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干预护理及对策论文_ 朱美农

朱美农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07)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说明社区干预护理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精神障碍患者观察其情况。方法:选取本辖区19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对于其19例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情况、服药情况及患者家属的认可情况。结果:干预前19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情况为18/19(94.74%)例,不按时服药的情况为13/19(68.42%)例。干预后19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情况为7/19(36.84%)例,不按时服药的情况为4/19(21.05%)例。其中护理前后之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家属对于这样护理方式十分认可的情况为10/19(52.63%)例,整体的认可情况为19/19(100.0%)例。结论:通过对比所获取的数据,说明采用干预的方式具有显著的作用,患者的睡眠情况逐渐改善,家属重视其喝药,有助于患者治疗。

【关键词】精神障碍病人;社区干预护理;对策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150-01

社区精神障碍者病人多为慢性疾病病人,以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者多。临床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异常,病情易反复发作或恶化,导致精神异常,逐步和周围环境脱离,因而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方式[1]。护理干预的方式主要是针对是各个方面,通过教育方式,加强其患者家属的责任心,对于患者的看护更为细心,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便与其逐渐的康复。本文主要选取的是19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总结性说明干预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辖区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精神障碍者病人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未婚5人。其中精神分裂症13例,精神发育迟滞3例,双向情感障碍2例,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

1.2方法

1.2.1建立信息档案

辖区责任医生为患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初次发病时间,住院史,熟知家庭结构,家庭资源,经济状况,重点监护人及联系电话,详细填写患者目前症状,自知力,危险行为,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和康复措施。

1.2.2注重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开展精访工作的前提。以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的方式接触患者,增加与患者接触时间,保证一年四次的家庭随访,耐心倾听,鼓励患者说出对疾病的认识与感受,,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目前疾病的一般情况,促进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之间的亲和力、信任感。

1.2.3服药指导

督促患者及家属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减量服药,始终与精神科医生保持联系。根据病情调整或减停药物,发现病情有加重或复发症状,如出现幻想、妄想,自杀倾向应及时送往精神专科医院。病情稳定者提供一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严重者建立配套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内容有体格检查,测血压,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1.2.4居家护理指导

加强个人卫生由于患者懒散、自闭,应及时评估自理程度,指导患者按时洗澡,勤换衣服,保持仪表整洁。适当安排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以清淡、低盐、低脂、少油易消化饮食。膳食合理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忌暴饮暴食,拒绝进食者应劝食或者给以单独喂食,做到一日三餐定量,又保证营养摄入。睡眠障碍,眠障碍是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家属应为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白天睡眠,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必要时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或调整精神药物剂量,服药过程督促家属监督查看,避免过量[2]。

1.2.5社区对策

展有关精神卫生知识及精神障碍早期表现的宣传及普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医疗干预。增强家庭、社会各个行业评价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以交流情感沟通,减少或避免应激因素,提供患者应激能力,进行心理指导,行为学习,提供社会适应能力。重视建立精神卫生心理健康讲座,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让患者充分了解政府给以个体精神残疾的补偿机制,社区医疗保险的优惠政策,减少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加战胜疾病的信心[3]。随访体会随着会不断进步,相信政府的高度重视,社区医生的责任担当,家庭亲情的温暖关怀,精神障碍患者也是能回归社会。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于19例患者的观察,观察其在护理前后的睡眠情况、服药情况,并且调查19例患者家属对于护理认可情况,认可情况分为十分认可的情况、一般认可情况、不认可情况,其中认可情况=认可数/总家属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采用数据记录的方式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情况,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数据进行计算,结合数据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应的数据,以P<0.05为有明显的差异。

2.结果

干预前19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情况为18/19(94.74%)例,不按时服药的情况为13/19(68.42%)例。干预后19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情况为7/19(36.84%)例,不按时服药的情况为4/19(21.05%)例。其中护理前后之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家属对于这样护理方式十分认可的情况为10/19(52.63%)例,一般认可的情况为9/19(47.37%)例,不认可的情况为0/19(0.00%)例,整体的认可情况为19/19(100.0%)例。(详情见表1)

3.讨论

干预后19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情况为7/19(36.84%)例,不按时服药的情况为4/19(21.05%)例。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方式整体的认可情况为19/19(100.0%)例。说明采用干预护理的方式具有极大的作用,患者在治疗中,家属履行其看护的职责,监督其吃药,注重家中的卫生管理,合理的安排患者的饮食,及时补充患者所需要的营养,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降低其紧迫感,逐渐引导患者注意其言行。便于其恢复。

参考文献:

[1]孟春燕.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1):157-159.

[2]石玉香.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08):143+150.

[3]陈燕,钟文凯.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对策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06):134+139.

论文作者: 朱美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干预护理及对策论文_ 朱美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