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文体训练_表达方式论文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文体训练_表达方式论文

作文教学要强化文体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强论文,文体论文,作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着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如何落实、强化文体训练。

94年高考作文答卷把这一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高考作文命题是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但不少考生公然写上一篇议论文,而且是标准的议论文。某省阅卷点对1000份抽样试卷进行统计,错写成议论文的占9.6%。就是说几乎是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写成议论文。还有那些写成“三不像”的: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记叙文,也不像散文,那就更无法统计了。更有趣的是,有的考生审题时在“记叙文”三个字下面加上了着重号,但他的答卷仍然是议论文,这就更令人深思了。

高考对平时的教学,是一种权威性的检验。高考作文答卷的文体偏差表明:作文教学忽略了文体训练,导致学生文体意识模糊,各种文体写作的应变适应能力不强。

其实,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高考语文《说明》,都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的写法”。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例如高一到高三,议论文的训练反复强化,而其他文体备受冷落,因而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和能力残缺。又因为我们孤立地进行某一种文体研究和训练多,而对于各种文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研究得少,对于章法、语体、表达方式等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与变换训练太少,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因文变法。

怎样使学生把记叙文写得像记叙文、议论文写得像议论文、说明文写得像说明文呢?必须从拟题、章法、语体三方面去强化文体训练。

一、抓拟题训练,做到因文设题,以标题表明文体。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标题因文体而异。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眼睛”,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出文章的体裁。这就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标题大多是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标题则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诚如是,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使读者观题而明体,给人鲜明的第一印象。

其次是多种方式训练拟题技巧。例如提供材料分文体变换拟题的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曾以92年高考作文题为例进行此种训练。提供的材料是“春雨潇潇,路灯朦胧”之夜,“运动鞋”在候车厅前踢碎一个玻璃罐而引发的故事,要求续写一则记叙文,并针对材料写一则议论文。我把学生拟出的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题集中起来交大家评析,从中评选出优秀文题10个。其中优秀记叙文题是:①小街春雨润如酥;②伞下的一对清洁工;③春雨潇潇之夜;④点点春雨醉人心;⑤她,走出了那一片迷茫。这几个题分别着眼场景、人物、事件,有情味有诗意,形象具体,一看题就知道是记叙文。优秀的议论文题是:①劝君莫做“红雨衣”;②人间自有“公德”在;③“动口”更要勤“动手”;④勿以恶小而为之;⑤绝罢牢骚须自省。这些题贴近材料靠船下篙,直示中心,观点鲜明,使你一眼就看出是议论文无疑。这样的拟题训练短平快效益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体意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字功夫,简直是一石数鸟。

此外,提供命题辨别文体、变换文体修改标题、报刊精彩文题荟萃与评析等,都能培养训练学生按文体拟题的能力。

二、抓章法训练,做到因文变法,以章法显现文体。

章法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这个法则是受文体制约的,不同文体表达主题的方式不一样,它要求采用的章法自然就不一样。议论文要求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的章法突出中心,记叙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而说明文则要求以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的章法去说明事理。正因为文体决定章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章法训练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因文变法的能力。

同一个文题,按文体编拟不同的写作提纲就是一种很好的章法训练。我曾以88年高考文题《习惯》为例题,先要求每人拟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提纲,然后挑出典型练习分析比较。例如:

[记叙文] 习惯

1、故乡变了,但我奶奶那“顽固”的习惯未变。

2、我和哥哥、 未来的嫂子回到故乡。

3、奶奶去捡地上的瓜子儿,我暗示她不要显得太小气。

4、奶奶用指头去蘸桌上的白糖,我忙递眼色。

5、嫂子手里鸡蛋掉在地上打破了,奶奶笑了。

6、奶奶要我去把小猪牵来吃烂鸡蛋。

7、奶奶几十年养成了这“顽固”的习惯。我们这一代怎么没这习惯呢?

[议论文] 习惯

一、几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沉重的“习惯”:习惯于过去,习惯于现实,不习惯于新生事物。

二、习惯的思维方式只能给我们“落后”,冲破习惯势力才会有新的发展。

1、爱迪生冲破黑暗,发明电灯。

2、赵武灵王抛弃长袍战车,胡服骑射。

三、当今的改革开放冲破一切习惯势力,成就辉煌。

四、冲破习惯,锐意创新,这是新世纪的呼唤。

[说明文] 习惯

一、习惯是人的行为特征,是潜意识对人的行为支配。

二、人的基本习惯是“非条件反射”。

三、较高习惯是语言和动作习惯。

四、最高级形式的习惯是人的思维习惯。

五、习惯有利有弊,我们要克服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同一个文题,三种文体,三种不同的章法:记叙文以时间为序描述故事;议论文以论点为核心组织义理;说明文以事理为逻辑条分缕析。这种同文题的章法构思比较,使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章法体式了然于心。又如“尝试”、“榜样”、“机遇”等,都是进行此项训练的理想文题。

三、抓语体训练,做到因文用语,以语体去突现文体。

这里语体仅指书面用语,即文章写作中的遣词炼句、赋文修辞、表达方式等各种语言表达技巧所体现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的能力。

这种语体训练的重点应该是两个:一是如何使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语境;二是如何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

遣词语句的训练适宜在比较、辨析、修改中进行。例如,下面是85年两份高考作文答卷的开头段,命题要求是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信,反映学校被化工厂污染的情况,呼吁尽快解决。

编辑同志:

你到过澄溪县吗?你见过化工厂大量排放的毒气、污水吗?你听到过人们要求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呼喊吗?我想你一定没有。那么就听一听我们澄溪中学全体师生的呼声吧!

编辑同志:

看到信封上“澄溪中学”几个字,你也许会想到我们学校一定有一条澄碧的小溪。是的,几年前是这样的。清彻的溪流环绕校园,鱼光鳞鳞,鸟语花香。然而好景不长,前进化工厂的高大烟囱和粗黑的排水管改变了澄溪的面貌。

两相比较,语体方面的得失分明。命题既然是要求反映情况呼吁解决,就应用叙述语句入题。如乙文,很自然地由“澄溪中学”引出“澄碧的小溪”“环绕校园”的描述,转而反映“好景不长”的原委。这形象的遣词和描述式的语句就切合文体。而甲文却用“你到过”、“你见过”的疑问排比句式,很像是议论式演讲词的引入,这就不合文体。就语境而言,乙文措词委婉、自然妥贴,这切合书信开头的语境;而甲文措词生硬,咄咄逼人,这放在书信的开头,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类似这种比较辨析的练习持之以恒,自然会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语体意识。

如何使表达方式适应文体要求呢?首先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其次是明确一定文体中表达方式的相互关系和使用法则。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主要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如不能把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语体特征并熟练运用,写出的文章就可能是“三不像”。如83年高考作文之一是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一幅漫画,一位考生这样“说明”:

做事岂可半途而废

一个小伙子要挖口井。他选好一块略微平坦的土地,于是摩拳擦掌,往手里吐口唾沫就挥动铁锹大干起来。几分钟就挖出一个很深的坑,但太令人失望,一点水也没有。“唉,这里没有水,换个地方挖!”他很觉沮丧,又换了个地方挖。这次仅挖到前一个坑的一半深,又想,旁边那个没有水,这个会有吗?于是他又换了个地方去挖。就这样挖了又换,换了又挖,一共挖了五个坑也没挖到水。小伙子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三心二意浅尝辄止。做事岂可半途而废?

这是一段典型的“三不像”:不像说明文,因为有那么多叙述描写;又不像记叙文,标题和结尾都是议论语句;也不像议论文,因为主体是叙述。导致“三不像”的原因是写作者不能掌握说明性文字的语体特征并熟练运用,因而画虎不成反类犬。

每一种文体除了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外,又往往要综合运用其他几种表达方式。这就要求写作者既要明确同一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的相互关系,又要掌握同一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和行文方法。例如,议论文中以议论为主,但引入例证要用叙述,解说阐释要用说明,抒发感想要用抒情,这些又都是从属于议论,都是为议论说理服务的。又如,同是叙述,在记叙文中则要具体生动写出细节,给人以形象;而在议论文中则要紧扣观点概括剪辑,使人明理。

经常进行文章改写、内容提要等转换表达方式的教学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体转换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巴金的散文《灯》中叙述了一个友人投水遇救的故事,作者用的是描述方式,如果把这个故事用到议论文中作论据,表达方式该如何转换呢?下面是一个同学的转换练习片断:

高悬希望的明灯

希望之光,是不能熄灭的。你记得巴金老人在《灯》中描述的那一盏油灯吗?一位友人怀着必死之心投江自尽又被人救起,当他醒来时,桌上是一盏昏黄的油灯,映照着几张亲切的笑脸,他顿然感到“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终于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又很好地生活了三十多年。在走向新生活的数十年中,他心中始终摇晃着那一盏油灯:是它,使一个绝望的人萌发了生的希望,为了这希望,去继续人生艰难的跋涉。希望,是人生旅途高悬的明灯,它永远召引着我们——向前去!

同样一个故事,从记叙文中搬到议论文中,细节描述转换为概述,主体地位变为从属,完整的故事叙述转换为“特写镜头”。学生很喜欢这种转换改写训练,翻手为“叙”,覆手为“议”,语体变换的能力技巧就在这翻覆之中得心应手,何乐而不为?

拟题、章法、语体,三路并进,分进合击,文体训练就一定会得到落实,得到强化。

标签:;  ;  ;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文体训练_表达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