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及其整合_心理学论文

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及其整合_心理学论文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及其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学中论文,心理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1999)02-0064-05

一、西方心理学中有关两种文化的研究

本世纪50年代末,英国著名科学家和作家斯诺(Snow,C.P.)在其题为《两种文化》的著名演讲中指出:当代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知识阶层也由此分裂为两个集团[1]。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来观照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沃特森(Watson,R.I.)探讨了心理学呈两极对立的思想观点,总结出对心理学家有重要影响的18对对立的“范畴”(prescription)[2],如:意识与无意识、内容上的主观主义与内容上的客观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等等。心理学家黑特(Hitt,W.D.)等人也列出了支配心理学家有关人的解释的12个对立的维度。这些观点揭示了心理学家呈两极对立的思想状况,但是却没有找到这些对立的思想范畴同两种文化之间的直接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金布尔(Kimble,G.A.)的研究[3]直接证实了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存在。受沃特森等人的启发,金布尔首先假设了两种文化的12个对立的价值观,分别为:

1.科学价值对人的价值,这是两种文化最根本的不同。科学价值强调科学探讨的事实,科学的目标是为了追求知识,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与之相对立的价值观强调科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改善人类的生活,方法应适合研究对象。

2.行为的规律性:决定论对非决定论。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有规律的、可理解的、可预测的,非决定论则持对立的观点。

3.基本知识的来源:客观主义对直觉主义。客观主义强调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和操作概念;直觉主义则注重移情(empathy)、自我报告和语言分析、共同意识等等。

4.方法论的策略:可观察的事实对理论假设。前者认为经验归纳和证据是最根本的;后者则把重点放在解释、演绎和理论上。

5.研究情境:实验室对现场。两种研究情境代表两种思想方法,其对立表现在前者强调实验操纵、验证、控制、精确,后者强调一般性的调查、自然观察、相关程度、生态学的效度等等。

6.规律的时间特性:历史方法对非历史方法。历史方法是发展的方法和纵向研究法,非历史方法是描述的方法和横向的方法。

7.关于自然和使然的观点:遗传对环境。

8.规律的适用范围:一般规律研究对特质论的研究。前者强调的是“标准的人”的研究和规律的广泛适用性,后者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特性和行为的情境性的研究。

9.对行为反应中介机制的认识:假设的建构物对中介变量。行为反应的中介机制是什么?前者认为是一种假设性的抽象概念,后者认为是生物或生理机制。

10.分析水平:元素论对整体论。

11.行为的原因:认知对情感。前者强调理性、理智、思维,后者强调情绪、动机、非理性。

12.有机体的形象:反应的对创造的。两者的对立反映了联结主义和建构论的对立。

金布尔根据这12个维度构建了一个11个等级的量表,让被试根据自己的认识选择一个相应的等级。被试来自3种群体:(1)大学心理学系一年级学生;(2)美国心理学会各分会的主要负责人;(3)被认为代表科学主义传统的美国实验心理学分会和被认为代表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分会、心理治疗分会、人本主义心理学分会。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群体和第二群体在价值观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看不出两种文化的存在,但是第三群体在这12个维度上的反应均有显著差异。且通过因素分析,分离出区分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传统的5个主要因素:(1)科学的价值对人的价值;(2)客观主义对直觉主义;(3)实验室研究对现场研究和个案研究;(4)一般规律的研究对特质论的研究;(5)元素论对整体论。代表科学主义传统的心理学家信奉对立维度中的前一方面,代表人文传统的心理学家信奉对立维度中的后一方面。调查证实了心理学中确实存在着两种文化。

二、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本质特点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文化和人文主义文化的对峙是心理学家公认的一个事实,金布尔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随着西方社会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传统的主流位置逐渐丧失,而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日益扩大,两种文化的心理学整合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特别是理论心理学家的关注。为了更进一步地认识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对峙的本质,以便于从对峙走向整合,有必要对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的本质特点进行概括。

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传统包括构造主义、新老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乔姆斯基的心理语言学等理论和流派,人文主义传统包括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和流派。

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或科学(主义)心理学是以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的。实证主义分为三代: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它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方法论原则。一是经验证实原则,即认为只有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科学命题,否则是毫无意义的假命题。换句话说,一切知识均来自经验,只有能被经验证实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另一原则是客观主义,即强调认识的过程是基于主客体的二元论,主体的知识应该绝对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不应搀杂个人的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等主观因素。换句话说,主体的概念和理论与外在客体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否则这些概念和理论就不是科学知识。这两条原则应用于心理学,使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只能研究低级的、简单的心理学现象或行为操作:在研究方法上,只能用客观的、严格控制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在研究成果上,虽可能获得对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较为深入的知识,但大量的是琐屑的、繁杂的实验材料的堆砌。例如: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界定为将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分析为基本的心理要素,结果只能是严重脱离实际的“砖泥”的心理学;华生和斯金纳的心理学因为排除了意识和心理而成为著名的无“心”的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预设“人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的符号加工系统”,使认知心理学总是具有机械论的倾向,而不是研究人的活生生的、自发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和乔姆斯基采用结构主义观点,力图解释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的儿童的某些心理现象和行为,结果仍然可能陷入生物学化的观点而偏离了儿童的实际的心理生活。

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是以现象学和释义学作为其哲学基础的。胡塞尔的现象学在科学观上是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但是,胡塞尔并不反对实证的自然科学,他认为自然科学应以现象学为基础。胡塞尔认为,首先,科学或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是一种人类的普遍理性的知识,认识的出发点是主观、自明的观点,认识的内容应把人的主体性问题、价值和意义作为重点。由此,人文主义的心理学并不反对用客观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但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人的、且是作为独特的人的内心体验、价值、潜能和意义上,这就使人文主义的心理学成为真正的“人的”心理学或有“心”的心理学。其次,胡塞尔的现象学强调自我意识具有不可分割的完整性,因此,人文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也都强调人的主观体验的整体性,注重整体分析的原则。例如,格式塔心理学的“行为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概念和著名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性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象场”的概念和整体分析的原则等。再次,现象学的还原法也影响了人文主义心理学,使之注重对人的经验作朴素而又丰富的描述,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以整体的体验和描述作为研究主观意识经验的手段。最后,现象学的直觉主义认识论还影响了人文主义心理学,使之在理论建构中注意到有机体在适应环境中的直觉和顿悟作用,而非强调盲目的、机械的学习过程。释义学也是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人文科学方法论,精神分析即以其作为方法论的基础。释义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种解释“本文”(text)意义的理论或方法,其核心是“理解”问题。释义学强调理解的历史性,认为理解者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必然影响和制约着理解者对“本文”的理解。释义学应用于心理学至少有两点启示:一是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本文”)的理解,必须通过阐释或释义的过程才能获得;二是所获得的解释意义只能是主观的,它只是在形式上追溯着“原意”,然其实质却是解释者的世界观念的展现过程。精神分析以释义学为方法论,因此,它的学说无论是对于理解精神病人还是正常人,无疑都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但是,释义的主观性也使得精神分析学说的内部充满了太多的分歧和不一致性。

三、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由对峙走向整合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科学主义的心理学实际上是以自然科学或实证科学为模式的心理学,是一种囿于生理学实验室或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观点,它和人们的心理生活实际必然相差很远,并不能取代常识的心理学。潘菽在本世纪20年代就意识到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这种缺陷,并指出“常识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它的意义意识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都未明白解释。这就是意识的观念。意识心理学把意识做研究的对象,却未向意识究竟是什么。行为心理学者反对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意识,但也未把意识的内容拆穿,不过把意识摈弃不谈罢了。我觉得未了解意识是意识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所共有的一个失败。”[4]这个评语同样适用于包括认知心理学在内的其他的所谓科学主义心理学。科学的物理学和化学可以取代常识的物理学和化学,而(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则不能取代常识的心理学这一事实,在一定意义上,暴露了(自然)科学的心理学的假科学性。问题显然并不出在方法上,科学主义的心理学所用方法的严格性和周密性并不逊色于一般自然科学,问题出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来研究人的心理或更准确地说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应加上某些限制的条件。对此,美国心理学家库克(Koch,S.)已经观察到:心理学在提出问题之先,已确立了其回答问题的方式,即方法[5]。自然科学是问题第一,方法第二。然而心理学一经产生,就将实证科学的方法应用于人类身上。心理学家之所以采用或接纳某种理论,只是因为它能够产生为实验所用的假设,或能够在某种意义上验证自身。换句话说,科学主义的心理学是一门主要由方法驱动和定义的科学。而科学哲学的发展(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早已指出:方法作为一种元理论,它能够判断其他理论的适当性,并把它们按照特定的适当性标准(如预测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有(逻辑)意义的理论体系。我们所说的自然科学或实证科学就是一种这样的理论体系,但这样的理论体系不一定只有一个,或只有一个是唯一正确的。这是因为,在科学活动中,总是不能根本摆脱信念、直觉和非理性的影响,方法不可能解决一门学科中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方法不可能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因此,我们通常认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纯客观的,这只能是一种幻想。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文化显然也深受这了这种幻想的支配。

那么,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文化是否就是无可指责的?我们知道,首先,科学主义的心理学对人文主义心理学的批评是:方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概念和理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类似于旧式的思辩哲学。譬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论曾被指责为是一种道德的说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采用了释义学的方法,曾被认为是极类似于美学的研究[6];格式塔心理学也被认为是,除掉苛勒的黑猩猩的实验外,在其余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和所用材料均类似于旧式的思辩哲学中常用的经验方法。我们认为,科学主义心理学对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上述批评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也有不可取之处。可取之处在于: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不管是科学主义的还是人文主义的,其目的总是要探索心理的客观规律,是求知。而众所周知,哲学的目的并不是探索客观知识,而是求智慧。哲学对人的心灵、精神、心理、行为的思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它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可能是深刻的和富有启发性的,可以作为指导个人生活的人生智慧,或者也可以直接对心理学的研究提供启发,但是,心理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或满足于只是哲学的思辩,而应该积极地寻求实验的、科学的证明,尽管这种证明并不是彻底的和完全有说服力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告诉我们:任何观察和实验都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理论,特别是涉及到研究复杂的心理现象时,证明更是困难的),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的态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弗洛伊德拒绝对他的概念和理论的实验证明[7],是非科学的态度,科学主义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不可取之处在于:

人文主义心理学在目标上毕竟还是求知的,它并不满足于提供一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体系,而是遵循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主要是心理治疗的实践)的原则,而且,一般来说,人文主义心理学并不排斥客观的实证的方法,譬如,勒温创立了团体动力学,其性质是实验的社会心理学;罗杰斯的Q分类技术显然应用了心理测量的手段等。

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的对峙主要是科学主义的文化传统居于霸权地位,惟我独尊所引起的。随着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实证主义在心理学中逐渐衰落,心理学中理论和方法的多元性受到倡导,理论心理学兴起,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由对峙走向整合是极有可能的。理由是:

第一,从认知方式上看,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文化主张对心理应该视同物理或生理,作一种对象化的处理;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文化则强调心理就是心理,对于心理现象应该给予理解和解释才是重要的。在探索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中,显然这两种认知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也是互补的。没有对心理现象或其生理基础的客观、精确和深入的认识,对心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也只能是模糊的、不精确的,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譬如:人们在不知道脑是思维的器官前,对心理现象的实质的理解都不可能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人们对心理现象不去理解和解释,那么,就根本不存在人的正常的心理生活,也就根本谈不上对人的心理进行认知和分析了。

第二,从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两种文化的对立虽然存在,但是,二者也并非截然隔绝。前面已经说过,两种文化的对立,主要是由于科学主义文化的霸权地位引起的。其实,人文主义文化反对的也只是科学主义文化的独霸天下,并非要把其完全消灭,这一点从人文主义心理学一般并不排斥应用客观实证的方法,以及人文主义心理学一般并非反科学和反理性中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强调人的非理性的本能欲望对意识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认为社会文明是和人性相背离的,但是,即使这样,也还不能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完全地反对科学和理性的。因为,弗洛伊德起码还相信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科学,而且他也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其他的自然科学,他并不反对这些科学;弗洛伊德也不可能完全地反理性,因为,神经症的治疗最终还是要依靠理性和意识对非理性和无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来看,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必将整合。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两者将相互包含,成为一门科学[8]。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科学整合的思想揭示出两种文化整合的可行性。从社会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类将从异化状态回归到真实的存在,健全的人性将用科学的精神和人文的精神创造出人类的整合的文化。这也预示着人将成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人,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必将达到整合。

标签:;  ;  ;  ;  ;  ;  ;  

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及其整合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