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消费者需求_收入分配论文

运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消费者需求_收入分配论文

运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消费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需求论文,收入分配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以来,为减轻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政府相继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各项举措。从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在投资需求增长不断加速的同时,消费需求的增幅持续回落,成为影响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国内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而其中收入方面的因素是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充分应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消费需求和收入的关系

消费需求的变动,主要决定于下列两个因素:(1)个人收入。 生活开支来自个人收入,个人收入的增长可为生活支出的增加提供最必需的货币条件。在微观经济方面,任何一个家庭收入增加都会带来消费的增长。(2)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 消费倾向可分为两种形式: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前者是指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后者是指消费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在收入增长量既定的条件下,消费可能增加多少,这便取决于消费倾向。若消费倾向有所扩大,消费增长量自然也扩大;如果消费倾向有所扩大,消费增长量自然也扩大;如果消费倾向有所缩小,消费增长量也自然缩小。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就收入而言,不单是现实的可支配收入,还包括持久性或收入预期状况,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社会保障,特别是失业和退休保障的状况;消费信贷市场完善的程度,流动性约束的大小;消费者的个人习惯或偏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收入是消费需求变动的最直接、最基础的因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和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但是,消费的增减又不是同收入的增减成比例变动的,它随收入的增加而呈边际递减的趋势。因此,平均消费倾向也呈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它对我国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我国居民收入对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出现的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是在居民收入水平上,居民的收入增长落后于生产能力的扩张情况下出现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统计范围内需求大于供给的产品业已消失。但是,应该看到,这种过剩是在居民收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的过剩,是典型的相对过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2090.1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7年的5160.3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倍,平均每年增长6.2%。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整体水平仍然很低。我国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据有关机构统计,1996年底,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为1176万人(当年的贫困线为1176元),农村贫困人口为5800万人(95年的贫困线为530 元),两者之和为6976万人,约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5.7%。 我国经济运行的困境是在居民收入绝对水平相当低下的情况下,出现了从生产资料到消费资料的过剩。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同期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超过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从改革开放20年的情况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巨变,实现了第一次消费革命,庞大而快速增长的居民消费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力;到90年代,特别是“九五”时期以来,居收收入的增幅逐年下降,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张。从总体上看,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超过同期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1978年——1997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实际增长8.4%,超过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在改革前28年收入缓慢增长或几乎为零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1953—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3%,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1%,而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4.1%, 对于生产能力过剩的判断,应该考虑这种速度差别的累计效应。因此,正是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整体水平较低情况下,收入的增长落后于生产能力的扩张,形成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

(二)从居民收入的动向看,当前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在几年来执行紧缩方针的宏观调控政策,居民现期收入的增长和预期收入的增长均呈下降状态的情况下出现的。

1.收入增幅下降。我国居民消费无信贷支持,因而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具有很强的刚性约束。近年来市场销售疲软,相当多的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幅明显小于80年代增幅。199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增幅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高点,为10.2%,在之后的四年来连续下降,1994年为8.8%,1995年为4.9%,1996年为3.3%,1997年为3.4%。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这低于同期人均GDP10%左右的增长速度,1996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然而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大幅回落, 仅增长4.6%。1999 年居民收入增长形势更趋严峻:一是企业效益继续恶化,职工收入增幅还会下降;二是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大,国家机构分流下岗人员会增加,全国下岗失业人员估计将剧增1200万以上。其持久性收入的下降,影响总购买力的增加,三是农产品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趋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成效不明显,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增势疲软,必然加深城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态势,加大了居民有效需求增长和生产供给增长之间的“幅差”。这是近年来消费品市场及部分劳务市场疲软的基本原因。

2.预期收入下跌。消费者对未来收入下降的担忧,严重影响了即期消费的增长。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主要依据现期收入信息。从体制改革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自80年代农村改革起,农村居民形成并逐步加强了收入受制于生产和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自然条件的认识,并先于城镇居民产生了投资——收入及抵御灾害的风险意识。特别是近几年多数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恶化导致下岗和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农产品市场由结构性过剩有可能演化为普遍性滞销;乡镇企业发展相对缓慢,有的已陷入停滞困境等,加深了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呈下降趋势的预期,对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的基本无风险意识转化为风险意识形成并逐步强化。同时由于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福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扩宽,居民预期支出增加,由此产生了居民收入和消费关系的新变化,这集中体现为储蓄倾向越来越强,消费倾向下降。正是由于居民的预期收入下跌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储蓄才成为大多数居民结余购买力的首要选择,居民即期消费更理智,远期消费储蓄加强的趋势,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从居民收入结构来看,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加剧了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1981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对收入分配不平均的一种测算方法,0指绝对平均,100指绝对不平均)为28.8,95年这一系数为38.8,目前已超过40。另据国家统计调查,1998年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5万亿元,其中10 %的高收入者拥有近一半的存款总额,而90%左右的城乡居民约占2 万元的金融资产,人均仅1852元。由于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当国民收入一定时,分配差距扩大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使总消费水平下降。尽管多年来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有相当大的提高,但因为收入差距扩大,特别是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收入明显减少,消费水平出现逆向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市场供需结构的矛盾,少数高收入者购买力过剩,出现了想买东西的没有钱,而有钱的却不想买东西的现象,从而导致消费总水平增长缓慢。

三、运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措施

(一)收入增长政策。

切实增加居民收入,阻止收入增幅下滑局面。这是保障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基础,也是反滞销积压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扩大政府投资,减少下岗失业,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目前在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出现下滑,私人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不愿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只有加大政府投资,尤其是加大公路、铁路、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才能较大范围地提高居民收入,因为政府投资,不仅能够扩大就业机会,解决目前较为突出的下岗失业问题,而且能够使收入相对均匀地落实到城乡居民手中,从而提高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应当实施直接增加收入的政策,这对于扭转当前的通货紧缩和促进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首要的是切实增加广大农民收入,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及工商业等各方面都要在农村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完善农村产、供、销基础设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重要方面,采取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配套完善的新政策。其次要逐步出台增加企业职工收入的政策措施,重点增加低收入职工的收入,增加即期消费力。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也要继续完善相应的工资制度,增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收入。

(二)收入调节政策

1.居民收入总量政策。在制定收入总量政策目标时,政府主要考虑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通过收入总量的变化,调节总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收入总量政策主要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大比例关系:一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二是工资和其他个人收入的价值与消费品实际可供给量的平衡;三是个人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协调,城镇居民收入总量增长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四是社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等。

2.居民收入结构政策。政府主要应考虑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进行平衡。目前的收入结构政策目标是:在优先考虑效率、平衡资源和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缩小地区间、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这样可以抑制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发展,降低富人的相对收入以降低他们的储蓄倾向。二是采取措施,保护城市贫困阶层,使他们能获得最低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倾向。如逐步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贫困线制度,帮助城市贫困人口解决生活困难;实施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缓解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困难等。

标签:;  ;  ;  ;  ;  

运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消费者需求_收入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