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430200)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手术病人,根据体温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为体温<35℃和>35℃,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苏醒和拔管时间。结果 从停止用药至呼唤姓名患者能睁眼时间,A组患者为(59±14)分钟,B组患者为(44±20)分钟;停止给药到拔管时间,A组患者为(77±23)分钟,B组患者为(56±16)分钟。两组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要明显长于B组患者。结论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体温不仅有助于麻醉后的苏醒,而且可以避免因体温下降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体温 麻醉 苏醒 拔管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79-01
手术病人在麻醉和手术期间常出现体温下降,比较常见的是形成<35℃的低温,有资料显示其发生率大约在50%~70%[1]。低温会对人体生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我们就体温对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作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A I~Ⅱ级、上腹部(胃、胆道、脾脏)手术病人,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4-72岁,平均51岁,平均体重62公斤。所有病人均无内分泌疾病史,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根据体温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为体温<35℃和>35℃,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苏醒和拔管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钠0.1g,全麻诱导:依次静推芬太尼4ug/kg、异丙酚2mg/kg和维库溴胺0.1mg/kg,气管内插管后机械通气, 吸人七氟醚,使呼出气七氟醚浓度为0.3%~0.5%,PETCO2为35~45mmHg,维库溴胺持续静滴维持肌松,速度以无自主呼吸为度。术中依情静注异丙酚50~100mg,手术结束前1小时不再追加任何药物。
1.3监测方法 常规无创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将HP OmniCare CMS24温度探头经鼻后孔插入鼻咽腔测定病人的温度。观察并记录从停肌松药静滴和七氟醚吸入到呼唤病人使其能睁眼和气管导管拔除的时间(拔管条件为:神志清醒,吞咽反射恢复,VT≧8ml/kg 脱氧自主呼吸10分钟SpO2不低于麻醉前水平)。凡手术时间短于1小时和术毕加用氨茶碱、多沙普伦、新斯的明、纳洛酮等药物的病例不在统计之内。
1.4统计处理 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停止用药至呼唤姓名患者能睁眼时间,A组患者为(59±14)分钟,B组患者为(44±20)分钟;停止给药到拔管时间,A组患者为(77±23)分钟,B组患者为(56±16)分钟。两组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要明显长于B组患者,见表1。
表1 A、B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苏醒时间(分钟)拔管时间(分钟)
A组3059±14*77±23*
B组3044±2056±16
*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造成体温下降的因素较多: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未注意给病人保暖、皮肤消毒液及体腔冲洗液过凉及大量冷输液、输血,加上麻醉本身抑制了机体对温度改变的调节反应,使皮肤血管扩张等都是引起病人体温下降的原因。
虽然麻醉和手术引起的体温下降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它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至今并没有受到重视。术后早期的观察表明,出现过体温下降的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经常有并发症产生,如紫绀、呼吸窘迫、心率减慢和低血压。我们的临床观察显示,低温延长手术病人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这可能是因为低温时机体对麻醉剂的需要量减少,如在使用吸入麻醉剂时,体温下降,MAC降低[2]。低温时肝脏代谢率及肝功能也降低, 使肌松药物的作用延迟,拔管时间延迟。此外,手术期间低温,可引起可逆性的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降低,导致出血倾向。低温使心肌缺血发生率增加,免疫功能降低,术后伤口感染增多。低温病人在全麻恢复期易出现皮肤血管收缩和寒颤,同时耗氧量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术前就有呼吸或循环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个较严重的问题。
防止术中温度下降有利于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温暖的手术室及麻醉期间减少病人的暴露能防止体温下降。输入加温的血和液体,不用过凉的液体冲洗体腔都是保持体温的有效措施。手术病人麻醉后苏醒早不仅有利于手术周转,减少医疗费用,而且利于对患者进行观察。我们认为,如有条件,应将体温监测列为常规。总之,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体温不仅有助于麻醉后的苏醒,而且可以避免因体温下降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康孝荣,王保国,王恩真.全麻下核心及体表温度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20(11):399.
[2] 张苏迅,张进,陈东生,等.围术期意外低温[J].临床麻醉学杂志,20 09,16(8):31.
论文作者:杨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
标签:患者论文; 体温论文; 时间论文; 病人论文; 手术论文; 低温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