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家教的6大法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犹太论文,法宝论文,家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说,犹太父亲教育孩子,有一种很特殊的方法:父亲把三岁的孩子放在窗台上叫他往下跳,父亲在下面接。孩子跳到父亲的怀中,感到非常安全,因而玩得十分高兴。可到了第三次,孩子往下跳时,父亲却突然抽回了手,孩子跌落到地上,痛得哇哇大哭。父亲则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当孩子问父亲为什么欺骗他时,父亲说:“你为什么以为我接了你一次二次,第三次就一定会再接你?你为什么以为我是你父亲,就一定会帮你?”连父亲都欺骗自己,孩子以后自然就很难信任别人了。
可爱的孩子,坚硬的父亲,是一种鲜明的对照。如此教育,未免残酷。为什么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就在他天真的心灵上刻下如此深沉的怀疑呢?也许,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有关系。因为,这是一个世世辈辈逃离家园、遭受迫害、深味世态炎凉的民族,而怀疑——怀疑任何人,便是这个民族在长期流亡中形成的民族性格。
上面的例子略显极端,但如果把它当成是众多犹太教育方法中的一个,也未尝不可。因为在犹太教育中,方法的多样性是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
犹太教育有一般教育的功能,但犹太教育本身具有的六个特色,却是一般教育很难拥有的。下面,我们一一阐述之。
一、独立意识教育
这发生在家庭教育里。犹太孩子从小在家庭里便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父母相处,他们对父母直呼其名。他们要想得到零用钱,就必须帮家里干活,除草十元,买牛奶一元,洗衣服五元,孩子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同工同酬。正是这种平等和独立思想,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要想生活得舒适,必须靠自己的劳动去奋斗、去争取。所以,他们成年之后,就开始独立生活、自食其力。正因为这种从小就开始的稍显不近情理的教育方法,使犹太青少年很早就能适应社会,找到解决生计的好方法,在自己的事业领域里纵横捭阖。
一般的父母,总希望孩子拥有更多自己年轻时未曾拥有的物质条件(比如他们给孩子很多零花钱),但是,犹太民族却并不这样——他们更注重精神上的延续。
“我希望将父亲以前所遗留给我的东西,同样留给我的孩子。”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是亲情、勤勉、尊严、谦虚和节约的精神。在犹太人心目中,这是比金钱宝贵得多的财富,是世世代代享之不尽、薪火相传的财富。所以,合格的父母,不见得就是最肯花钱的父母,而是那些教给孩子做人尊严的父母。
二、尊敬师长教育
这不仅是要给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还含有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不断督促作为师长的人自我努力,给学生和子女做出表率。犹太人有许多种勉励个人提高修养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让成人在晚辈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
可见,这种尊敬师长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教育。孩子们以师长为榜样,从中吸取人格的营养;师长则为小孩子提供一种人格的榜样,而“榜样”这个词无疑是对师长的一种督促、完善。
三、社会教育
犹太人不但重视家庭教育,还很重视社会教育。在古代,社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首先,在犹太会堂等场所,反复宣扬某些圣贤之士的言行、反复讲授律法知识及上帝的教诫。这一活动要求男女老幼都参加,为的是给人们树立一种道德楷模,并在人们心目中唤起一种道德感染力、凝聚力。
其次,通过宗教节日进行社会教育。犹太民族的宗教节日繁多,每个节日几乎都与民族历史息息相关。每当宗教节日来临之际,犹太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很注意启发性地引导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通过长者的解答与阐释,使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
在犹太教育中,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方面紧密结合,使犹太青年从不同的层面感受民族传统,从而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在很多犹太名人的回忆里,表现了出来。
海涅在谈及斯宾诺萨的成长历程时说过:“这位哲学家教育成材的功劳不能仅仅归于学校,而要归于社会,归于犹太人特有的生活,这一点也许正是他与其他哲学家的区别之所在。”
爱因斯坦的成就,也与他童年时代受到的良好教育有关。他自己说,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加以鼓励的情感教育。
四、学以致用教育
我们不禁要问:对犹太人而言,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犹太智慧书《阿伯特》说得很清楚:“学以致教,学以致用”、“亦学亦行,是虔诚者;既不学又不行,是恶棍”。可见,在犹太人看来,“知”“行”必须“合一”,学习也不是空学,学习必须联系到用。
五、职业技能教育
正因为有了学以致用的精神,所以,在犹太人看来,不管掌握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都必须掌握一套生存技能。正如《塔木德》上说:“凡不教育子女学习职业的人,便是教育子女从事盗窃。”这是一句真理。一个人,连生存的技能都不具备,除了去做一些“盗窃”等不劳而获的勾当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技能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从古代起,犹太人就强调,儿童无论贫富贵贱,到成年时都必须掌握一门技艺。这也为儿童在成人之后的自力更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犹太人的技能教育,以及犹太人的成就里,我们可以做出这种结论:没有职业技能的教育,是高高在上的教育,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教育,是走火入魔的教育。
六、强调独立获取知识的教育(即自学)
犹太人认为,学校教育并非万能,许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学校中学不到。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大小都应该有自学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告诉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情,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布郎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地描述出了“犹太教育”的优越性。
当代德国犹太问题专家沃尔特·拉克,在他的《犹太复国主义史》一书中,对“犹太人”做了一段概括:
“比当代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意义更为重大的是他们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量犹太人进入中学和大学学习,几年之后犹太人在这些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了他们在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在一百个信基督教德国男孩中只有三人读大学预科;中等学校是上大学的晋身之阶,在一百个犹太教子中却有二十六人在这些学校求学。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大批犹太青年毕业后从事自由职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鲁士每四个律师、六个内科医生中就有一个犹太人;在大的中心区像柏林和维也纳百分比更高。1850年以前几乎没有犹太人在科学上获得什么名望和地位。这时从那些叫卖小贩和街头零售商的子孙中出现了众多光彩夺目的人物。他们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医生。他们的名字用金色的字母印在科学编年史上。有些人,例如细菌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几乎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其他人,像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他们的成就意味着在科学思想上的一大革命,它的意义需要在许多年以后方能为人所认识。即使是反犹主义者在不心甘情愿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承认,犹太人在居民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所作的贡献是极大的。从19世纪开始,他们就表现出对新闻事业和戏剧艺术的特殊喜爱,后来他们又出现在以前被认为是绝对的“非犹太人所有”的职业领域内。埃米尔·拉特瑙成了德国电器工业的先驱之一;埃尔贝特·巴林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而德国音乐如果没有犹太人的作用简直是难以想象。”拉克的这段话,是迄今为止对犹太人最好的概括。
犹太,一个伟大的民族;犹太教育,一种伟大的教育!
标签:犹太节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