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段新发1,王廷剑2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段新发1,王廷剑2

河南宝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平顶山 467000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范围的不断拓展,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多,结构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的优化,混凝土基于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强度在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质量与安全密切相关,要做好建筑强度的合理管控,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概述

1.定义

世界建筑联盟委员会在1972年建议,将高层的建筑划分了四类:第一类:9层-16层,其高度不超过50m;第二类:17层-25层,高度不超过75m;第三类:26层-40层,高度不超过100m;第四类:40层以上,高度100m以上。

2.高层建筑的分类

我国JGJ37-87民用建筑的设计原则中规定:如果民用建筑的层数超过10层及10层以上或者是高度超过了24m的公共的建筑物以及综合性的建筑物统称为高层建筑。同时如果层数超过了100m我们就称其为超高层建筑。

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分析

根据高层建筑的需求,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可以分为三种:

1.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即框架剪力墙。这种结构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中是十分常见的。框剪结构具有整体性强的优点,但是其施工工艺十分的复杂,且工程量庞大,尤其是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施工流程。在进行框剪结构的施工时,有多种模板技术可供选择,如滑模、钢模板等。这些模板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框剪结构的施工质量,并简化框剪结构的施工流程。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采用框剪结构,在梁板等项目的施工时可以选择现浇法进行施工。

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也是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工期较短。此外,剪力墙还能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但剪力墙结构对施工的标准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否则不但无法保障施工的质量,还会影响建筑的基本性能。

3.简体结构

简体结构属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类型。之所以称之为简体结构是因为在竖向承重部分只采用了现浇技术,而不涉及到其他的浇筑技术,再加上模板技术就能确保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1.测量工作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测量工作的开展,测量工作的重点环节在于建筑结构的基底部分。对主体结构进行准确的测量,有助于后续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结合建筑主体结构的测量内容和要求,在测量工作中要把握几个关键点:第一,准确测量标高线。在高层建筑中,每一个楼层都设置了四个孔洞,为了实现准确的定位,必须进行精确地测量,可以采用水准设备进行多次校准,保证标高位置准确。第二,测量垂直度。垂直度的测量与建筑结构主体的垂直高度和稳定性密切相关,在测量时,要结合现场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柱子,为建筑结构的准确测量提供便利的条件。第三,测量周线。可以通过经纬仪进行轴线的测量,在测量结束后,做好钢板的准确定位,使测量的准确度得到有效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在建筑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层建筑的主要支撑结构,比如,某高层建筑地面上方总共23层,从第一层到第五层是商业用建筑,从第五层向上的部分用于办公,地下的两层用于停车场。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基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结构特殊,所以对施工质量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建筑施工单位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合格后再进行有效的管理,并统一管控。对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检查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当发现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进行更换。要在施工中按照图纸的要求安排施工工艺,合理选择主体材料的位置,并确定其数量,对于特殊的钢筋,当直径大于20毫米时,可以采用钢管支架的施工工艺来保证钢筋的稳定性。

3.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在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计划,将浇筑、振捣等施工工序合理安排。做好下述几个环节。第一,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混凝土强度约为C40-C60的范围内,处于这一强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具有极好的抗震性,且横截面积较小,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第二,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中应当积极的应用新型的养护技术,并合理的使用养护剂,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效率,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第三,合理的应用防裂缝技术。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体积较大,而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必须采用防裂缝技术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降低水分、温度等外在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第四,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合理有效的应用泵送技术,并通过外加剂的应用提高混凝土泵送的质量,使其达到泵送的要求。

4.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模板工程的工期占到整体施工工期的一半以上,这足以见得模板工程对整个施工质量的影响。模板施工是一项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工程,例如,在某民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施工队伍需要对现场的地质状况、水文条件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充分掌握模板施工的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计划,把握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在模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三个要点需要掌握。第一,模板的强度和刚度等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如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标准;第二,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就要制定相应的模板回收方案,提高模板施工的节能环保性。第三,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模板的尺寸进行调整,重点要确保主体结构轴线位置的准确性。在完成尺寸的调节后,要合理的选择模板施工的工艺,确保模板的强度和承载力符合标准。

5.垂直运输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垂直运输作业很多,并且运输量一般较大,给指挥工作增加了难度,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尤为重要。所以,在垂直运输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机械,如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输送泵等等,这样才能确保垂直运输的安全,提高工程运输的经济效益。

四、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控制对象。只有控制好施工技术,才能为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施工单位:第一,要对施工的材料进行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配件的质量和性能会对施工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要做的就是减小材料对施工质量的不良影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材料在建筑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必须确保其规格和型号符合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第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技术控制。测量工程为后续的施工过程提供了数据上的依据和参考,因此必须确保测量的精确性。在主体结构的放线测量中需要进行控制网的设计和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庞大的数据信息。只有确保这一部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才能确保主体结构的施工水平。第三,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控制。转换层的施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结构施工的有序性。在转换层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也要控制好施工的质量,确保整体结构的规范性。

综上所述,基于现阶段我国城市中土地资源有限的状况,所以高层建筑的数量显著增加,一方面解决了资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对结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需要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结构特点以及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工艺,严格把住材料关,保证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满足工程整体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斌.探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J].工程科技.2012,24(5):280-281.

[2]汪洋帆.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J].工程技术.2013,26(2):96-97.

论文作者:段新发1,王廷剑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段新发1,王廷剑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