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探讨论文_邓雪光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探讨论文_邓雪光

广西 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四小学 5322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思想品德课也面临变革。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也要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思想品德真正发挥出德育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理念 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在塑造学生品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展开,提出了教学中要树立的基本理念,并就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他律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水平比较低,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他们的道德判断受到外部价值标准的支配和制约,具体表现在对父母、教师等年龄较大的权威者的尊重和服从。所以在他们眼中,所有的规范和准则都是固定的,对行为的判断只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他们的要求着眼于眼前目标的实现,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虽然对某些道德观念有了大概了解,但尚不能掌握行为的方式,不知道如何去做。

中年级的小学生慢慢过渡到自律阶段,他们的道德动机开始脱离眼前目标而向比较抽象的方向发展,基本能够通过想象产生的道德情感来调解自己的行为,此阶段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渐趋复杂,一些比较复杂的道德习惯开始形成,是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

高年级小学生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开始通过抛弃父母的意见获得公正感,且认为能体验到的公正关系应符合个人的具体情况,而非千篇一律。随着道德观念、认识的加深、情感体验的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中开始出现伦理的道德情感。此阶段的道德动机以自觉的道德动机占主导地位,但仍离不开对成人指导的服从。他们的行为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道德行为习惯较中年级时更加复杂。随之也学会了对自己的某些道德需要加以掩饰或延迟表达,言行不一致的现象也会发生。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树立的基本理念

1.把握背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对时代和社会现实的漠视,对自己与学生及集体的特殊背景的忽视,形成教学中的僵化、机械和片面、孤立,是当前思想品德教学时效性差的根源所在。因此,清楚地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班级、学生和教师自我的背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起点。

2.深入浅出。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学生需要用掌握的道德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浅出。教师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形象具体的演示,通过知识的思想性和生活现实性的对接,使学生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进行判断、解释和推理,为其行为提供直接的指向。

3.贴近生活。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景是复杂、人性化、社会化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在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发展学生品德的抉择能力。将品德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根植于生活世界,整个教学才会生机盎然,德育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1.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位置极其重要,他们的认识、观念和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效的高低。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中,认知、智慧的进步只占很小的成分,态度的改变、信念的确立、行为的实施才是追求的根本目的。当前教育理论刊物理论性、抽象性强,自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开展培训使教师接触前沿理论,是提高教师认知、转变观念的有效方法。在教师进修、培训中,自身整体人格的优化和提升往往大于专业技巧的掌握,注意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时刻注重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2.教学向现实生活开放。人的品德发展和智性发展不同,人可以在与社会隔绝的世外桃源中学习知识经验,但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学习道德,道德是现实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教学内容向生活开放,要求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跳出完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的束缚,为品德的内化提供现实的、生动的、可接受的载体,凸显生活的时代特征,从时间上贴近现实,与学生的时代合拍,而不是徘徊在遥远的过去。从空间上向学生贴近,贴近他们是实在的体验、感觉。

3.丰富情感体验,重视情感培养。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实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目标,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情感——人格素质,在教学中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保持在积极稳定的状态,同时将学生的情感唤醒到一定水平。尤其是小学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神饱满、知情交融,使学生处于一种暖洋洋的氛围中。教师以积极期望的形式对学生的关注,能唤起学生的情绪,使之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同时,教师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积极行为的称赞和鼓励,还会强化学生行为的再次发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成为继续上进的动力。双方良好的情绪互动,丰富和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小学生人格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吕俊霞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2016,(25):68。

[2]闫自永 追求有效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6,(36):54。

论文作者:邓雪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探讨论文_邓雪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