自己的成本、产品质量和性能,这对促进中国加工企业不断按国际标准提升发展有好处,但问题是,洋超市不采购我国的产品,因为它实行的是全世界采购,把最低成本、最好效益、最好质量的产品采购交给消费者是洋超市的承诺,一旦按此要求全球采购,不采购我们企业的产品,那么,我国很多生产企业就无法生存,长期以往,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更一针见血地分析,零售业是生产和销售链接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消费要求指导生产,谁控制了零售业,谁就可以控制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位负责人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连锁零售业由最初的“价格战”、“管理战”开始转向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终级争霸战”。而国际上的连锁零售巨头都有大量的自有品牌,这是外资企业在华竞争的一个杀手锏,而自有品牌的好处就是摆脱代理中间环节,由零售商挑选出来的供应商贴牌生产。据《中国产经新闻》报道,在中国落户的各大洋超市从去年开始陆续推出自有品牌,像易初莲花、沃尔玛、诺玛特等大型超市都有自身品牌商品,家乐福今年6月3日在京宣布,将在中国内地的所有家乐福卖场全面推出400多种自有品牌。根据这种态势,我国的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的“加工车间”,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利润,严重削弱自身经济竞争力。可以想象,一个没有民族工业的国家如何屹立于世界之林。此外,外资连锁“大鳄”每天都集中了巨额营业资金,对于一国的金融稳定也起到重要影响。
争霸,争霸,中国零售业当自强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我国将加入国际市场经济的大家庭是世界潮流、大势所趋,现在光担心外资进入的冲击已没有意义,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值得欣慰的是,中央政府已未雨绸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本土零售企业给予必要的援助与保护。
今年元月底,一份由商务部、建设部联合发出的通知出现在每个地级城市商业主管部门的案头,通知要求年底前完成制定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2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中南海召集15家商业企业举行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会议发出“今后将加大对商业航母建设力度”的信号。
3月16日的“全国流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无疑成为中国零售业史上的一次“遵义会议”——国家的态度很明确:不能让外企主导中国零售业。在会议上,商务部明确提出:成立15家“本土零售企业国家队”,在政策上予以扶持。6月15日,百联、王府井百货、苏果、大连大商、武商等15家排名中国零售行业前茅的企业已经进入商务部确定的被扶持的大型流通企业推荐名单。“中国零售业国家队”终于正式出炉。据悉,进入“国家队”后,被重点扶持的企业将重新构筑发展模式,并在参与政府重组并购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在盘子“做大”的情况下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相抗衡。很显然,“国家队”的横空出世,将使已经提前与外资打响“战争”的中国零售业以更强劲的姿态,与外资贴身肉搏。
4月,“2004年中国零售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进一步求解应变之道。
一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使人们看到了政府发展民族商业、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信心和决心。然而,企业发展最终还要取决于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政府只能起辅助和指导作用,过分依赖政府是不可取的。中国零售业复兴的主角应该是国内零售企业自身。专家认为,我国企业应从6个方面应对外资企业的挑战。
一要强化资本运营,力争规模效益。我国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同世界著名零售集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国内商业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有效降低企业各方面成本,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要强化特色经营,协调各种业态发展。要努力改变当前国内零售业态混淆雷同的局面,打破“千店一面”的低水平竞争状况。根据业态特征对企业进行顾客定位、经营品种定位、价格定位及服务定位。突出业态特色,以特色经营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此外,对业态结构、地区分布也要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要重视互补性商业设施和便利性服务对提升零售业竞争力的作用。
三要加快国内批发商业的重组与建设。境外大型零售企业进军中国,其着眼点不仅放在零售环节,更把着重点放在了批发环节上。一些大型外资商品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立,使得外资企业牢牢地控制了竞争的制高点。国内的商业企业要改变重零售轻批发的观念,应努力建立面向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商品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真正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经营管理应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随着国家信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全国经济信息网、企业产品信息网、行业信息网及国际互联网等一大批经济数据网的开通使用,为我国零售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内零售企业应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掌握宏观经济信息,为消费者建立完备的信息资料库。加大技术投资力度,建立完备的网络智能系统,实现内部管理自动化及采购、销售、仓储自动化。
五要拓展外资尚未触及的中小城镇。向外资尚未触及的中小城镇扩展,抢先布好网点,发展特色化、便利性的标准型超市和卖场,这样可能会给连锁企业带来新的市场。
六要强调知识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形成一种不断进行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机制,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吸引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素质,这样才能使企业拥有创新能力,才有能力与外资零售企业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