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教学”是对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负效”而言,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收效的唯一指标。“高效教学”则是在“有效”的基础上,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投入相对较少的精力去获取相对较多的进步或发展。
关键词:高效教学;语文;策略
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在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给出了建议。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那么,怎样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高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教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一堂课,老师讲的少了,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办?所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不但脱离了教学的实际,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懂得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将语文相关问题在课堂解决,切实缓解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这无疑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一堂课无论怎么改,都应该遵循语文学习的这个规律,单一的教师授课,只解决了“听”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加入其它环节,来强化学习的效果。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少而精,以诱导为主,让学生来“说”,让学生来点评同学的回答,倾“听”别人的理解。一旦达成了知识上的共识,不妨当堂做上几道题试一试;遇上好的文章,要带着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作为教师,不要急着将一个所谓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更不要害怕学生的答非所问。课堂45分钟,就是一个语文的魔方,可以在你的主持下,有读、有写、有听、有说,变幻出一场语文的盛宴,而学生就是赴宴者。他们沉浸其中,方能领悟语文的美妙之处。
要注意的是,随着电脑的普及运用,作为一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但不能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所以教师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快捷便利的备课的同时,对课件不能只是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好的课件首先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这样才可以在其帮助下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切合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该讲则讲,该练则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教师高效的学习指导
当学生的话题方向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指导应体现出适时合理的引导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课堂主线上来;当学生的思路阻塞,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应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体现指导的启发性,推动学生思维向前行进;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不足或错误时,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体现激励性,积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可取处、闪光点,即时反馈,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努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处和改进、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在教授《小狗包弟》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并都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理由。但是突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第三种意见:作家可以不用放弃小狗的。他的理由是:他可以站出来说真话,当时具有良知的人还有不少,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响应的。我在肯定他能这样反思的同时,指出了他思维的局限所在――那是个疯狂的,人性被严重扭曲的年代。过后他恍然大悟,声称受教了。
四、落实学生高效的学习训练
语文要想学好,不进行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的语文教学传统应该继续发扬。“知识与技能”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回避语言文字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该落实的知识必须落实,该训练的技能必须训练,该背诵的就要背诵,关键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形式、手段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真正改变。提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同时也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
五、营造学生高效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有小动作、开小差,那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45分钟学习的权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给他们45分钟的收获。要想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教师除了必须在课前作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外,在课堂上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和反应,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实现学生高效的学习评价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语文老师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翀.翻转课堂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式的探索——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03):51-53.
[2]李红梅.好习惯 好方法 轻松学数学——浅析农村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1):116-117.
[3]张爱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方法与策略的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4(01):36-37.
[4]吴云龙.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0):65.
论文作者:朱芝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高效论文; 语文论文; 的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